名称 | 中考满分——第1节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767.1K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12-02-22 21:50:56 |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生理作用,对植物本身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是中考的重点之一。试题的命制越来越重视回归教材及植物的三大作用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常考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重点是知识的整合和设置对照组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
模拟预测题1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展出了“微藻制油”新技术,在长长的U型密闭玻璃管里,培养着来自海洋的某种微藻。白天,阳光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微藻创造出适宜的生长条件;夜晚,给微藻“喂食”工业废水让它们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制造油脂,进而制得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1)白天有光时,这种微藻能进行__________作用而自养生活;夜晚无光时,又能直接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2)微藻制油与种植玉米、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①实现工业废物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单位产油量高,达玉米的数百倍等。根据提供的信息再补充一点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预测题2 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是否需要CO2,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B两盆天竺葵在同一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然后按图示情况放在阳光下5小时)。请回答:
(1)天竺葵在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B盆中培养皿中放置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注:A盆巾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在光照下会缓慢分解放出CO2,目的是保持与空气中一样的的CO2含量)
(3)光照结束时,分别从两盆植物体上摘下多片叶片经过处理后.在进行淀粉检测时,通常滴加__________来检测。
(4)小林同学设计了外一种方法:只选择其中一盆天竺葵上的两片叶(没有摘下它们)。各自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在其袋子里分别合理放置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与小明的方法相比较,小林的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不足是__________:(每空选填一个序号)
①样本多 ②样本少 ③变量多 ④变量少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1.土壤中的水分是由下列哪种组织运输到叶子上的 ( )
2.下列实验中,哪一个实验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 ( )
3.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能增粗,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 (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树皮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的是( )
A.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是否一样多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叶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叶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和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 )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③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6.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走在护城河畔,看到水绵的丝团漂浮在水面,这是由于 ( )
A.水绵的光合作用旺盛 B.水绵的牛长迅速
C.水绵的呼吸作用旺盛 D.水绵的迅速繁殖
7.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将叶的主叶脉切断,然后一切均按规范操作,发现叶片末端遇到碘液未变蓝色,原因是 ( )
A.叶片未遮光 B.缺水,无法生成淀粉
C.气孔不能关闭 D.叶片细胞无法生存
8.某同学在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上午8点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时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等摘取了4片叶子(依次为甲、乙、丙、丁) 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颜色最蓝的是 ( )
A.甲叶 B.乙叶 C.丙叶 D.丁叶
9.刚收割起来的水稻种子堆在一起温度会明显升高,升高温度所需的热量来自于哪儿?请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堆积的大豆种子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来自于水稻种子的_________,该生理过程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收割起来的水稻种子放入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含量。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二氧化碳含量①和氧气含量②随时间变化的是 ( )
10.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下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区。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_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图中,_________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
11.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有关植物对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_________关系。
不同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氮源
(NH4)2SO4
NaN03
干重增加量(g)
0.31
0.13
土壤溶液原始pH
5.2
5.2
土壤溶液最终pH
3.0
6.0
(3)比较不同氮肥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施用不用氮肥后,土壤pH的变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1)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
(2)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_________,它的开放和关闭由_________控制。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它们的细胞内部都含有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场所。
(4)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
13.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以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如图是小明家的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图。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帮助他解答下列问题:
(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
(2)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C02浓度也大大增加。C0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菜农在蔬菜大棚内种植的芹菜,出现了茎秆易倒伏的症状,你建议他应多施含 _________的肥料。
(4)如图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0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试分析:
①曲线c~d略有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_________区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1节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真题演练l 答案:B
解析:植物所需三种主要的无机盐及其作用:含氮的无机盐可使枝叶茂盛;含磷的无机盐可使农作物籽粒饱满,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可使农作物茎秆坚韧。由题意可知,正确答案为B。
真题演练2 答案:D
解析: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自下而上地在植物体内运输。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真题演练3 答案:(1)镁元素 (2)幼苗叶片的颜色 (3)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带来的偶然性 (4)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解析:本题考查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是关于植物的生长与镁这种元素的关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小麦幼苗胚乳中都有元素——镁,对实验会产生干扰,所以必须去掉胚乳。镁如果对叶绿素的合成有重要作用,那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叶颜色会不一样。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应该多取一些胚。通过对表中条件的分析发现只有光照这个变量不同,她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真题演练4 答案:D
解析:夜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真题演练5 答案:B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叶是蒸腾作用的器官。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细管中剩余的水分就越少,细管底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模拟预测题1 答案:(1)光合 (2)受天气条件限制少,可全天候生产;不需直接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微藻生长周期短等
解析:由于微藻是一种藻类,根据藻类植物的特点和题中给予的信息解题。白天,阳光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微藻创造出适宜的生长条件;夜晚,给微藻“喂食”工业废水让它们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制造油脂,进而制得高质量的“生物柴油”。说明这种微藻白天有光时能进行光合作用。微藻制油与种植玉米、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题中给出的以外还可以补充受天气条件限制少,可全天候生产;不需直接占用有限的耕地资
源;微藻生长周期短等。
模拟预测题2 答案:(1)消耗原有淀粉,避免干扰实验 (2)CO2+2NaOH=Na2CO3+H20 (3)碘液 (4)④②
解析:本实验通过碳酸氢钠释放CO2,氢氧化钠吸收CO2,使A、B两盆植物在比较中存在CO2有无这一变量。显然A盆植物将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盆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产生淀粉,从而得到光合作用需要CO2这一结论。光合作用是否发生是通过有无淀粉产生来说明的,但若B盆植物原来存在淀粉,滴加碘液后A、B两盆植物均会变色,从而将得出B盆植物也进行光合作用的错误结论。所以必须先对两盆植物进行饥饿处理,即在暗室中放置一昼夜,消耗掉原有的淀粉,再放入阳光下。A盆将产生新淀粉,B盆因无C02不能产生新淀粉,通过滴加碘液即可产生不同现象。小林选择同一盆植物上的两片叶作为实验对象,由于来自同一植物,因此影响这两片叶生长的因素相同的多,差异的少,也就是变量少,但缺点是样本少。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的水分在根毛被吸收后,进入导管在植物体内运输,而导管应是上下畅通的管道才适于运输。
2.答案:C
解析:考查土壤的组成。A选项是粗略测出土壤中空气的含量的实验之一,B选项加热后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C选项已经干燥的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燃烧,可以证明土壤中有机物的存在。D选项没有对土壤进行燃烧,无法证明土壤中有可燃烧的有机物。
3.答案:B
解析:形成层细胞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因为有形成层,所以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
4.答案:A
解析:将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由于叶片内气体受热膨胀,会看到叶片表面产生很多气泡,且叶片背面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叶片的气孔背面比正面多。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B
解析:在探究实验中,研究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就是变量。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是否需要光,则变量应为光,选用的实验组合应为②③;若要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产生的,则变量就是绿色植物,选用的实验组合应为①②。
6.答案:A
解析:水绵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所以使水绵丝团浮在水面。本题考查对光合作用产物的理解。
7.答案:B
解析: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是靠叶脉运输的,如果把叶脉切断,那么叶的末端得不到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淀粉生成。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水分,验证的是:水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8.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但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在进行。甲叶在早晨8点时取得,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最多,积累的有机物最少,它的蓝色最浅,丙叶在傍晚l8点取得,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它的蓝色最深。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理解。
9.答案:(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释放热能 (2)C
解析:植物种子是新植株的起点,而生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有机物,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释放热能。当将收割起来的水稻种子放入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时,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氧气逐渐减少。特别要注意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气体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10.答案:(1)根毛 (2)大于 (3)A (4)细胞膜
解析:植物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根毛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膜内外离子有浓度差。如果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根细胞会失水,出现“烧苗”现象。
11.答案:(1)根毛区 (2)共生(互利共生) (3)硫酸铵比硝酸钠更能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4)水稻幼苗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载体多于钠离子
解析: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水分的同时也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元素。真菌菌丝和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存在互助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根据表格中的干重增加量可以知道硫酸铵更能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根据pH的变化可以推测是水稻幼苗的载体不同导致酸碱性的变化。
12.答案:(1)3 叶脉 (2)5 气孔 保卫细胞 (3)2 栅栏组织 4 海绵组织 叶绿体光合作用 (4)1 表皮
解析: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对叶片横切面图分析时,一定牢记“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联系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场所及条件等问题进行分析。
13.答案:(1)蒸腾作用 (2)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或“微生物呼吸作用”)(3)钾 (4)①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 ②b~c(d~e)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有机肥被植物吸收后,转化成植物自身的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或者是剩余的有机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物也是二氧化碳。钾肥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因此可以多施钾肥使芹菜的茎秆粗壮。在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是因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通风应该放在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的区段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