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配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配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2-22 22:44:42

文档简介

全国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姓 名:曹升金
第八章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采取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同时借助【百度新闻】、【百度网页】、【百度知道】、【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文库】中丰富、精彩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1)让学生能熟练使用互联网上的百度搜索相关资源,进行学习。
(2)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五、教学准备:
相应实验药品和仪器
互联网,并将IE首页设置为: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学习时,我们除了动手实验外,还可以来通过网络,利用百度搜索,观察一些我们现在不能做的实验,不常见的现象,进一步了解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的中的应用。[探究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速度最快的小组找一位代表到黑板上来写)2、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打开以下两个视频链接:http://video./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v./v_show/id_XOTEyNDYxMjQ=.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v./v_show/id_XMjcxNTUxNTIw.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提问引导]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追问点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百度知道】,搜一搜: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吗? http://zhidao./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zhidao./question/339501482.html an=0&si=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zhidao./question/7438468.html an=0&si=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PPT展示]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问提引导]:利用【百度知道】查阅资料,解决一下问题: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利用【百度网页】搜索打开:http://www./prod_3977019.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问题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活动探究]根据探究方案,小组内每两个同学为一组,选择其中一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完毕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百度视频】搜索“金属与酸的反应”打开: [交流展示]请个小组到黑板前书写化学方程式、阐述实验现象、说明实验结论。其他小组补充或提问。 [PPT展示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Mg+2HCl==MgCl2+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追问启发]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 [PPT总结展示]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追问启发]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反应属于这种反应类型?[PPT展示:看谁想到的方法多]1: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大家利用【百度网页】搜索http://news./view.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www.he./news/2009-11/05/content_18145463.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law./content/2009-07/08/content_2747878.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当堂测试] 对以上知识点设计6个题目学生独立完成,PPT展示答案和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收取小组内的3号学生的当堂批阅。根据反馈情况点拨出现的问题。 [课后作业]打开:http://wenku./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http://wenku./view/49a39c0c6c85ec3a87c2c596.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板演]方程式[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Fe,Cu>Au[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A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金属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B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金属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Cu[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回忆并写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思考回答]:1、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2、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3、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把化学运用到生活中来,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小结本课内容,知道本课的内容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效果很好。
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特别是利用百度搜索一些资料、课件、和教学案例做参考,使得备课时思路更加清晰、广阔;课堂环节也相应的紧凑、高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借鉴别人的同时,使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考该怎样让我的化学课堂大放异彩。
课件参考:
http://wenku./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http://wenku./view/37baaaa0b0717fd5360cdc43.html from=rec&pos=1&weight=3&lastweight=1&count=5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共34张PPT)
第八章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 习 目 标
分布特征
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自然界中最多的是铝,其次铁。
化合态:元素以化
合物的形态存在。
游离态:元素以单
质的形态存在
一、金属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存在
镁条和铝片在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铜和铁只在加热或高温时才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和氧气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一下谁的化学性质更活泼?
化学性质一:能和氧气反应
想一想:你学过哪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说一说反应现象,写一写方程式
2Mg+O2===2MgO
2Cu+O2===2CuO
3Fe+2 O2 ===Fe3 O4
高温
点燃
加热
4Al+3O2===2Al2O3
点燃
(白色)
(黑色)
(黑色)
(白色)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方法之一:比较和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镁铝活泼,铁铜较活泼,金很不活泼
思考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没有见到铝被锈蚀?
金属铝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4Al+3O2=2Al2O3; 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保护铝不被腐蚀。
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失去了保护作用。
化学性质二:能和酸反应
A组:在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一些稀盐酸。
B组:在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一些稀硫酸。
播放
注意观察试管内壁上的变化,和比较反应速度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反应速度 反应方程式(写的时候标出化合价)
稀盐酸 或稀硫酸 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不反应
很快
适中
较慢
不反应
Mg + H2 SO4 = MgSO4 + H2 ↑
Mg + 2HCl = MgCl2 + H2 ↑
Zn + H2 SO4 == Zn SO4 +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Fe + H2 SO4 == Fe SO4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
亚铁
从探究中你有何发现?
1、金属能否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排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3、该实验如果用的酸浓度不同,能否具有说服力?
4、怎样总结叙述这种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5、以下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属于哪种类别?
1、
一种_____和一种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
另一种 _____ 的反应叫做置换反 应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你还能举出哪些置换反应的例子?
(1) C + 2CuO 2Cu+CO2 ↑
高温
(2)H2 + CuO H2O + Cu
加热
(4) CO + CuO Cu + CO2
加热

以下反应是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
(3)Fe + CuSO4 FeSO4 + Cu
说出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从哪个角度定义的?
置换反应是从哪个角度定义的?
化合、分解只看物质的数目,不看类别,置换反应既看数目又看类别

阶段小结
请归纳总结出金属的两条化学性质
及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两种方法。
God Save me!!
无所谓,我无所谓…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
大家来找茬
1、判断下列反应的正误,并改正。
4Fe + 3O2 === 2Fe2O3
2Fe + 6HCl = 2FeCl3 + 3H2↑
Cu + 2HCl = CuCl2 + H2↑
点燃
Fe3O4
FeCl2
不反应
(1)只要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只要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举例说明:
一氧化碳燃烧、甲烷燃烧等
举例说明:
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化学性质三:能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回忆:铁和硫酸铜溶
液反应的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观察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播放
播放
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你能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吗?写出反应方程式(标着化合价)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Cu +2Ag NO3 =Cu(NO3)2 + 2Ag
铝片表面出现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以上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你能通过以上反应,比较出铜、银、铝的活动性强弱吗?
置换反应
Al>Cu>Ag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方法之三:
将一种金属浸入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看是否能将对方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稳定性由弱到强。
2、排在(H)前的金属除K、Ca、Na外,都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
3、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K Ca Na
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怎么读?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怎么用?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三种用法的理解
1、金属越活泼,越易跟其他物质反应,反应速度也越快(越剧烈)。钾钙钠在空气中自燃,镁铝……)
2、钾钙钠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先和水反应,而不是和酸反应。
排在H前的金属和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而是生成SO2所以在描述生成氢气时必须说明是和稀硫酸反应。 Fe和浓硫酸不反应。
3、金属和化合物反应,必须在化合物的溶液中进行。
1、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稳定性由弱到强。
2、排在(H)前的金属除K、Ca、Na外,都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
3、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可发生反应的:(2)(4)(6)
化学方程式:
(2)Zn + CuSO4 = Cu + ZnSO4
(4)Al +3AgNO3 = Al(NO3)3 + 3Ag
(6)Mg + FeSO4 = MgSO4 +Fe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Ca Na
课题二总结: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2Mg+O2=2MgO
3Fe+2 O2 点燃 Fe3 O4
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Fe + H2 SO4 = Fe SO4 +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Zn + H2 SO4 = Zn SO4 + H2 ↑
Mg + 2HCl = MgCl2 + H2 ↑
Mg + H2 SO4 = Mg SO4 + H2 ↑
三.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2Al + 3 CuSO4 == Al2( SO4 )3+ 3Cu
Cu + 2AgNO3== Cu (NO3 )2 + 2Ag
四.置换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 的反应。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二)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三)
1、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这三种金属均投入到稀硫酸中,X、Y表面均无明显现象,Z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将X、Y这两种金属放在氧气中加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发黑。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
A、X>Y>Z B、Z>Y>X
C、Y>X>Z D、Z>X>Y
B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Ca Na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熟石灰加水配置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置波尔多液?
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因为Fe能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X > Y > Z
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
A、 ZnCl2 B、 CuSO4
C 、FeCl3 D 、Al2(SO4)3
B、C
市场上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黄铜(铜、锌合金)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请你设计实验,鉴别区分戒指是黄金还是黄铜。
黄铜戒指
黄金戒指

性质 黄铜 黄金 设计实验
硬度
密度
化学性质一
化学性质二
其中的Cu在加热时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其中的Zn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不和酸反应
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将戒指与黄铜相互刻画,软的是黄金
测戒指的密度,然后与纯金的密度比较。
用火烧烤片刻,变黑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将戒指投入到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表面有气泡冒出的是黄铜,不反应的是黄金。
鉴别区分物质,就要熟悉物质的性质!
分析过程 操作方法 反应方程式
练习一:“除杂”问题
Fe + H2SO4 = FeSO4 +H2↑
Fe + 2HCl= FeCl2 + H2↑
铜粉中混有铁粉,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除去?
Fe + CuSO4 = FeSO4 +Cu
Cu不能被磁铁吸引而Fe能被磁铁吸引。
用磁铁吸引
Cu不跟CuSO4溶液反应而Fe能跟CuSO4溶液反应
Cu不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而Fe 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物理方法
将Cu、Fe混合物放入到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过滤、洗涤。
将Cu、Fe混合物放入到足量CuSO4溶液中,反应完毕后过滤。
问题一:在方法(二)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知道铁粉被完全反应掉了?
问题二: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为了将铁粉全部反应掉。
当固体表面再没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铁粉被全部反应掉了。
方法二,除杂彻底。
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的________.
(1)Zn (2)Ag (3)Cu (4)CuSO4 溶液 (5)稀硫酸 (6)AgNO3 (7)ZnSO4 溶液
练习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方法 选择 操作 总结
方法(一)
方法(二)
(1)(2)
(4)
将Zn、Ag分别浸入CuSO4 溶液中,Zn表面析出红色的Cu,说明Zn>Cu; Ag表面无Cu析出,说明Cu>Ag。综上所得可知Zn>Cu;>Ag
将两种金属的单质,浸入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这样设计最简单。
(3)
(6)
(7)
将Cu分别浸入AgNO3溶液和ZnSO4 溶液中, Cu表面析出银白色的Ag,说明Cu>Ag; Cu表面无Zn析出,说明Zn>Cu。综上所得可Zn>Cu;>Ag
将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分别浸入另两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这样设计也简单。
练习三:比较金属与酸的反应
分别取质量相同的铝、锌、镁、铁四种金属,浸入相等浓度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比较内容 分析 结论
比较反应速度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g>Al>Zn>Fe,故金属表面冒出气泡的速度也是Mg>Al>Zn>Fe。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比较生成氢气的多少
设取质量都为10g。根据反应方程式分别计算生成多少氢气?(注意只要计算到最终算式即可)
Mg:24 Al:27 Zn:65 Fe:56 H:1
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
Mg + H2SO4= MgSO4 + H2 ↑
Fe + H2SO4= FeSO4 + H2 ↑
Zn + H2SO4= ZnSO4 + H2 ↑
54
6
10g
X1
X1
54
6
10g
=
X1
=
54
6
x10g
X1
=
54
6
x10g
X2
=
65
2
x10g
X3
=
24
2
x10g
X4
=
56
2
x10g
质量相同时,生成氢气由多到少为Al>Mg>Fe>Zn;
化合价相等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生成氢气反而越少。
中考题:
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
m
t
a
b
c
0
Mg
Fe
Zn
t2
t1
t3
m
t
t2
t3
Mg
Fe
Zn
这样图示是否正确?为什么?
0
切记:与时间轴夹角越大,说明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
在看图时,必须既要看生成氢气的速度快慢,又要看生成氢气多少。
t1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练习四:分析反应后质量的变化
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铁片的质量会增加 的是( )
A、稀H2SO4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HCl
分析:
浸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铁被反应掉,铁片质量减少。
浸入FeSO4溶液中,铁不跟FeSO4反应,铁片质量不变。
浸入CuSO4溶液 中,铁被反应掉,但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铁片上。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 反应掉
的铁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为56:64 ,所以反应掉的铁比生成的铜质量小,故一段时间后铁片的质量会增加。
Fe + CuSO4= FeSO4 + Cu
56
64
将两块锌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分析锌片质量的变化情况。
Zn:65 Fe:56 Cu:64
有A、B两块等质量的铁,将A浸入稀硫酸中,同时将B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同时取出晾干,两块铁的质量mA、mB应该是( )
A.mA<mB B.mA>mB
C.mA=mB D.mA≥mB
A
为了测定某生铁中杂质的含量,取该生铁样品20克,放到盛有2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成219.4克.
⑴生铁中的主要杂质是( )
⑵计算该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Fe:56 H:1 )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生铁+M稀盐酸=M烧杯中物质+M氢气
得:M氢气=20g + 200g - 219.4g = 0.6g
设20g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 + 2HCl= FeCl2 + H2↑
56
2
0.6g
x
56
2
0.6g
x
=
x
=
16.8g
16.8g
20g
×
100%
=
84%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4%

小华想测定黄铜(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黄铜样品,跟200g足量稀硫酸混合。反应完毕,测得生成氢气0.1g。
1、跟足量或过量稀硫酸反应的目的是( )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Zn:65 H:1)
3、怎样加稀硫酸既能保证稀硫酸足量,又能减少药品的浪费?
采用少量多次加稀硫酸的方法。
次数 加稀硫酸(g) 反应完毕,剩余固体的质量
一 20g 9.16g
二 20g 8.32g
三 20g 7.48g
四 20g 6.75g
五 20g x
每加一次稀硫酸,反应掉还是Zn
0.84g
0.84g
0.84g
0.73g
小华想测定黄铜(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实验,数据如下:
组员 小兰 小明 小红 小华
黄铜(g) 5g 20g 10g 4g
稀硫酸(g) 10g 120g 100g 30g
收集到氢气(g) 0.01g 0.12g 0.1g 0.04g
若你是组长小华,请分析数据并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组员 小兰 小明 小红 小华
黄铜(g) 20g 20g 20g 20g
稀硫酸(g) 40g 120g 200g 150g
收集到氢气(g) 0.04g 0.12g 0.2g 0.2g
在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 )
A.Cu、Fe、Zn B.Cu和Fe
C.Zn和Cu D.Zn、Fe
分析:
1、判断活动性:
2、活泼金属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活动性Zn>Fe>Cu
所以Zn先置换Cu;若置换完Cu后,Zn还有剩余,Zn再置换Fe
由题目可知:“滤渣”中仅仅有Cu,是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所以至少要置换出Fe才行,如果把Fe全部置换出后Zn仍有剩余也行。
B
一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
及不溶性杂质,试设计一种经济简便的分离方案提取得到铜。并说明每一步的目的。
废水FeSO4
CuSO4
杂质
过滤
FeSO4
CuSO4
溶液
加过量Fe粉
过滤
FeSO4
溶液
Fe粉、Cu
加过量稀硫酸
过滤
FeSO4
溶液和剩余的硫酸
Cu
①除去杂质。
②将Cu全部置换出来。
③分离溶液和固体。
④将过量的Fe粉全部反应掉。
⑤过滤出Cu回收。





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铁粉
FeCl2 CuCl2
CuO C
CaCl2 CaCO3
N2 O2
CO CO2
CO2 CO
1.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标志性
建筑之一,中国馆共向地下钻孔约5000根钢筋水泥桩,
其横梁、椽子、斜撑、柱子的“中国红”外衣选用的是
铝板,馆周围是大片红木色的塑木(塑料和木屑按照
近似于1:1的比例制成)地板。
(1)以上建筑中使用了金属材料的是 。
A.地下桩 B.地板 C.横梁外衣
(2)钢和铝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单质 B.都是合金 C.都能导电
(3)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X, X的化学式为 。
(4)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美丽的“铜树”,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
H2
B
A C
讨论:从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实验
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发现钠漂浮在水面上,并在水面四处“游走”发出“咝咝”的声音,片刻后熔成一个银白色小球。
现象: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物理性质: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
硬度小;银白色,熔点低。
化学性质:极易与氧气、水反应,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欲判断三种金属X、Y、Z的活动性顺序,没有必要验证的结论是(  )
A、Y能置换含X的化合物溶液中的X
B、X能置换酸中的氢
C、Y能置换酸中的氢
D、Z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说明Y>X
说明X>H
说明Y>H
说明H>Z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