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填空
(一)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万象更新 张灯结采 残灯末庙
B.能歌善舞 行善积得 身无分文
C.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牛郎织女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唾沫(tù)
哽咽(yè)
截然不同(jié)
朝露待日睎(zhāo)
B.
展览(lǎn)
汤匙(shí)
哄堂大笑(hōng)
纤纤擢素手(zhuō)
C.
分外(fèn)
栖息(qī)
地广人稀(xī)
札札弄机杼(zhù)
D.
僧人(sēng)间断(jiān)响彻云霄(cè)
皎皎河汉女(jiǎo)
(三)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
(四)下列诗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六)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D.谁也不能否认,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七)《北京的春节》中的“京味儿”语言非常有特色,下面对这种“京味儿”语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玩意儿”指玩具
B.“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
C.“闲在”指在某个地方很清闲
D.“杂拌儿”指的是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二、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dàn( )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
chí( )舀了一点儿chén
cù(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
kuài
zi(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一)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1.过年吃鱼寓意:
2.门上贴倒“福”寓意:
3.中秋节赏月寓意:
?
(二)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哄(
)(
)笑
万(
)得(
)
能(
)善舞
两(
)三(
)
一(
)所(
)
(
)然不同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像他这种人惯于颠倒黑白,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经过这些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修改病句)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自己在家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五、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
,朝露待日晞。
2.日暮汉宫传蜡烛,
。?
3.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
4.
,冷露无声湿桂花。?
5.少壮不努力,
!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1)下面是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
理由:
(2)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査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七、阅读理解
短文一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廓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2
2.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请按要求填一填。6
五月,节日名为
,习俗是
。
七月,节日名为
,习俗是
。
八月,节日名为
,习俗是
。
九月,节日名为
,习俗是
。
除了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外,我还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
,习俗是
。
3.文中介绍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
)和(
)。所有的这些传统节日,作者详写的是(
)。
这样写得好处是:
4.
你知道关于中国某一传统节日的诗句吗?请写一写?2
短文二
九月九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我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称它“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正值深秋,暑气渐消,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重阳节登高。为什么要插“茱萸”呢?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又名“越椒”,这种植物有浓烈的香味,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等作用。身戴茱萸登高,有益于身体健康。【A】
重阳节,人们还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重阳节喝了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B】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流传至今。古称九月为“菊月”,每年九月,菊花千姿百态,很多地方都举行菊展,供人们观赏。【C】
除此之外,重阳节的另一个习俗便是吃重阳糕。因为“糕”与“高”谐音,意为步步高升、兴旺发达。【D】
古时重阳节还被赋予“长寿”的内涵。魏文帝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里说到这个节日“以为宜于长久”。后来,人们赋予重阳节以新的文化内涵。许多省市都把重阳节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这大概是取“九月九日”的“久久”的谐音吧,人们将这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这既沿袭了重阳节原有的含义,也表达了人们敬老爱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意愿。
1.根据语境或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秋高气爽:
(2)延年益寿:
2.
这篇短文从
、节日习俗、
这三方面介绍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
3.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的重阳节习俗是戴茱萸登高、
、
、
,其中
是详写。
4.
文中标出了【A】【B】【C】【D】四个位置,下面这段话如果加在短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填字母)
菊花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而以“黄色”为正,因而,不少地区又叫菊花为“黄花”,称重阳节为“黄花节”。赏菊、赋诗是古代文人的高雅之举,他们为后人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有“佳节又重阳”的名句。
5.今天我们将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你喜欢哪个称呼?说明你的理由。
八、习作
家乡美食众多,请写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