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课后检测 基础知识
1.下列选项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隧道(suì) 穹顶(gōng)缭绕(liáo) 名副其实(fú)
B.俯瞰(kàn) 颠簸(bō) 浮躁(zào) 络绎不绝(yì)
C.翌日(lì) 打嗝(gé) 巍峨(é) 纷至沓来(dá)
D.妩媚(wǔ) 绚丽(xuàn) 陡峭(qiào) 霓裳羽衣(cháng)
2.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徒步 拾阶 空暇 轻歌曼舞
B.焦灸 斑斓 曼延 和言悦色
C.疾驰 敞篷 巉竣 一如既往
D.莫属 漂浮 形状 美不盛收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 是因为 “沉默的大多数” 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 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 展示自己的 “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二、课外阅读
孤独的老乡(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5.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6.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7.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8.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9.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
10.《登勃朗峰》通过对勃朗峰自然景物的描写,准确细致地展现了勃朗峰迷人的景色。相信你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现许多美好的景物,请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D
2.A
3.C【解析】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4.A(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的能力。本题中心词应是“微博”,依照句意,四句话的意思意在说明微博被公众关注和追逐的原因, 因此②应为第一句; ①句一个 “正因如此” , 很显然是总结性语句,故放在最后,确定了这两句后,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到答案。)
5.(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6.理解 关心(或关爱、挂念)
7.(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8.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9.(4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10.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