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了解文中提到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感叹句 识记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学生一起猜谜语,引出课题——棉花姑娘。
2.介绍棉花是农作物,讲解“棉”字偏旁是木字旁,识记“棉”。
3.讲解“姑娘”中的“娘”应读轻声,根据偏旁、读音识记“姑娘”一词,并齐读课题。
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书上的几幅插图和拼音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屏幕上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带拼音)。
3.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强调多音字“干”在“树干”一词中的读音为四声。
4.引导学生用各种学习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碧”“星”“奇”在结构上有着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白马王子坐在石头上,这个字就是“碧”;记忆“星”可以采用熟字相加——“日”加上“生”就是“星”;“奇”上边的部件叫做“大字头”,大字头加“可”就是“奇”。
5.“治”“别”“颗”“瓢”都是左右结构,其中“吐”“啦”都是口字旁。“啦”是个语气助词,要读成轻声。
6.“然”和“燕”可以归类识记,它们都有四点底。
7.采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棵——颗,飘——瓢。
8.进行“摘棉花”练习,巩固要求会认的生字。
课文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六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好小听众,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听、仔细看。
2.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了解棉花姑娘生病的罪魁祸首——蚜虫。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棉花姑娘请谁帮它治病了?学生用铅笔从课文中把他们圈出来——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2.观察书上的插图,想象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咬出一个个大窟窿的画面,感受它急切地想得到医生帮助的心情,然后带着请求的语气读一读棉花姑娘说的话。
3.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无能为力的心情,读小燕子的话。
4.分角色进行朗读。
(三)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画一画:用直线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
2.用波浪线画出啄木鸟和青蛙说的话;
3.想一想:啄木鸟和青蛙能帮上忙吗?为什么?
4.读一读:想象心情,读出语气。
(四)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1.感受“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碧绿碧绿的草地、碧绿碧绿的荷叶、雪白雪白的羽毛、雪白雪白的浪花等词组。
2.拓展积累:火红火红的太阳、火红火红的朝霞、金黄金黄的稻田、金黄金黄的落叶、瓦蓝瓦蓝的天空、紫红紫红的葡萄等。
(五)棉花姑娘的故事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请同学们来连线,帮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本领。
写字教学
1.重点讲解“病”“医”两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2.讲解“奇”:“奇”上面的大字头要注意,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下面的“可”横较长,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一笔竖勾较长,占竖中线右边。
3.“星”:星字整个字横较多,长短不一,要注意间距均匀。第六笔横紧贴横中线下方写,第八笔竖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是主笔,要舒展。同学们可以跟着视频书空这两个字,注意把笔顺写对。
4.“别”“七”“干”放手由学生进行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