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七章
溶液
7.2.2
溶解度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溶解度
导入新知
1
知识点
固体的溶解度
【活动与探究】
问
题(一)
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
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
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合作探究
问
题(二)
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
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
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问
题(三)
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
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
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归
纳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溶解度。
2.四要素:
问
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
归
纳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例1】[
中考·济南
]
下列对“20
℃时
KNO3
的溶解度为
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
KNO3
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g
溶液中含有
31.6
g
KNO3
C.31.6
g
KNO3
溶解在
100
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
KNO3
溶解在
100
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解析:A
项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A
错误;20
℃
时
131.6
g
饱和溶液中含有
31.6
g
硝酸钾,B
错误;C
项没有指明温度,C
错误;D
项符合溶解度的概念,D
正确。
1.20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5
g,1
g
B物质溶解在10
g
水里成为饱和溶液,50
g
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10
g
C。
则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
A.A>B>C
B.C>A>B
C.C>B>A
D.B>A>C
巩固新知
2
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
【投影展示】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合作探究
问
题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有没有其他表示溶解度的方法呢?
归
纳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归
纳
归
纳
【例2】[
中考·恩施
]
如图所示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时
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时
仍为饱和溶液
B.
降温可以使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
C.t1
℃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等
D.t2
℃时,在
100
g
水中加入
80
g
b
能形成
180
g
溶液
C
解析: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t1
℃时
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故
A
错误;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升温可以使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
B
错误;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等,故
C
正确;t2
℃时,b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80
g,所以在
100
g
水中加入
80
g
b,不能形成
180
g
溶液,故
D
错误。
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有晶体析出
D.
t2
℃时,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巩固新知
3
知识点
气体的溶解度
问
题(一)
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合作探究
问
题(二)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归
纳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例3】[中考·上海
]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
增加溶剂
B.
振荡溶液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C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
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巩固新知
2.简答下列各题:
(1)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是含溶质多的浓溶液,而不饱
和溶液则一定是含溶质少的稀溶液。你认为正确吗?
试举例分析。
(2)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应该是怎样?
(3)有人用冷开水养金鱼,你估计结果会怎样?
第2课时
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
?
?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质的质量
归纳新知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四、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压强: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1.【中考·成都】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
课后练习
2.【中考?舟山】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点拨】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该兴趣小组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温度,故硝酸钾的溶解度不会发生改变。
D
3.【中考·苏州】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
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
.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
℃应在50
℃~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点拨】在不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乙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结合表格可知,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B正确;在t
℃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t
℃应在60
℃~80
℃之间,C错误;根据表格,40
℃时,163.9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D错误。
【答案】B
4.溶解度曲线是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绘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变化影响的曲线。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__,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的坡度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适合用________结晶法得到晶体;曲线坡度越缓,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适合用______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溶解度
温度
温度
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越大
降温
越小
蒸发
5.【中考?齐齐哈尔节选】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点拨】(1)由图可知,t1
℃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P点的含义是t1
℃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
g。(2)由图可知,t2
℃时a的溶解度为40
g,即t2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
a,则t2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
g
a,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
g。(3)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
关系为a>b>c,所以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3)t2
℃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
℃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
g
140
c、b、a(或c>b>a)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喝了汽水后常会打嗝。以上现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点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7.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着________的升高而减小,随着________的增大而________。
温度
压强
温度
压强
增大
8.
【中考·盐城】下表是KCl、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B.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
g
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
D.在0~100
℃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点拨】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时候,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故A错误;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40
℃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
g,所以应该是163.9
g
KNO3饱和溶液中才含有63.9
g
KNO3,故B错误;根据表格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看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故C正确;根据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在0~
100
℃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
【答案】C
9.【中考?恩施】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点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A错误;t2℃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会有晶体析出,因此不能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错误。
【答案】B
10.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1所示,结合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点拨】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A错误;通过推导可知,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所以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B错误;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3
℃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D正确。
【答案】D
1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101
kPa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
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值:SM,20
℃=0.023
L/LH2O,SN,40
℃=0.023
L/LH2O。则在101
kPa、
30
℃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SN
B.SM=SN
C.SM>SN
D.无法比较
A
12.【中考?青岛改编】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35.0
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在t2
℃时,将40
g乙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
g
【答案】D
13.【中考?邵阳改编】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A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
(3)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4)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
g配成饱和溶液,则需加水的质量A
______(填“>”“<”或“=”)B。
C
A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