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4 21: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训练
第三课:土地改革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1. 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 )
A.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平解放西藏。这三大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壮大人民军队的力量
C.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 D.中国登上世界的舞台
3. 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完成后,由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土地公有制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D.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4. 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以上史实直接说明( )
A.农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5. 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宣传图片共同反映的信息是( )

A.工业化开始起步 B.提高了国际地位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以阶级斗争”为纲
6.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共同纲领》的颁布
7. 八(1)班周宁同学想要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哪部文献最适合他参考(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9.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10.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下列对该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1.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反映了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农民作主真豪气,土地革新犹可忆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两弹一星腾空起,五洲敬仰东方红
12. 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13.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土地改革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4.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30分 )
?16.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上面三幅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清楚:________(只填数字序号);三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________(只填数字序号)。

(2)图片②和图片③所示的事件完成后,都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图片 图②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③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
(3)图片①“人民公社好”是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一句口号。你认为人民公社好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4)你认为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的是哪部法律制度?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知,土地改革主要在哪些阶层中进行?
18. 阅读下列材料: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并为它服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何时开始的?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于何时?

(2)请结合材料回答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训练
第三课: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1. 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 )
A.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答案】B
【解答】根据题干“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改革促进农村大丰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A、C、D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平解放西藏。这三大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壮大人民军队的力量
C.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 D.中国登上世界的舞台
【答案】A
3. 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完成后,由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土地公有制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D.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答案】C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C符合题意。
?4. 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以上史实直接说明( )
A.农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答案】B
【解答】据材料“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可知,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5. 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宣传图片共同反映的信息是( )

A.工业化开始起步 B.提高了国际地位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C
6.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共同纲领》的颁布
【答案】B
7. 八(1)班周宁同学想要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哪部文献最适合他参考(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C
8.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答案】B
9.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答案】D
10.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下列对该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答案】B
11.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反映了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农民作主真豪气,土地革新犹可忆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两弹一星腾空起,五洲敬仰东方红
【答案】B
12. 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答案】A
13.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土地改革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B
14.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15.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解答】题干的中心意思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农民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30分 )
?16.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上面三幅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清楚:________(只填数字序号);三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________(只填数字序号)。

(2)图片②和图片③所示的事件完成后,都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图片 图②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③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
(3)图片①“人民公社好”是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一句口号。你认为人民公社好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4)你认为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答案】
②③①,②
农民土地所有制,公有制(集体所有)
(3)不好,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4)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答】
(1)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为①年后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③年开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②土地改革运动.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图③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前土地归农民所有,而农民在加入农业合作社后土地归集体所有,即由原来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图片①“人民公社好”是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一句口号.但人民公社并不好;因为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的是哪部法律制度?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知,土地改革主要在哪些阶层中进行?
【答案】
(1)由封建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地主、农民。
18. 阅读下列材料: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并为它服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何时开始的?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于何时?

(2)请结合材料回答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
(1)1950年;1952年底。
(2)背景: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摧毁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得到了土地,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请仔细观察下面的一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农村经济政策。

(2)请结合所学知识,上述经济政策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图片有哪些?你认为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3)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是哪幅图片?历史上是怎样评价它的?

(4)综上所述,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
(1)①图1:土地改革。②图2: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或者三大改造)。③图3:人民公社化。④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图1、图2、图4。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图3。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制定正确的政策;维护农民的利益;结合国情调整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
(1)图1对应的经济政策是土地改革;图2对应的经济政策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3对应的经济政策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图4对应的经济政策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新经济政策和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所体现的共同特征是:新经济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定都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它们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人民公社好”是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一句口号。违背经济规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4)综上所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