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沟中学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huò)
怡然(yí)
邑人(yì)
缤纷(bīn)
B.俶尔(shū)
翕忽(xī)
参差(cī)
佁然(yí)
C.卷端
(juàn)
壬戌(rén)
若啸(xiào)
糁之(sǎn)
D.寤寐(wù)
溯洄(sù)
为坻(chí)
荇菜(xìnɡ)
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B.新来的王校长豁然开朗,性格谦和,平易近人,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C.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很多在欧美求学的留学生最近返回国内,他们耳濡目染了欧美等国因应对疫情不当而出现的恐慌,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D.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4、(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C.
《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魏学洢。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毅,他是江苏常熟人。
D.《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5(8分)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微君之故,
?《式微》
(2)求之不得,
。《关雎》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蒹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
,
。
6.综合性学习(8分)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2分)
???????????????????????????????????????????????????????????????????????????????????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①??????????????????????????????????????????????????????????????????????????????
②??????????????????????????????????????????????????????????????????????????????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
?
?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7-15题。(13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
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
????????
????????
????????
B.
复行数/十步
C.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
????????
D.
寻/病终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比较阅读《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完成下面11-12题。(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悄怆幽邃???
邃:??????????
????
(2)而犹不忍去???去: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1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2分)
1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核舟记》《墨有录》完成下面16-20题。(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1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1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为宫室?
??????????
②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
?????
④高可三四丈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
19.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3分)
????????????????????????????????
20.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3分)
???????????????????????????????
?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3题。(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2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虽:________________
(3)一可以为法则
一: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3.【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中小学校将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这一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信念。
你作为学生代表因参与了部分活动的创意设计而应邀为校刊撰写一篇倡议书,请从下列活动中选择两项或三项,在倡议书中进行推荐介绍并号召师生们积极参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迎接建党百年。
活动一:以“红色精神在我心”为主题的音乐、舞蹈、体操以及课本剧展演。
活动二:以“绿水青山扮家园”为主题的师生生态环保志愿者实践活动。
活动三:以“百年峥嵘铸辉煌”为主题的诵读、演讲、辩论等语言艺术比赛。
活动四: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展评活动。
活动五:以“清明长歌祭英烈”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评比和征文评比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1、B、2、C、3、A
4、D
5、1)胡为乎中露(2)寤寐思服(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1)节能减排,人人有责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低碳运作,让地球换一个活法。
(2)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植树木花草;建议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建议生活垃圾要分类入箱。
(3)【示例】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
?7.B???
?8.?(1)对……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
9?(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10.?(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11(1)邃:深
(2)去:离开
1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13.游人/坐欹岩/下望
14.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5.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6、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17、①刻成,雕刻成。?
②根据?
③有的?
④大约?
18、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9、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20、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21.(1)自我勉励 (2)即使 (3)全,都
2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23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 对比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