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杂技艺术》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建构主义理论,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以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为支撑,制定最适合本课的目标、方法和创作形式。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里也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内容分析
《杂技艺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既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又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本课除了进一步学习夸张的表现人物动态知识以外,还要添画杂技的表演场面。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了解各种杂技的不同动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感知杂技表演的场面,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事物良好的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学习者分析
知识能力储备方面:我所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观察、体验、探究的能力。经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物造型表现的能力。如:在一年级下册《画自己》《我的好伙伴》《下雨了》,二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节日里》和本册中的《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公交车站》《我们带上红领巾》几课同为以表现人物为主的“造型?表现”领域课业内容。在这几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表现人物造型及动态特点有了一定基础,学生具备了简单的表现能力,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心理生理发展方面:这个学段的孩子们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也易分散。
应对措施:二年级的孩子表现杂技动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画出的作品往往更加质朴、更加生动夸张。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做、勇于表现自我;适时的创设观察、动手、探究、合作的锻炼机会,从学生兴趣入手,循序渐进的教学。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基于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杂技艺术的历史及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运用身体躯干及四肢的变化,以及动作的平衡和发型的变化,夸张地表现人物动态的知识。并能够生动、夸张地表现杂技演员表演的动态和场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感知、探究等活动,运用讲授、示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表现杂技演员精彩的动作和杂技表演场面,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悠久传统艺术的魅力,学习杂技演员勇于吃苦的顽强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观察、记忆、表现杂技演员动作特征及杂技项目特点,学习表现人物的动作变化,表现出生动的表演场面。
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杂技动态特点,构图注意主次、遮挡关系。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一、课题导入
PPT图片展示“金小丑”奖杯
师:这是一座“金小丑”奖杯,金小丑奖是国际杂技比赛的最高奖。被誉为“杂技奥斯卡”。中国自1981年首次参加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至今,共获得了14次“金小丑”奖,总数在所有参赛国家中名列前茅。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进入在全世界都值得我们骄傲的杂技艺术的世界。引出课题。(板书)
二、讲授新课
(一)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自己喜欢的杂技项目,现在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交流下你们了解的杂技项目?
学生交流
师:好,同学们看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道具,谁能告诉我这是哪种杂技项目的道具?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回答
师:看到同学们已经研究了这么多的杂技项目,我决定给同学们看一看前几天收到的一封求助信。
亲爱的二一班同学们:
大家好!我曾经是中国杂技艺术之乡——吴桥县的杂技团团长,由于保管不善,当年演出的精彩照片大部分遗失,仅剩几张,希望大家能用绘画的形式帮我们找回记忆,我将留给后人,让杂技艺术代代相传!谢谢大家!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幸福快乐!
师: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那我们就为杂技艺术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吧。
生回答。
(二) 独立思考,探究感悟
师:那具体我们该怎么画呢?先看一段视频,感受气氛,观察动态。杂技表演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通过什么感觉到的?
PPT播放视频
生:惊险 优美;他们的动作感觉到的
师:那我们就仔细观察下他们的动作特点
PPT播放图片
师:这是杂技艺术的哪项技艺?一起说
师:看了这张人物的动作你感觉她的动作怎样?
生回答
师:我们一起画一画她优美的动态线吧。我们在一起观察这个人物动态。同学们同桌讨论这张人物动态的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专业演员的动作我们是很难完成的,咱们之前制作的小活动人,我们的这位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高难度的动作,看图片,每个人让自己的好朋友表演下这个动作试一试吧?摆好的同学就举起来给我看一看。
师:那我们现在知道杂技演员的动态特点,也能用小活动人摆出高难度的动作,那我们该怎么画一个动态人物呢?
生:照着画,添加衣服、发型、五官等。
师摆小活动人的动作,画个头部,学生添画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头部,学生添画身体。
其他同学们也一起来试一试吧
PPT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尝试创作杂技演员的动态。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为了突破难点,学生在情境下完成任务,教师播放音乐,为学生营造杂技表演大舞台的情境。注重学生对杂技演员动态的自我发现和感受,由浅入深,尝试表现,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图像识读能力。
(三)独立思考 艺术实践
教师出示带有场景的作品与示范作品比较
师:我们要把作品送给王爷爷,同学们猜猜王爷爷会喜欢哪张?为什么?
生回答:背景、观众等
PPT展示名家名画教材35页《马戏团》
师:马戏属于杂技表演的一种,《马戏团》中描绘的什么内容最吸引你?为什么?如果按照近景、中景、远景来分,你会按什么顺序去画?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PPT展示作画步骤
师:那同学们就结合照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通过想象添加场景,丰富画面,大胆去表现演员们当年精彩的瞬间吧,开始创作!PPT出示作业要求。
教师PPT播放音乐,巡视过程中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中体验探究创作的愉悦和成就感。
三、作品展示 评价分享
学生们独立完成不同类别的杂技艺术动态,完成后上台展示,贴在黑板上的册页上。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为吴桥老杂技演员们制作出了一本有意义的创作,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都收录在一本册页集里,名字是《吴桥杂技艺术集锦》。
师:一本书不仅收藏了同学们的创作和智慧,还收藏了杂技艺术的特色和精彩。我们寄给王爷爷,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同学们一起为自己的努力鼓掌
评价原则是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体现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
过程性评价:同学间的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鼓励学生,促进发展的目的。
发展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式评价”。
总结性评价:自评与同学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宽学生创作思路。
四、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拓展:1、简单介绍杂技艺术的剪纸形式和邮票2、简单介绍杂技的历史知识。
小结: 为什么中国在全世界都屡获金奖?这与我们杂技演员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有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们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千千万万倍的。我们同学想要有所作为的话,也应该有这样的毅力。借用一首歌《真心英雄》的歌词,希望同学们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想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伴随着音乐声下课。
教学流程图
赏杂技体会杂技之美
看图片感悟动作之趣
摆人偶理解杂技动态
画动态发现杂技特色
了解汉字起源和演变
比较后添画感受杂技气氛
展评作品、拓展总结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
造型表现的程度;
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游戏中学的教学方式,同学间的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鼓励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发展的目的。
发展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式评价”。
总结性评价:最后的展示评价中,调动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有创意的设计,通过相互评价与欣赏,使学生能够在他人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宽学生创作思路。同时通过学生相互评价中的肯定与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反思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两点特色:
(一)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
纵观整节课堂教学,从学生欣赏视频,观察图片到发现动作特点,再从尝试拼摆动作到试着画出动作贯穿此课。通过比较发现如何添画表演场面等。涉及的知识技能层层相扣逐层提高,学生通过旧知生成新知,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
(二)故事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从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到多媒体播放,吴桥杂技团的老艺人的故事情境一直贯穿整堂课,营造了一个有趣的氛围,凸显美术课的愉悦性。有效地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不断去大胆体验创新。
(三)反思存在的问题
在自主探究如何夸张表现人物动态环节,学生们实践后应该展示下学生作品,教师应该把握这个契机,顺势引导学生更全面地发现问题,以致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创意。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自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