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 湖北专版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 湖北专版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历史押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湖北武汉三月质量检测)1.相传夏代设有啬夫,是征收农业剩余生产物的职官。商代有藉臣管理农业耕种,小臣管庄稼的收割,小众人臣专管农业生产者。西周有司土,是专门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司土之下设有各类职官。材料表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分工 B.统治者从率民事神到敬德保民
C.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渐趋规范 D.土地私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确认
(2021·湖北七市州联考)2.吉语印章出现于先秦,在汉代大量流行,常见的有“日利”、“长富”、“日入千万”、“宜官内财”等。吉语印章在汉代流行的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重农抑商松动 C.丝绸之路开通 D.商人地位提高
(2021·湖北公安上学期联合测评)3.隋唐五代时期的行会,大体上每行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有公推的“长老”,负责行业内部事务、交纳税收、组织应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等等。这一时期的行会( )
A.规范行业内部竞争 B.相当于政府管理手工业的基层机构
C.推动商品经济繁荣 D.旨在调解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
(2021·湖北七市州联考)4.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
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繁荣 C.社会阶层流动 D.女性地位提高
(2021·湖北省11月教学质量测评)5.有学者对明清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概括,这表明,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
风格 代表作品
明朝中叶以后 浪漫主义 《西游记》《牡丹亭》
明清之际 感伤主义 《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
清代 批判现实主义 《红楼梦》《儒林外史》
A.艺术风格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B.突出表现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C.折射出对儒学正统的大胆挑战 D.主要聚焦于普通的市民生活
(2021·湖北武汉三月质量检测)6.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 B.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 D.维护民族国家利益
(2021·湖北公安上学期联合测评)7.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皇帝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革命党就国家统一问题进行谈判。这一授权在最初的诏书文本中是没有的,它是由张謇为南京政府拟就的,也得到了袁世凯的认可。但是后来,袁世凯私自将它塞进了清廷诏书中。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取得实现国家真正统一的主导权 B.加快由帝制到共和的历史进程
C.宣示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D.争取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2021·湖北公安上学期联合测评)8.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中共中央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中国革命“应该以土地革命及民主政权之政纲去号召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前途发展;采纳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支持联合冯玉祥继续北伐的主张。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B.开始反思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C.认清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的本质 D.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2021·湖北部分重点学校质量检测)9.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提出∶“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经济政策是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生产品的自给;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这一主张( )
A.巩固了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变化
C.适应了全国抗日斗争的实际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21·湖北部分重点学校质量检测)10.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几组数据的统计。由此可推知,中国( )
1978年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 3645亿元 21万亿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 133.7元 4140元
外汇储备 15亿美元 1.53万亿美元
高校毕业人数 16.5万 377.5万
A.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B.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C.独立国民经济体系形成 D.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
(2021·湖北黄冈12月联考)11.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使之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的发展( )
A.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B.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
C.得益于法学家的专业优势 D.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
(2021·湖北武汉质量检测)12.下图是18世纪初世界部分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示意图。例如:英国城市
纽卡斯尔工人工资较高,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故比值较高。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
A.工业革命推高英国工人工资水平 B.较低比值显示生产成本低廉
C.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较高比值利于推动技术革新
(2021·湖北随州一中月考)13.1883年,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的钢铁公司达成了一项关于均分市场的协议。随后工业家和银行家,为了分配生产者,确定航运量、回扣和运费,做了许多类似的安排。这反映了当时( )
A.德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势 B.生产和资本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确立
(2021·湖北部分重点学校质量检测)14.1932年,美国政府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这些措施( )
A.为新政提供了借鉴 B.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开端
C.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D.使美国的经济形势迅速好转
(2021·湖北省月考)15.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 )
A.意识形态斗争深入人心 B.法国和平主义情绪蔓延
C.法国竭力维护欧洲安全 D.法西斯主义尚未危及西欧
(2021·湖北随州一中月考)16.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欧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对苏联的恐惧大大减弱。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据此推知,古巴导弹危机( )
A.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 B.推动不结盟运动兴起
C.加强了欧共体国家的政治联合 D.导致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021·湖北武汉质量检测)17.[儒家思想与基层教化](14分)
宋初以后,偏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家训教化乡里。
材料一 《郑氏规范》部分内容节选:
第十一条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令子弟一人唱云: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益其兄。
第十三条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然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其下有事,亦须咨禀而后行,不得私假,不得私与。
第四十二条佃人用钱货折租者,新管当逐项收贮,别附于簿,每日纳诸家长。
第八十七条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
第九十七条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
——节选自《郑氏规范》
材料二 郑氏义居始于南宋,元朝时被官府旌表为孝义门,这一时期是郑氏义门宗族制度化的重要时期。……郑氏义门经济属集体所有,同居家庭的维持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其经济基础,元代的浦江郑氏有“腴田二千亩”。……明洪武朝讨论乡治时涉及《郑氏规范》的推广问题。解缙曾向朱元璋建议:“世家大族,率先以劝,旌之复之,为民表帅,将见作新于变,至于比屋可封不难矣。”
——摘编自常建华《元明时期义门郑氏及其规范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郑氏规范》和郑氏义门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历史的重
要价值。(10分)
(2021·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18.[现代中国的国防科技](12分)
材料一 1956年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近几年的建设事业中,不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复杂的技术,就连某些比较一般性的问题,也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还必须依靠兄弟国家的帮助。”最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材料二 随着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列入科技工作十项具体任务之中,我国政府从技术经济政策角度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需的物资、经费给予积极支持。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强调科技政策的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也鲜明地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科技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两则材料均摘自温兴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同的原因。(6分)
(2021·湖北武汉三月质量检测)19.[女性政治地位的变证](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批“战斗的如女参政运动者”出现在英国公众舞台上,她们用一种剧烈的手段把如女选举权问题提上日程,图3是1914年要求妇女选举权的的潘克赫斯特女士在示威时被捕的照片。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图4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海报,号召妇女参加工厂生产;图5是美国宪法1920年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在所有选举中投票的权利)通过之后不久由妇女逸民联盟印制的海报,它呼吁妇女们前往投票站,行使她们新的投票权。
1918年,大不列颠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取得重大突破,妇女得到了带有某些限制的投票权;1928年,这些限制就取消了,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被给予了选举权。在德国以及在欧洲大多数新国家里,妇女也投票了。在苏联,1917年革命以后,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得到了投票权,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
(2021·湖北六校联考)20.[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考查抗战时期中共经济政策。材料中毛泽东提出的经济政策适应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需要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的形势需要,故选C项。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1937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考查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数据反映了2006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外汇储备和高校毕业人数都有了大幅增加,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故选A项。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C项错误;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无论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还是《民法大全》的编撰,都重视发挥法律专家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劳动力价格与能原价格的比值越高,说明工人工资较高,能源价格低廉,越有利于推动技术革新,故D正确;1765年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时间不符合18世纪初,排除A;较低比值说明工人工资较低,能源价格高,不能说明生产成本低廉,排除B;C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英、德和比利时钢铁公司达成均分市场的协议,工业家和银行家就生产、运营和分配达成许多类似的安排,说明当时出现生产和资本集中化的趋势,即垄断和垄断组织出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是在二战后,C项错误;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原则确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考查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932年美国政府仍然为胡佛政府,但其采取的两大措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和各州提供货款,进行救济;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故选A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开端是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不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故C项错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没有使美国经济形势迅速好转,故D项错误。
15.答案:B
16.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原来受到苏联控制,而西欧加快与东欧发展关系,会导致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减弱,东欧倾向于西欧,从而引发社会主义阵营内关系恶化。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就兴起了,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不属于欧共体,而且,当时欧共体也还没有成立,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欧同盟并没有破裂,北约仍旧存在,排除。故选:A。
17.答案:
(1)三纲五常;谨守礼法,存天理灭人欲;仁者爱人。(4分)
(2)重要价值:政治:重视乡约家训对乡治的作用;重视宗族的制度化建设;重视家国同构。
经济: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土地兼并严面;赋税制度的变革。思想:重视道德教化;儒家思想的世俗化。(10分)
18.答案:
(1)特点:改革开放前:政府主导,制订规划;强调自立更生;服务于国防安全。改革开放后:政府将科技成果转化列入科技工作具体任务;给予财政支持﹔服务经济建设;注重科技体制创新,强化市场机制。(6分)
(2)原因:改革开放前。两极对峙;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敌视新中国(或者写受外交环境的影响,服务于国防也可)﹔科研实力较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科研实力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6分)
19.答案:
(1)经济上日趋独立;政治上逐渐取得选举权,逐渐与男子平等。(6分)
(2)工业革命的深入;一战的影响;英国妇女自身的斗争;世界民主潮流的推动。(8分)
20.答案:示例一
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2分)
阐述:1949-1956年间,即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处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时期;“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该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特征。
1978-1992年间,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事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使社会发展从“文革”的无序状态重回正轨。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法制得以重建与完善,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改革开不断深入所出现的新问题,如西方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入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8分)
总之,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也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2分)
示例二
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阐述:1956-1966年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突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精神,展现榜样示范性的作用。这些核心价值观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工农群众和科技工作者。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1964年我国第一原子弹成功爆炸,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新水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的形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正在形成。(8分)
总之,不同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力的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