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同学们,学习了《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宋庆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讲信用、守承诺。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有鲜明特点的人呢!比如有的同学爱书如命,是个“小书虫”;有的同学特别喜欢小昆虫,是个“昆虫迷”;有的同学喜欢帮助他人,是班上公认的“小雷锋”;
还有的同学擅长各类体育运动,是学校的“体育健将”……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1
文题点睛
小书虫 乐天派 智多星
热心肠 昆虫迷 小问号
运动健将 故事大王 幽默王子
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看见“热心肠”,我想起了同桌,我给你们讲一件事情……
◇“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
围绕以上问题和同学交流,然后选一个人写一写。
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
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听听他的评价。
习作要素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习作内容
1.给人物“贴标签”,再根据“标签”写出
人物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习作重点
1.可以写一件具体的事例,通过这个事例表
现出人物的特点。
2.可以通过人物一系列的日常表现来体现这
个人的特点。
3.给习作取题目时要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
语。
2
习作思路
这篇习作要求同学们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文章重在表现出这个人物的一个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写出人物特点的同时,也要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喜爱、怀念,也可以是敬佩、爱戴,还可以是通过写这个人赞扬他的品格。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位同学是如何构思的。
除了画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列提纲,把行文思路进一步细化。一起来看看状状是怎么做的吧。
我的爷爷今年61岁,整天笑呵呵的,好像每天都是那么开心,他呀,天生是个“乐天派”。
开门见山,交代人物特点
我的“乐天派”爷爷
事例一:新裤子被楼上漏的水弄脏,不仅不介意,还帮忙抢修水管。
(2段)
中间
(2)(3)段抓住两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中间
(3段)
事例二:排球比赛中国队赢了,手舞足蹈,像孩子一样开心、激动。
爷爷“乐天派”的性格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读影响,升华主题
中间
(4段)
小伙伴们,有这样一个“乐天派”的爷爷,你能不喜爱吗?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结尾
(5段)
哇,状状这篇《我的“乐天派”爷爷》反问结尾,来强调对爷爷的喜爱之情的构思真不错!按照提纲写,一篇内容完整的习作就新鲜出炉了。但是啊,要想习作出彩、拿高分,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恰当的写作方法,一起去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锦囊妙招吧!
3
题目中给出了一些关于人物特点的名词: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 故事大王、
锦囊妙招
特点要鲜明。
运动健将等。除了题目中的人物特点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具有其他鲜明特点的人物,比如:淘气包、小辣椒、小管家、小诸葛、小作家、戏迷、狼爸、虎妈、钢琴王子、魔方达人等,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是这次习作的总要求。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选自《我不能失信》
从小宋庆龄与妈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宋庆龄守信用的特点。
人物的特点往往得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习作中要注意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特点。语言描写,
描写要生动。
就是通过如实写下人物所说的话,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情感。动作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特别是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能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就能活灵活现。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选自《我不能失信》
上面的文段,是庆龄与爸爸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庆龄年龄虽小,但是很有主见。在语言描写中,还配有动作描写,如“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表现出她态度的坚决。
4
升格提优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我们班的“小书虫”
在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三(11)班是个小家庭。在这个小家庭中,56个性格不同的同学聚在一起,大
在我们班,56个性格不同的同学聚在一起,其中有许多“小书虫”,而班长惠诗涵是最突出的一位。
我们班的“小书虫”
第①段:开篇太啰唆,开门见山地点出班上的“小书虫”是谁即可。
4
升格提优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家都很爱看书,而像班长惠诗涵一样的“小书虫”,可真少呢!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记得有一天中午,班长一直在看书,中午的语文作业也没写完,快上课了,她还在看。我便走了过去,轻声提醒她:“你中午作业还没写,我劝你快补吧!”可是,她却还一直在看书。最后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她才做作业。
记得有一天下午上课前,班长惠诗涵一直在看书,可她的语文作业还没写完。我走了过去,轻声提醒她:“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劝你快补上语文作业吧!”可她还是在看书。我又提高声音对她说:“你快补作业呀!”
第②段: 可以把“我”再三催促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一些,以反衬惠诗涵看书入迷,突出人物性格。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她仍旧一声不吭。我彻底爆发了,声音提高了八倍:“惠诗涵!”我叫道,引得同学们都转过头来,“快做语文作业!”这时,她才从书本中醒过来,插上书签合上书,开始做作业。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还有一次,惠诗涵悄悄告诉我,她家大约有几百本书,堆起来好高。可是我不大相信,因为这么多书,得放多大的书架呀!她家有那么大地方放吗?于是我就去问她,她回了我一句:“明天我让你看照
还有一次,惠诗涵悄悄告诉我,她家大约有几百本书,堆起来好高。可是我不大相信,因为这么多书,得放多大的书架呀!她家有那么多地方放吗?于是我就去问她,她回了我一句:“明天我让你看照片!”果然,第二
第③段:如果把书架上的书之多形象地描写出来,就更具说服力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天她就给我看了照片。哇!一个大书架,密密麻麻地放满了书,这还不够,旁边还有一面墙的书架也放满了书。她朝我笑了笑,说:“现在你信了吧!”
片!”后来她拍了家里书架上的书的照片我才相信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惠诗涵这么爱看书,真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小书虫”啊!
有这么一个“书虫”朋友,是我的福气,因为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变成了“小书虫”!
第④段:可以写一写这位“小书虫”对自己的影响,以升华主题。
5
写外貌的词语
语言积累
小孩:红扑扑 胖乎乎 圆溜溜 亮晶晶
水汪汪 白里透红 虎头虎脑
娇小玲珑
青年:浓眉大眼 眉清目秀 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虎背熊腰 剑眉星目
身材魁(kuí)梧
老年:慈眉善目 满头银发 鹤发童颜
满脸皱纹 身体硬朗 老态龙钟
和蔼可亲
写神态的词语
乐悠悠 乐滋滋 喜洋洋 笑嘻嘻 笑眯眯笑呵呵 容光焕发 意气风发 朝气蓬勃
雄姿英发 悠然自得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红光满面 满面春风 光彩照人 精神饱满炯(jiǒnɡ)炯有神
写动作的词语
摇头晃脑 健步如飞 大步流星 上蹿下跳欢呼雀跃 连蹦带跳 横冲直撞 前仰后合
一跃而起 左顾右盼 蹑(niè)手蹑脚
抓耳挠腮(sāi)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弹跳。他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yǐ)地落在篮筐内。
他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右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描写语言的句子
我平时喜欢看电视,等动画片放完了,我就会去玩会儿电脑。这时候,爷爷总会不声不响地把电视关了。我气呼呼地责怪他:“爷爷,动画片等会儿还会播呢,您为什么关电视?”爷爷笑眯眯地回答:“可儿,不看就关了,节约用电哪!”我心里想:哼,爷爷真小气!
外公总是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你们要好好学习上面讲的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精彩开篇(外貌描写法)
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小小的眼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看就是个“小书虫”。他家的书架上堆满了书,而且他几乎用所有的空闲时间来看书。他就是林林。
开头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突出其显著特征,以此引出人物的特点。
精彩结尾(直抒胸臆法)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时时叮嘱我、关爱我的老人。谢谢您奶奶,感谢您无私的爱弥补了我母爱的空缺!真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天天开心,我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地孝顺您!
结尾总结人物的特点,同时直接表达对所写人物的情感。
第2课时
6
“败家”的妈妈
例文引路
我的妈妈十分与众不同,她很“败家”。
□作者/张一然 指导老师/张艳玲
第①段:开篇介绍人物及其特点。
说起“败家”,妈妈不是败在自己身上,因为她没有买漂亮的衣服,没有买昂贵的化妆品,也没有买时尚的首饰,而是整天给我和姐姐买漂亮的衣服,买课外书籍。她想让我们变得更加漂亮,更加有智慧。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败家”的妈妈吧。
第②段:解释妈妈“败家”的原因,让读者明白她“败家”这个特点的真正内涵。
我的妈妈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就拿买衣服来说,我和姐姐的衣服已经应有尽有了,可是妈妈还是不停地给我们买、买、买。有一次,妈妈又给我们买衣服时,正巧被我看见了,我便说道:“妈妈,我们已经有很多衣
衣服了,你为什么还要给我们买呢?你应该给自己买一些漂亮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呀!”妈妈看着我,笑着说:“然然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但是妈妈只要看着自己的‘小公主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觉得很幸福了。”我甜甜地望着妈妈,然后在她脸上印了一个大大的吻。
第③段:描写一个具体的买衣服的场景,表现了妈妈对“我们”的关爱,表达出了“我”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妈妈不仅希望我和姐姐漂漂亮亮的,更希望我们充满智慧。因此她只要一有空,就会给我们买各种书,家里的书都快把书架压垮了。可是遇到好书,妈妈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买、买。姐姐对妈妈说:“咱们家有好多好多书,我们都没有看完,所以您先不要买了,好不好呀?”妈妈笑着看着姐
姐,说:“就听宝贝的,等你们看完再买。”可是,要不了几天,妈妈又会买回几本好书,唉……我的妈妈是不是很“败家”呢?
第④段:再列举一个具体的买书的事例,表现出妈妈对“我们”的期望。
妈妈虽然“败家”,但我觉得她“败”得有道理。她真是一个值得其他妈妈学习的榜样。我觉得我的妈妈是全世界最棒的妈妈,谁都比不上她。
第⑤段:对妈妈“败家”的评价,表达对她的爱。
小伙伴们,听完我的介绍,你们喜不喜欢我这个“败家”的妈妈呢?
第⑥段:问句结尾,照应开头,增强感情。
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她的特点是“败家”。习作的标题很吸引人,读完全文,则又对这位“败家”的妈妈有了全新的认识。妈妈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为了孩子更漂亮、更有智慧,她为孩子买漂亮的衣服,买满屋子的书籍,却舍不得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化妆品、
首饰等。虽然这位妈妈看似是一个“购物狂”,但与众多妈妈不一样的是,她把钱全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习作写得曲折委婉,感情真挚动人,人物特点非常鲜明。
①人物特点鲜明
这篇习作,小作者写的身边的人是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妈妈。小作者主要写了妈妈的特点——“败家”,但是又不同于一般妈妈的“败家”,正如小作者在习作结尾所言:“妈妈虽然‘败家’,但我觉得她‘败’
得有道理。”因为妈妈是为孩子的成长而“败家”的,她牺牲自己,把财力用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上,这种“败家”,其实是母爱伟大的表现,这位妈妈真是让人敬佩!
②结构安排合理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①段,小作者用一句话介绍妈妈的性格特点——“败家”,十分简洁。第②段,简要概述妈妈“败家”是怎样个“败法”,原来是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买衣服和书籍。第③段和
第④段是全文的重点,分别描写了两个场景,内容上照应了第②段。第⑤⑥段总结全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前后文衔接紧密,布局安排合理。
③事例典型生动
为了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小作者运用了“以事写人”的写作技巧。第③④段,小作者列举了两个生活事例,重点表现出妈妈为了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如何“败家”去买衣
服和书籍的。从这两个典型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所说的妈妈“败家”的内涵。同时,小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妈妈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得到了充分展现。
④感情真挚动人
对于妈妈“败家”的特点,小作者故意使用反语表达,从题目看似乎是批评,但其实她是要表达对妈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的妈妈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她真是
一个值得其他妈妈学习的榜样。我觉得我的妈妈是全世界最棒的妈妈,谁都比不上她”,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以及小作者对妈妈的爱与赞美。
今天是难得的星期天,我懒洋洋地躺在被窝里。
家有“虎妈”
□作者/朱宇哲 指导老师/杨娟
第①段:开篇交代故事背景。
妈妈像往常一样唱着“好听”的“起床歌”来到我的房间,我赖在被窝里懒得理她。说起我的妈妈,我可是从未见她睡过懒觉。妈妈曾是一名军人,所以养成了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作风。有了这种作风,她自然对我管教得十分严格。我这个小懒虫,遇到这样的“虎妈”,那叫一个字——惨!
第②段:交代了妈妈的性格特点——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这不,妈妈见我在被窝里毫无动静,立刻怒目圆睁,猛地掀开被子大吼一声:“给我起来!”我光着上身,双手抱着胳膊,冻得发抖,更是吓得发抖,哪有反抗的份儿。起床后,妈妈又不断催促着:“快点!快点!刷牙,洗脸,吃早餐!”就这样,我像陀螺一样被她催得团团转。
第③段:生动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展现“虎妈”形象。
一切都按妈妈的吩咐办。吃完早餐,妈妈拿出英语书,让我读记英语单词。而她自己呢,为了节约时间,一边听我读英语,一边化妆,动作快如闪电,妈妈真不愧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哪!
第④段:描写妈妈快速化妆的情景,与上文她军人的身份、性格相照应。
九点整,我和妈妈准时出门,今天我们一起去外婆家。唉,在“虎妈”的指挥下,我的生活节奏容不得有丝毫懒散哪!
第⑤段:篇末再次点出“虎妈”,与文题照应,写出“虎妈”对“我”生活的影响。
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的人物是妈妈,突出人物的性格是“虎”。习作选取早上起床到出门这一个时间段,集中笔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军人出身的妈妈所具有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习作语言生动活泼,人物特点鲜明,充满生活情趣。
我的弟弟,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的小脸蛋圆圆的,小身子胖乎乎的,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我家的“小诸葛”
□作者/冯韵 指导老师/翟玲俐
第①段:外貌描写抓住了人物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弟弟自称是“小诸葛亮”。他常自夸:“诸葛亮是打仗百战百胜,我是做题百战百胜的‘小诸葛’。”他说得神,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神了!记得有一次,一道口算题难住了这个“小诸葛”,我好心好意地问了一句:“要不要姐姐教教你这道题呀”“不要!我是做题百战百胜的‘小诸葛’,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他不耐烦地说。我噘(juē)着嘴很不高兴地走出了他的房间。
第②段:在人物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弟弟的语言非常具有童趣。
过了五分钟,“小诸葛”偷偷地溜进我的房间,悄悄地说:“姐姐,这道题你能教教我吗?”我故意挖苦他说:“啊,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呀,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竟然还有不会做的题?”“我这不也是一时想不出来吗?”弟弟低声下气地说。看到他着急的样子,我就告诉了他答案。谁知,他刚一听答案,就高声说:“我是做题百战百胜的‘小诸葛’,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
第③段:请教时的“低声下气”与得到答案后的“高声”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弟弟调皮的性格。
这就是我的弟弟,一个好胜又调皮,视诸葛亮为偶像的弟弟。
第④段:总结全文,“好胜又调皮”概括得准确。
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的人物是自己的弟弟。习作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并通过典型事例,把“小诸葛”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习作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如写弟弟走路,“一摇一晃的,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写弟弟求“我”教他答题时低声下
气,等得到答案后又高声宣称自己是“做题百战百胜的‘小诸葛’”,一个调皮可爱的弟弟形象跃然纸上。
我的表哥是个“小车迷”,他喜欢收集各种汽车模型。每次一聊到汽车,他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表哥是个“小车迷”
□作者/刘昭嘉 指导老师/苗丽娟
第①段:开门见山,点明表哥是个“小车迷”。
表哥家有很多汽车玩具,有轿车、跑车、挖土车、工程车……表哥不仅喜欢收藏汽车模型,对汽车的品牌更是了如指掌。每年的车展我们都会约好一起去看,每次他都像一个小导游一样介绍着不同的汽车品牌:美国的“轿车王子”凯迪拉克,英国的宾利,意大利的玛莎拉蒂……听着表哥的介绍,我心里可敬佩他了。看着展厅屏幕上播放着的各种
汽车广告和那一辆辆飞驰在城市、乡间的汽车,我们真想快点儿长大,体验一下驾驶的乐趣。
第②段:通过写表哥喜欢收集汽车模型并对汽车的品牌了如指掌,来表现表哥对汽车的热爱与着迷。
表哥虽然年纪不大,但对汽车的着迷却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他喜欢汽车应该是从看了电影《汽车总动员》开始的。电影里面的赛车场景真是惊险刺激,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他很喜欢赛车,他说他的偶像是舒马赫——法拉利F1车王。一说起F1赛车,他就像现场解说员一样滔滔不绝,说到兴奋处还会用手比画着
赛道,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就像他已经驰骋(chěnɡ)在赛场上似的。有时候,我们还会每人挑选一辆玩具车在房间里比赛,非常好玩。
第③段:写表哥喜欢汽车的原因,介绍他的偶像,进一步表现他对汽车的热爱。
每次见到表哥,他都会和我分享最近新买的宝贝汽车模型,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车迷”呀!
第④段: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人物特点。
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了自己那位特别迷恋汽车的表哥。习作的第②③段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小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表哥“汽车迷”的特点,如,第②段对表哥熟知各种车型的介绍,第③段对表哥说起F1赛车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纵观全文,开头和
结尾开合自如,人物形象饱满,特点鲜明,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十分成功。
7
邻家“花痴”
惟楚有才
“花痴”,男,六十岁,本姓徐,因酷爱种花,人送外号“花痴”,我叫他“花痴”爷爷。
□ 作者/李子涵
“花痴”原来是位六十岁的爷爷,令人好奇。
“花痴”爷爷爱花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个小院竟然被他拾掇(duō)成了万紫千红的花园,与他居住的红砖墙的楼房交相辉映,生趣盎然。“也许,这就是他生活的‘格调’吧!”年少尚且懵(měnɡ)懂但也爱美的我,常常一面站在他家花园里闻着花香,一面独自静静遐(xiá)想着。
万紫千红的花园与红砖墙的楼房交相辉映,十足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当第一缕风捎来春天的信息时,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就苏醒了,背着春姑娘偷偷打扮起来。徐爷爷也忙活开了,一会儿给那千姿百态的盆景施点儿肥,一会儿给苍翠欲滴的冬青浇点儿水,再不就是拿把小铲子在太阳花花盆里翻翻。那像小菊花一般
的“小太阳”,红的、黄的、粉的……姹紫嫣红,一个个轻轻晃着身子,跳起了集体舞,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详写徐爷爷养花的细节,果然是一个“花痴”。
春又走了,夏,近了。白色的睡莲仿佛受到召唤,悄悄绽开了花骨朵儿,变身为穿着白裙子,头戴金冠的“公主”;“六月雪”盆景也开了如银似雪的小白花,甚是清新靓丽。这一切,都是“花痴”爷爷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秋天,柚子树上多了个足球大的柚子,一定是“花痴”爷爷给了它
“特别关照”。下雪天,那个身着棉服,不畏严寒地为含苞吐蕊的蜡梅忙碌的身影,也是那“花痴”爷爷。
不分季节、不论天气,徐爷爷坚持养花护花,难怪花园里一年四季花美如画,花香四溢。
一年四季从这小花园,从“花痴”爷爷勤劳的双手间流过。春华秋实,年复一年,现在的“花痴”爷爷,体力大不如从前,可我看到他照样忙东忙西,照常浇水、施肥、修剪、松土……小花园依旧井井有条,依旧万紫千红,依旧引人注目,引来啧啧称赞。有时劳动之余,他会叼一根烟,沏一杯
茶,坐在石凳上,跷着二郎腿,吸着烟,品着茶,看着自己的小花园,开心又自豪!这时的邻家“花痴”爷爷真可爱呀!
付出才有收获,“花痴”爷爷的花儿美,“花痴”爷爷的品质更美。
小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她看到邻居“花痴”爷爷忙碌的身影,看到经他拾掇变得万紫千红的漂亮的小花园,不禁为“花痴”爷爷唱起赞歌。小作者用轻松、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小花园一年四季的景色,赞美了“花痴”爷爷勤劳的品质,甚至连“花痴”爷爷种花之余的生活小嗜(shì)好也
细心捕捉到了,在结尾处来上一小段,一位享受美好生活的老者形象便跃然纸上,读来风趣幽默。
8
泥人张
名篇欣赏
冯骥才
本文选自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书由18个短篇文章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
美文简说
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2020年4月,《俗世奇人》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简练而夸张的开场介绍,使人对“泥人张”这个人物充满好奇。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交代故事背景,为后文讲“泥人张”的神乎其技作铺垫。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瞭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
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海张五”出场。通过对“海张五”外貌、动作、背景的描写,加上店里人们的反应,可见这位“张五爷”是个不好惹的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海张五拿“泥人张”找乐子,这是事件的导火索。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这两段是对“泥人张”的正面描写,通过捏泥人的细节和成品的效果,表现了“泥人张”高超的技艺和清高的人品。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故事以“海张五”反被嘲笑,被迫买走全部泥像结束。“海张五”的丢人反衬了“泥人张”的高明,印证了文章开头“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的观点。
冯骥才老师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其实《俗世奇人》中写的每个人的绝活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我的努力一点一点练出来的。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要想学成过人的本领,不但要勤奋、刻苦地学习,还要
读书有感
有坚定的信念,要脚踏实地去干,并且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