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水钟
钟面
摆绳
摆锤
钟摆
摆钟
5、机械摆钟
钟摆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怎么算是摆动了一次?
钟摆的摆来回完成一个周期算一次。
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次数
······
30
30
30
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相同。同一个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相同的。
因此,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准性!
观察我们的摆
1.制作一个简单的摆:拿一条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上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摆。
2.摆各部分名称。
摆绳
摆锤
一个简单的摆有摆绳和摆锤组成。下面挂的重物重量称为摆重,摆动幅度大小叫摆幅。
1.
摆线自然拉直,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不能推一把。
2.
摆的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
3.
如果摆捶碰到了铁架台或其它东西后,实验要重新做。
4.
注意计时和计数。
同一个单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0—10秒
10—20秒
20—30秒
30—40秒
次数
时间
摆动次数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10秒)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说明了什么呢?
单摆具有等时性
人们根据单摆的等时性制作了摆钟,更加准确的计量时间
上面的实验我们还发现:
在我们的单摆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摆的幅度会
,摆的速度
,最后停下来。
尽管如此,单摆的摆动次数不受影响(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越来越小
越来越慢
不同的单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0—10秒
10—20秒
20—30秒
30—40秒
甲组
5
5
5
5
乙组
20
20
20
20
时间
摆动次数
我们发现:甲乙两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即: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10秒)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课后思考:
1.上面甲组和乙组的摆动次数怎么不一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单摆的摆绳长度不同,即摆长。
最早发明机械钟是一位叫做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张遂)的中国杰出天文学家。他与另外一位中国发明家梁令瓒一起设计了“擒纵器”装置,即所有机械钟中心部位的那套齿轮嵌齿结构。
机械钟在中世纪时来到欧洲。
摆钟的发明是欧洲人的贡献。到了14世纪时,欧洲建造了既大又不灵巧的家庭机械钟,其精确度每天大约误差在1小时以内。伽利略1582年最早发现摆的等时性。1656-1657年,荷兰人惠更斯最早把摆引入机械钟,发明了摆钟。
练习:
判断正误:
1.同一个单摆在自由摆动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
等时性
2.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
3.任何单摆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