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导体和绝缘体
一、填空题
1、像导电的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
)。
2、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
)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3、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二、判断题
1、像导线外面包着的塑料皮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
2、在检测否导电时,要重复检测一次。(
)
3、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导电。(
)
4、导体可以导电,用处很大,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
三、选择题
1、在连接电路时,我们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皮剥开,因为塑料皮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通电体
2、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发现小灯泡是不亮的,因此橡皮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不导体
3、下列不属于导体的是(
)。
A.人体和水
B.大地
C.电器的外壳部分
4、发现有人触电,周围又没有电闸,你应该(
)。
A.用铁棒把电线挑开
B.用手把人拉开
C.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
四、连线题
将常见的物体按照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分类。
塑料勺
橡胶手套
导体
塑料盆
手
绝缘体
铁锅
五、实验探究
文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了5种物体是否导电,检测记录如下表。
1、根据检测记录,判断检测结果。【填“导体”或“绝缘体”】
物体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结果
橡皮
不亮
不亮
不亮
塑料尺
不亮
不亮
不亮
铅笔芯
不亮
不亮
不亮
铜片
亮
亮
亮
铁片
亮
亮
亮
2、根据检测结果填空
这5种物体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
)、(
)、(
),像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
);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
)、(
),像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
);难以判断是否导电的是(
),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
六、综合应用
铅笔是由很多种不同材料共同制成的。请你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你认为属于绝缘体有有哪些材料?
2、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是正确的?
2.6导体和绝缘体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导体
2、电路检测器
3、导体
绝缘体
二、判断题
1、√
2、√
3、×
4、×
解析: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导体和绝缘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三、选择题
1、B
2、B
解析:小灯泡是不亮的,说明没有电流流经小灯泡,即橡皮是绝缘体。
3、C
4、C
解析:干木棒属于绝缘体,不易导电,可以用来施救。
四、连线题
将常见的物体按照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分类。
塑料勺
橡胶手套
导体
塑料盆
手
绝缘体
铁锅
五、实验探究
1、
物体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结果
橡皮
不亮
不亮
不亮
绝缘体
塑料尺
不亮
不亮
不亮
绝缘体
铅笔芯
不亮
不亮
不亮
导体
铜片
亮
亮
亮
导体
铁片
亮
亮
亮
导体
2、铅笔芯
铜片
铁片
导体
橡皮
塑料尺
绝缘体
铅笔芯
多检测几次
解析:1、铅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属于导体、铜片、铁片是金属,也是导体;橡皮是由橡胶制成的,橡胶和塑料都是常见的绝缘体材料。2、因为铅笔芯的导电能力比金属要弱,如果电池电压不足,小灯泡可能不会发光,所以这时我们需要多检测几次,以确定其是否为导体。
六、综合应用
1、木材和橡皮都属于绝缘体材料。
2、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材料的两端,如果小灯泡不发光,说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橡皮
金属
木材
石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单元
电路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下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作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作绝缘体。目标解读: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流是否能通过,也就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发现情况不一样:有些物体容易使电流通过,具有导电性,这样的物体叫作导体;有些物体不容易使电流通过,不具有导电性,这样的物体叫作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制订出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检测。目标解读:通过检测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对身边材料性质的认识,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使用电路知识来分辨导体与绝缘体,解释不同现象背后电流不能流动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2、能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概括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2、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身边的不同应用。
重点
1、能够制订出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检测。2、能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概括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
难点
能够制订出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避雷针》小结: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界放电现象,闪电击中建筑物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坏,所以人们发明了金属避雷针(又称引雷针),它可以将闪电导入广袤的大地,以保护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人们。避雷针在这里充当“导线”的作用。
观看视频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聚焦: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讲解:我们在制作电路时,通过导线接通电流。导线外面包着塑料,导线里面是铜丝,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而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所以在连接电路时,我们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用导线中的钢丝进行电路连接。一般情况下,金属都能让电流通过,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材料都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探索一: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生,并记录下来。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检测物体的两端,若检测器的小灯泡亮起来,则说明有电流通过被检测物体。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亮起来,把预测记录在表上,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常用做法。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检测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实验材料:一个电路检测器、回形针、橡皮、钥匙、导线(芯)、木质铅笔、铁钉、粉笔、塑料尺、干树枝、金属纽扣、玻璃片、吸管、长尾夹、长尾夹、透明胶带、铅笔芯、砖块、一元硬币、瓷勺、泡沫块、羽毛。实验步骤:1、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要检测物体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2、重复检测两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重复检测两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3、实验记录: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小结: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一元硬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
这类物品都容易使电流通过。铅笔芯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它也可以使电流通过。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等都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不容易使电流通过。探索二:导体与绝缘体播放视频《导体》小结: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播放视频《绝缘体》小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播放视频《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小结: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并回答。连接电路并记录。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有几种,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有几种?预测错误的有几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小结并示例:我们小组共检测了(20)种物体。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8)种,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12)种。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物体有(16)种,预测错误的物体有(4)种。经过实验发现,金属基本上都是容易导电的。在预测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铅笔芯)和(羽毛)这两种物质。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铅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石墨是一种导体;羽毛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属于非电解质。其他预测错误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研讨二: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小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在检测的物体中,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铅笔芯、一元硬币是导体;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干树枝、玻璃片、吸管、透明胶带、砖块、瓷勺、泡沫块、羽毛是绝缘体。研讨三: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小结:电池盒、小灯座、开关和插头的金属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池盒、小灯座、开关的塑料部分和插头的橡胶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绝缘体的使用是为了防止人们出现触电等情况。科学零距离: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干电池的电我们用手同时摸干电池的两极,并没有感觉到有电流通过我们的身体,这是因为干电池电压较低(一般为1.5伏),低于安全电压,所以不会触电。通常说的安全电压,是指36伏以下的电压。当足够数量的电池串联起来,总电压超过36伏的时候,就可能引发危险。
交流讨论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超导体与半导体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导体和绝缘体
教科版
四年级下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界放电现象,闪电击中建筑物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坏,所以人们发明了金属避雷针(又称引雷针),它可以将闪电导入广袤的大地,以保护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人们。避雷针在这里充当“导线”的作用。
新知导入
避雷针
避雷针
接地线
新知讲解
聚焦
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
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我们在制作电路时,通过导线接通电流。导线外面包着塑料,导线里面是铜丝,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而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所以在连接电路时,我们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用导线中的钢丝进行电路连接。一般情况下,金属都能让电流通过,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材料都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生,并记录下来。
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触点A
触点B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生,并记录下来。
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检测物体的两端,若检测器的小灯泡亮起来,则说明有电流通过被检测物体。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亮起来,把预测记录在表上,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常用做法。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生,并记录下来。
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检测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实验材料:一个电路检测器、回形针、橡皮、钥匙、导线(芯)、木质铅笔、铁钉、粉笔、塑料尺、干树枝、金属纽扣、玻璃片、吸管、长尾夹、长尾夹、透明胶带、铅笔芯、砖块、一元硬币、瓷勺、泡沫块、羽毛。
实验步骤:
1、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要检测物体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重复检测两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重复检测两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物体
预测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回形针
橡皮
钥匙
导线(芯)
木质铅笔
铁钉
粉笔
塑料尺
干树枝
金属纽扣
实验记录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物体
预测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玻璃片
吸管
长尾夹
透明胶带
铅笔芯
砖块
一元硬币
瓷勺
泡沫块
羽毛
实验记录
新知讲解
一
探索
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
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一元硬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
这类物品都容易使电流通过。铅笔芯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它也可以使电流通过。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等都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不容易使电流通过。
回形针
钥匙
导线(芯)
金属纽扣
长尾夹
一元硬币
铅笔芯
橡皮
木质铅笔
粉笔
塑料尺
干树枝
玻璃片
吸管
透明胶带
瓷勺
泡沫块
羽毛
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新知讲解
二
探索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导体
新知讲解
二
探索
导体与绝缘体
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新知讲解
二
探索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导体
绝缘体
一定条件下
一定条件下
合作探究
一
研讨
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有几种,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有几种?预测错误的有几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20)种物体。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8)种,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12)种。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物体有(16)种,预测错误的物体有(4)种。经过实验发现,金属基本上都是容易导电的。在预测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铅笔芯)和(羽毛)这两种物质。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铅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石墨是一种导体;羽毛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属于非电解质。其他预测错误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
合作探究
二
研讨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在检测的物体中,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铅笔芯、一元硬币是导体;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干树枝、玻璃片、吸管、透明胶带、砖块、瓷勺、泡沫块、羽毛是绝缘体。
回形针
钥匙
导线(芯)
金属纽扣
长尾夹
一元硬币
铅笔芯
橡皮
木质铅笔
粉笔
塑料尺
干树枝
玻璃片
吸管
透明胶带
瓷勺
泡沫块
羽毛
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合作探究
三
研讨
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电池盒、小灯座、开关和插头的金属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池盒、小灯座、开关的塑料部分和插头的橡胶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绝缘体的使用是为了防止人们出现触电等情况。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安全提示
科学零距离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干电池的电
我们用手同时摸干电池的两极,并没有感觉到有电流通过我们的身体,这是因为干电池电压较低(一般为1.5伏),低于安全电压,所以不会触电。通常说的安全电压,是指36伏以下的电压。当足够数量的电池串联起来,总电压超过36伏的时候,就可能引发危险。
拓展延伸
超导体与半导体
超导体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
。
由超导材料制作的超导电线和超导变压器,可以把电力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据统计,用铜或铝导线输电,约有15%的电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光是在中国,每年的电力损失即达1000多亿度。若改为超导输电,节省的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
超导输电
超导体
拓展延伸
超导体与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
中国芯
课堂练习
1、插排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用金属制成。
(
)
一、判断对错
2、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接触电器和开关。
(
)
解析:插排插座孔内是金属,金属属于导体材料;插排外壳和按钮是塑料,塑料属于绝缘材料。
解析:这样做能避免触电。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
)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
A.橡皮
B.钥匙
C.回形针
A
解析:橡皮是由橡胶制成的,橡胶属于绝缘体材料。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2、小灯泡的(
)部分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
A.灯丝
B.金属螺旋
C.玻璃泡
C
解析:玻璃泡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绝缘材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易导电
绝缘体:不易导电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