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端午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4 21: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和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重点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了解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就是端午节。老师最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美丽的故事,而且,有好多文人都为这些传统节日写过文章呢。
读课题:端午粽
再读
认识端和粽,学习二个部首:
立→立字旁 米→米字旁
先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不通的句子标出来。
(出示自读提示: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圈出不认识的字。
3、画出读不通的句子。

教师范读
识字:
左右结构:
端(duān)端正 粽(zòng)粽子 知(zhī)知道 据(jù)据说
上下结构:
节(jié)节日 总(zóng)总会 分(fēn)分给 带(dài)带回念(niàn)纪念
强调心字底的字:
“总”、“念”、“思”
猜字谜:太阳在门里。
谜底:间(时间)(中间)
出示汉字演变图,简单讲解米、豆、肉
米(mǐ)豆(dòu)肉(ròu)
米字,象形文字,最早的形态表示米仓里到处都是米粒。后来便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豆现在是指一种农作物,但这个字最初是盛放谷物和调味品的容器。
肉的甲骨文像是一块挂着的肉,小篆的肉中间部分代表肉中间的肋内,后来便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写法。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带拼音读一遍,去拼音读一遍)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第二自然段(带拼音):
“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香又甜。”
强调(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白白的糯米,所以粽是米字旁。米字旁的字大多和食物有关系。)
练习用停顿符号读好长句子。
“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三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大自然中有很多色彩,你还能想到哪些这样颜色的事物吗?
青青的小草 白白的牛奶 红红的太阳
青青的草原 白白的蘑菇 红红的火焰
这些都是我们内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能见到的颜色,我们的家乡多美呀!
四字词语:又黏又甜
延伸:又香又甜 又唱又跳 又大又圆
再读这个自然段。
下练读第三自然段中长句子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跟老师读。
自己读。
端午节的来历: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惯,自己去找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介绍端午节其它习俗: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好多其它习俗呢,比如赛龙舟、系五彩丝线、采艾草等。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总是有很多事情可做,都有独特的含义。背后的故事还需你们自己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