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教材插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认识双耳旁、雨字头两个偏旁;认识新的笔画横斜钩。
2.通过听读、模仿读的方法正确读词语,借助图片、微视频、动作演示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认识8个生字,借助图片、微视频、动作演示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年有365天,一共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不同的精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字《春夏秋冬》。齐读题目。
2.正音:注意“春”是翘舌音,再读题目。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出示四张名片,认真观察,看看图中的春夏秋冬是什么样的?
2.分别学习四幅图画:
(1)远处有青山,近处有盛开的粉红色的小花和柳条。学习“春风”,强调“风”是后鼻音。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习“夏雨”。
(3)炎热的夏天悄悄地过去了,金色的秋天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又看到了什么?近处的树叶上都有白白的东西,那就是秋霜。秋霜怎么形成的?(播放“秋霜”视频)
知道“秋霜”形成的原理,认识霜的偏旁“雨字头”。
(4)冬天到、雪花飘,我们一起堆雪人。学习“冬雪”。
3.四季中,美丽的景物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教师做动作,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吹、落、降、飘的意思。学生模仿读。
4.朗读: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5.看图学习四季的短语:
(1)春风吹:“风”,第二笔是横斜钩,这个笔画是今天新学习
的。“吹”结合刚才用嘴吹的动作,明白偏旁是口字旁。
(2)夏雨落:强调“落”是三拼音节。
(3)秋霜降:认识“降”的偏旁是双耳旁。讲解“降”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是从高处向低处走,有落下的意思。左边的山,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双耳旁”。它在左边,也叫左耳旁。
(4)冬雪飘:结合刚才的动作理解飘的偏旁是风字旁。
6.拍手游戏:跟随老师一起读,我来问,你们来答。
什么吹?——(春风吹) 什么落?——(夏雨落)
什么降?——(秋霜降) 什么飘?——(冬雪飘)
7.出示生活中四季美景图,再读词语,体会四季的美景。
春——春风——春风吹;夏——夏雨——夏雨落;秋——秋霜——秋霜降;冬——冬雪——冬雪飘;
三、看图读词、学习短语
1.观察课本第三页插图,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学生认读。
2.刚才的词语变成了三个字的短语,你还会读吗?
出示: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3.学习“入”,与“人、八”进行比较,学习熟字区分的方法,用手势摆一摆这三个字,体会不同。
4.出示儿歌,巩固识字,生齐读:池边草儿青青、山上花儿红红;
鱼儿跃出水面、鸟儿飞入树林;
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准确。
2.认会文中的8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