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3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34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4 22: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制度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奠基
实现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特点和民族政策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了解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党和政府采取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和影响
4.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了新政权巩固的需要,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原因:
维吾尔族
藏族
朝鲜族
苗族
回族
七嘴八舌话民族
傣族
内蒙古那达慕大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实施依据
(1)历史依据:
(2)政治依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4)现实依据: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分布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前提
区域
权限
3.含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核心
(2)、西部多,东部少
(1)、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4.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5.民族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6.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
1954
1984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颁布实施
7.法律化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共同
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第一个)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
8、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高山族 满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苗族 壮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第一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想一想
1、维护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2、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共同繁荣别样自豪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政策: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发展的政策。
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的:使各民族共同繁荣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云南佤族·原始社会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四川彝族·奴隶社会
西藏·农奴制
社会主义制度
因地制宜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政治上: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
采取优惠措施,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孔繁森
孔繁森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
为农牧民看病、治病
孔繁森辅导他收养的孤儿学习
讲孔繁森的故事 学孔繁森的精神
孔繁森照顾生
病的藏族老人
工程援藏
3.文化上:保护与发展
①帮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②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③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经济文化方针: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
朝鲜族姑娘表演跳板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
傣族泼水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
白族歌舞
彝族火把节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青海
宁夏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4.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目的: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
西气东输
2005年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实现了向上海输送天然气
西部大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铁路
(吉祥的天路)
作用: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战略——兴边富民行动
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作用: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新疆塔里木油田
二.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国家帮助(人力、财力、物力)
2.因民族制宜
3.因地区制宜
措施:
我们生活在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快想想办法让我们也富
裕起来?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要积极了解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等;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坚决反对破坏祖国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恶行。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小结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含义
意义
形成过程
自治区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保护与发展
优惠政策
民主改革
国家统一领导下
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B
B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