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线段
学校
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是教学测量长度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面积和体积知识的重要准备。通过让学生测量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使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的,从而得到线段的特征有哪些。动手画线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进一步巩固了线段的特征。
学情分析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现行物品到线段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线、彩色纸条、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导入
探究线段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让学生用手比在直尺上笔画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回顾上节课知识,从而引出课题,认识线段。
拿出彩条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尺子测量,询问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询问弯曲的毛线如何测量?同桌讨论,教师演示,让学生跟着把毛线拉直。同桌合作测量毛线长度,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问学生什么是线段?引导学生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似成线段。
4、师与生一起把线拉直,说一说线段的特点。把线拉直,说明线是直的,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端点。指出有2个端点。线段能用尺子测量。教师示范画出线段。学生尝试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找一找周边哪些物品有线段?
6、判断哪些图形属于线段。
7、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如何尝试画出5厘米的线段。学生黑板展示,教师示范,指出长度书写。
今天学到什么知识?都有哪些收获?
请学生做练习题
对知识回顾,学生对厘米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学生合作进行测量彩条的长度,指出0刻度与物体左端冲齐,直尺要平放。全班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
学生指出毛线拉直测量,学生测量毛线长度,全班讨论测量结果。
学生把毛线拉直。
学生尝试说出线段的特征:直的、两个端点、可测量。
学生指出课桌、书本等物体。
学生根据线段特征辨认线段。
学生交流合作画出线段,提出多种画法。
学生指出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画线段。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为新授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铺垫。
通过认一认、辩一辩、说一说、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知道线段的特征与画法。
帮助学生熟记,了解学生对线段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学生对线段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特征:直的、两个端点、可测量
15cm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学生难以理解,让学生通过认一认、辩一辩、说一说、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测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改进:
1.语言表述不够严密。在表述线段的最主要特点时,应该表述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距离看似成线段”。
2.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变式不够多,在发展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做出努力。
3.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评价语平淡匮乏。
4.没能用投影仪,如果在让学生上讲台展示的环节使用投影仪,这样学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语言不够简洁,重复性语言太多。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