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韩信取信的原因。 2.正确复述故事情节。 3.体会韩信对兵法的灵活运用。
阅读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背水阵”吗?
2、读过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故事的起因。
(简要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交战双方)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发展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高潮
第四段(第7自然段):结局
阅读课文,标记出文中能体现“巧”字的地方。体会韩信用兵布阵之巧 。
1、分析形势,派轻骑兵埋伏。
2、鼓舞士气,活用兵法,布下兵法上忌讳的
背水阵 。
3、心理战术,活用兵法,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
4、诱敌深入,假装败退,抓住敌人轻敌的心理,汉军取得了胜利。
1、赵军果然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 张耳。
2、赵军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比一比,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表达比较好?还可以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临时拼凑起来,才几万人的汉军为什么会打败20万人赵军”。
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复述课文。
时间、地点、
1、分析形势,派轻骑兵埋伏。
2、鼓舞士气,活用兵法,布下兵法上忌讳的
背水阵 。
3、心理战术,活用兵法,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
4、诱敌深入,假装败退,抓住敌人轻敌的心理,汉军取得了胜利。
剖析主题:
课文讲述了公元前204年10月,汉军大将韩信率军巧布背水阵,诱敌深入,同时骑兵迂回,袭击赵军营垒,全歼赵军的故事。表现了韩信的
用兵如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俩看来,那些将军无论在沙场征战,还是出谋划策,都各有长处或短处。到后来,刘邦问韩信:
“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
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10万人。”
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这一下刘邦受不住了,勉强笑了笑说:“既然是越多越好,你为什么始终在我的手下呢?”
韩信赶忙巧妙地回答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擅长指挥将领(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这就是我始终在你手下的原因。
萧何月下追韩信
陈胜、吴广起义时,韩信投奔项梁。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也没注意他,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因为负责管理粮食,他有了接触丞相萧何的机会,平时他经常向萧何谈兵,说得很有道理,因而备受萧何赞赏。
韩信见刘邦不重用他,决意离汉营而去。有一天晚上,萧何闻讯韩信走了,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刘邦问萧何:有那么多人走了,你不去追;为什么单单要去追韩信?萧何说:“其他人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而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失去了是再也找不回来了。”在萧何的再三劝说下,刘邦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胯下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