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坚韧”“淳朴”“覆灭”等易考词语。(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全文的结构。(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难点)
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重点)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你了解抗美援朝吗?
走进抗美援朝的历史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接受联合国军旗,领命干涉朝鲜内政
背景资料
1950年6月2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军
美军B-29轰炸机编队轰炸朝鲜和我国东北边境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任何挑衅!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视察阵地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签定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
彭德怀代表中方签字
“联合国军”总司令
克拉克签字
克拉克的“名言”: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传诵开来。
字词学习
坚韧( ) 淳朴( )
谦逊( ) 覆灭( )
摁倒( ) 掰断( ) 千载万世( ) 永垂不朽( )
奋不顾身( )
rèn
chún
xùn
fù
èn
bāi
zǎi
xiǔ
fèn
词语解释
坚韧:
谦逊:
千载万世:
永垂不朽:
坚固有韧性,文中是坚强不屈的意思。
谦虚恭谨。
千秋万代,形容延续的岁月非常长久。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整体感知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
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
明确:第一部分(1-3段),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 (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 段))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理清全文结构。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比较事例,体会典型性
作者在第二部分写了三个事例,请从描写对象,时间,地点,情节主体,志愿军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角度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完成下表。
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志愿军什么精神?请填表: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 事例
精神
1
2
3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中的谈话
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事例
描写对象
时间
地点
情节主体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事例②
马玉祥
打完仗下阵地
烈火炙人的民房
火中救人
对朝鲜人民的爱
国际主义精神
事例①
某部先头连
打仗时
枪林弹雨的战场
阻击敌人
对敌人的恨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事例③
一个普通战士
休息时
狭小潮湿的防空洞
谈心明志
对祖国人民的爱
爱国主义精神
这三个事例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场所,包括了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及活动的主要场所。既写了群体,也写了个人;写了打仗,也写了打仗以外的事;写了战士的行动,也写了战士的思想;而且,这三个事例把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朋友、祖国的不同感情,以及他们身上不同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出来。所以,这三个事例非常典型。
(第一个事例)
用一个词概括松骨峰战斗特点(从文中找出)
壮烈
(第二个事例)
“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突出马玉祥救人的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第三个事例中的一段有两问两答,它们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什么品质?请填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问什么
答 什 么
表现什么精神
不觉得苦吗?
有什么要求?
怎么能不觉得?……
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
是我们的最大的幸福……
什么也不要……想要一
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
贡献很大
要求很少
品格很高
爱国主义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共同表现志愿军指示是“最可爱的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事例
侧重点
1.松骨峰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想一想顺序可颠倒吗?
对敌人的狠
对朝鲜人民的爱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事件
精神
松骨峰战斗
革命英雄主义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
爱国主义
运用三个典型事例,具体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4—14)
第三部分:
强调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热切地希望大家热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15)
研读赏析
1.作者是用哪方面入笔写这篇文章的?
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2.第二、三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题目。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了战士们的高贵品质,抒发了对战士们强烈的赞美之情。
还是让我来说一段故事吧。
从总叙战士们的高贵品质过渡到具体叙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
过 渡
3.第二部分通过哪三个事例来展现“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中的谈话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时间的紧迫
地形的不利
松骨峰战斗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摔”“扑”“抱”等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行为,鲜明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用“抱”“掐”“摁”“扣”等动词,逼真描写战士们的遗体姿态,使读者想象到英雄们与敌人搏斗的壮烈场景。
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战斗的结局:
敌败我胜,战果辉煌。
时间
事件的六要素
地点
人物
二次战役时
松骨峰(书堂站)
一支志愿军的先头连
事件
起因
结果
松骨峰战斗
配合主力阻击逃敌,切断敌人的逃路
打死300多敌人,成功阻击,使部队主力聚歼了敌人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承上启下,从前一个事例转入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过 渡
马玉祥要求变换兵种一事,既表明了他对敌人的深仇大恨,也表明了他对朝鲜人民的同情、热爱,这是他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思想基础。
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
“钻”字生动形象,说明马玉祥第二次救人时已经没有正常可供出入的门了,火势更加凶险,情势更加危急。
作者在写马玉祥面对要不要去抢救困在火海中的小孩时,突然变换了人称,这一变换有何作用?
作者特意变换人称,让马玉祥用第一人称自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为表现志愿军战士马玉祥的崇高精神,第11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描写方法
具体分析
环境描写
段首对敌机袭击,战火燃烧的险恶场面进行了描写,衬托了马玉祥火中救人的英雄形象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心理描写
马玉祥听到冒着滚滚浓烟的屋子里的孩子的哭声后的心理活动,及救出孩子后又想救大人的心理活动,都表现了他对朝鲜人民的同情、热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动作描写
“踹”“扑”二字写出了他置危险于不顾、急切救人的心情;“摸”“拉”“抓”“抱”“跳”等准确地写出了马玉祥在浓烟烈火中救人的动作,突出了他舍身救人的崇高品质及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
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想念祖国,但不愿意马上回国,表面看来矛盾,实则统一,因为“抗美援朝”的神圣任务还没有完成。
防空洞中的谈话
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
从表达方式上看,第15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归纳总结志愿军战士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既点题,也与开头相呼应。
从修辞手法角度看,第15段运用六个排比句把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奉献和祖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读者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加深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将人们对祖国,对领袖,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热爱之情融合在一起,提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照应开头,进一步点明中心。
合作探究
1.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它们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共同品质。第一个事例描写的是英雄的群体,第二、三个事例刻画的是英雄的个体。三个事例分别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有侧重,前两个事例侧重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第三个事例侧重表现他们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而这种胸怀和境界正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因此,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如果调换就可能造成层次不清和内在联系的混乱。
合作探究
2.《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从大量的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你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吗?它们有哪些代表性呢?
松骨峰战斗写的是打仗时候的事,马玉祥救儿童写的是打完仗从阵地上下来的事,防空洞谈话写的是休息时候的事。三个事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贯穿了志愿军战士的战地活动,比较有代表性。
松骨峰战斗发生在战场上,马玉祥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的家里,防空洞谈话地点在防空洞,三个事例选择的地点不一样,代表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对敌人的恨,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三种强烈感情,是有代表性的。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三种精神非常具有代表性。
1.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
这篇通讯,运用最能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在自己掌握的众多的材料中精选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描述:有的是在惊心动魄的
写作特色
战斗中刻画志愿军的群像,有的是在生死存亡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有的是在对待艰苦、对待祖国、对待荣誉等问题上展示英雄高尚的内心世界。这样也就充分地表现出志愿军的优秀品质。从本文,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到选材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密切关系。
2.综合运用记叙、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文在记叙时,将抒情、议论贯穿始终,成为全文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抒情、议论的方式又是灵活的、多样的。比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强烈感受。“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
可爱的人”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明确表明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态度和认识。在叙述三个事件时,穿插了“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等这种以反问回答设问的句式进行抒情、议论,无限深情地肯定了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又多次运用“朋友”的呼语,
表现了作者不可抑制的内心激动,并以此反复感召读者,使读者的思想感情也伴随着作者的激情而起伏激荡。所以,在文中,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抒情和议论,又都补充和强化了记叙的思想内容,三者浑然一体,使文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谁是最可爱的人
概括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再次肯定: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歌颂赞扬
防空洞中的谈话
松骨峰战斗
具体说明
(三个典型事例)(记叙)
板书设计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
主旨概括
课外搜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