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阅读
——《雷雨》与《哈姆雷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戏剧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
2、组成阅读小组,细读文本,体会戏剧语言的性格化和动作性,深入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体验角色、把握悲剧意蕴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雷雨》
《哈姆莱特》
画出节选部分出场的人物无关系图
概述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
主要人物性格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个场面及原因
作者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9年,父亲逝世,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其他代表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
195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告成立,任院长一职。
《雷雨》简介
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
《雷雨》简介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人物性格
伪善
①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他马上一反之前深情怀念的语气,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②他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来的,于是又冷冷地说了句:“三十年来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③他害怕张扬出去会有损自己的体面,于是一再说着“旧事不必重提”的话,语调也变了,说了两段忏悔的话,想用感情来软化侍萍;后来发现侍萍的性情原来没有什么大变,他安心了。
④“鲁贵象是个很不老实的人”,在侍萍告诉他决不会让鲁贵知道这件事后,他就完全放心了。
⑤解除了一切的恐惧和顾虑后,说出了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将他卑鄙丑恶的灵魂揭露无遗。
周朴园
人物性格
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为了自己发财,周朴园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小工,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
周朴园
人物性格
顽强不屈
她在与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之后被抛弃,但是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与鲁贵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还与鲁贵生下了女儿鲁四凤。
自尊心强
当周朴园想要给鲁侍萍一笔钱,算是补偿并要求鲁侍萍带着鲁四凤和大海离开周家,鲁侍萍并没有接受,而是把支票撕了。
鲁侍萍
人物性格
理智清醒
当她得知鲁四凤在周家当仆人,且走上了她的老路时,她立马要带着四凤远离周家。
关心爱护子女
跑到周家要带鲁四凤离开,因为她不想鲁四凤受到封建社会的迫害。请求周朴园让她见见周萍,并且不告诉周萍真相,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儿子过得怎么样。
鲁侍萍
人物性格
勇敢,善良,有思想,反抗精神。
他到周家矿上当工人,是罢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当他知道周朴园这次又用金钱收买了工人败类,平息了罢工斗争后,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顽强地同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鲁大海
合作探究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有几份真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这种感情并不是真爱。
①听说眼前这个下人三十年前曾在无锡,就打听侍萍的下落,想为她修修坟墓;
②几十年过去了,他还记得侍萍的生日,为她保留着纵观窗户的习惯;
③与侍萍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萍”,就在侍萍被遣之后,这个名字也一直没变;
……
合作探究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有几份真情?
对于心很手辣、道貌岸然、自私贪婪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来说,金钱与名利才是他的真爱。
①始乱终弃,在名利与侍萍之间做出决绝的选择;在大年三十把刚生下的孩子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
②当他发现自己面前的下人就是当年的侍萍时,无丝毫情人相逢的喜悦与激动,而是冷冰冰的讽刺她,忽然严厉地问“你来干什么”。……
哈姆莱特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尊称为“莎翁”。
早期作品主要在1590—1600年,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仲夏夜之梦》(1595);《威尼斯商人》(1596)
中期作品主要在1601—1607年,风格变为阴郁悲愤,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1601);《奥赛罗》(1605);《李尔王》(1605);《麦克白》(1605);
晚期作品主要在1608—1612年,当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作者的创作风格也表现为浪漫空幻。诗集《十四行诗》(1609);历史剧《亨利八世》(1612)
《哈姆莱特》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人物形象
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
哈姆莱特
合作探究
关于《哈姆莱特》的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翻译历来有不同的版本,比较下列不同版本的译文,结合课文的节选内容,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并说明理由。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朱生豪译)
(2)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一一这是问题。(梁实秋译)
(3)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卞之琳译)
(4)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方平译)
(5)是死还是活,那是个问题。(魏德蛟、孟凡君译)
(6)是活着,还是死去,我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傅光明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
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