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章节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yíng) 严峻(jùn) 保障(zhàng)
B. 目睹(dǔ)塑造(sù)嵌入(qiàn)
C.奠定(diàn) 野蛮(mán)召唤(zhào)
D.枷锁(jiā) 浩劫(jié)襁褓(qi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凶手要求公安局局长李杨派一架直升机过来送他走,李局长却阳奉阴违地设下好局生捉了凶手。
B.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技艺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C.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D. 现如今,有一些人到处招摇撞骗,尤其是农村的老人更是他们欺骗的主要对象。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穿流不息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B. 一帆风顺 世外桃源 盛气凌人
C. 格物致知 直接了当 相提并论
D. 销声匿迹 不屑置辨 脍炙人口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 ①④⑤②③
B. ③②①⑤④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③①⑤②。
5.下列加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劫(jié)萦绕(yíng)崩溃(bēng kuì)
B.绚丽(xuàn)含苞(bāo)阐述(chǎn shù)
C.崭新(zhǎn)拙劣(zhuō)襁褓(qiáng bǎo)
D. 严峻(jùn)肤浅(fū)湛盍(zhàn lán)
6.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
A.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B.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D.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二、语言表达
7.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两幅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小胡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3)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爱踢球,如穿针引线般的传球,让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乐。
8.学习语文既要善于审美观察,又要学会诗意表达。请参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要求:体现事物特征,诗意表达,不要求句式一致。)示例:茶——树叶和水热恋后留下的眼泪。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11.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 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 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 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13.“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中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
15.文段中提到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中的“某集团” 指代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闻一多不直接点明是哪个集团是不是因为他害怕该集团?说出你的观点及看法。
16.在闻一多看来,什么样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17.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不断变换人称,请简析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四、作文
18.本课课文不论是举事例还是讲道理,都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与接受。请你学习这一写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论点自定,200字左右。
五、填空题
19.结合课文,细读下面句子,体会其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①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淡而求得。
②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20.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
B.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
C.一抬脚就成功。( )
D.事情在于人做。( )
21.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烦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丰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5)___________:越多越好。
(6)___________: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不完全正确,“襁”应读qiǎnɡ。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运用不恰当,“阳奉阴违”是贬义词,放在此语境中不恰当。
3.【答案】B
【解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句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正确;C 直接了当——直截了当 D 不屑置辨——不屑置辩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序排列的掌握能力。做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阅读全部句子,找准中心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排列句子。就本题而言先找到作者要表明的观点即可。在第③中,很明显亮出“我”的观点。
5.【答案】C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重点生字、多音字的辨别判断能力。C项“襁褓(qiang bao)”应为“襁褓(qiang bao)”。
6.【答案】A
【解析】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本题正确理解单复句概念。B C D都是复句
7.【答案】(1)课余活动以运动为主的很少;半数以上学生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或不运动。(2)小胡,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3)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解析】(1)分析统计图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2)劝说要注意结合倡议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3)心得体会要注意主题把握,选定方向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进行表达即可。
8.【答案】花——种子和阳光、空气、土壤嬉戏成长后绽放的笑靥。
【解析】仿句题在于审清题意,注意要求,研究例句。仿句三方面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同,词性相近或相对。本题在要求中不要求句式一致,降低了难度。分析例句可以看出,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必须要体现的。
9.【答案】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解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在结尾总结出了论点。
10.【答案】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
【解析】仔细阅读第②段谢安的行为语言可知答案。
11.【答案】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对照画线句子“航天英雄杨利伟”是举例论证,“林语堂先生说的好”是道理论证,“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是比喻论证。
12.【答案】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培养静气需要培养正气。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内容的筛选。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第③段列举杨利伟的事例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在第④段先从反面强调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接着又从正面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
13.【答案】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出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14.【答案】“只不过”这个副词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只不过”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
15.【答案】国民党反动派。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因为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16.【答案】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闻一多认为: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17.【答案】“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 来的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18.【答案】示例:
嫉妒能使人上进吗?让我们先举一个事实来说明,大家知道戴维和法拉第的故事吗?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曾把印刷徒工法拉第培养成为一个科学家,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后来,由于法拉第在电磁学和化学上屡建奇功,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身为会长的戴维却亲自出马反对,原因只有一个:生怕法拉第会起过自己。戴维的心被嫉妒牢牢占据,因此此后成绩不大。
【解析】题干要求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论点自定,200字左右。议论文的语言的简洁,主要指抓准事理的特征,反映普遍本质,做到文约而旨丰,词简而理周。这就需要在深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在精炼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在议论文中,即使是叙述事实、援引事例的部分,也基本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特别是在叙述后,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抽象道理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就事论事,才能使认识深入事物的内部。而议论文的语言的朴实,是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写作的最高境界,不是华丽词句的堆砌。朴实的文字能带给人更多的审美享受。朴实之美是本色的内在之美,是美学的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标准。
19.【答案】①作者用“只能……不可能”强调了实地实验对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作用。②作者用“不能……也不能”从两个方面否定了错误的做法,强调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解析】联系语境,句子中的加线字起到强调的作用,说明自己的观点。
20.【答案】A.一帆风顺 B.袖手旁观 C.一蹴而就 D.事在人为
【解析】成语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形式,它有一定的具体意义和适用范围,另外在结合语境的前提下,体会成语的感彩。
21.【答案】(1)超出同类之上 (2)繁杂琐碎 (3)指(果实)又多又大 (4)豁然开朗 (5)多多益善 (6)逸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