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章节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 《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 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
A. 说明 拟人、比喻
B. 叙述 拟人、比喻
C. 描写 对偶、拟人
D. 抒情 比喻、拟人
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
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都是不解之谜。
A. 举例子
B. 排比
C. 打比方
D. 作诠释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踪迹 琥珀 歪斜
B. 烘烤 孔隙 覆盖
C. 陆续 山涯 低洼
D. 即使 掸去 垫高
6.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 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
二、语言表达
7.语文实践活动。
四月一日为国际爱鸟日,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系列爱鸟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向班里提出两项活动倡议。
(2)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3)班级打算出一期有关“鸟”的专题黑板报,请你再设计出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四个字。
①鸟之起源 ②鸟类之最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最近,学校附近的烧烤点推出了“油炸麻雀”“油炸野鸡”等特色烧烤,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光顾。班级准备让你去劝说那些同学,你该如何对他们说?
8.一位母亲陪着上初三的女儿去商场购物。女儿要买一条花哨的裙子,母亲不同意。女儿当场给了母亲两耳光。当警察要带走女儿时,母亲竟下跪求情。
(1)面对母亲,你会对她说:
(2)面对女儿,你会对她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林二月兰
李木生
①兰中多贵族。二月兰,却是两万多种兰花里的平民,易被忽视,常遭践踏,只是愈抑愈扬,蓬勃的生命就在七八千年里生生不息着。
②如北大燕园中曾经伴着季羡林度过风雨的二月兰,南京理工大学冷杉园里常与市民耳鬓厮磨的二月兰,都是那样的气象独具,名传于世。可是,最能动我心魄让我深爱不止的,还是曲阜孔林的二月兰。
③清明前后,当你在夹道而列的千年松柏里走过,当你仰视着孔林门上古韵滞重的 “至圣林”三个篆体大字时,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迈过这个短促而又高大的门洞,竟是一个如初生婴儿般清新娇嫩、又如新娘样羞怯热烈的紫蓝色的世界!二百多平方米的二月兰,正怒放着扑怀而来,让你一下子投入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庄严的孔林陡然亲切生动。
④人们也许会先入为主地直奔孔林的孔子墓园,而对这花的海洋视若无睹。但是二月兰自在地开放着,不求闻达,不谋地位,无欲则静地在天地之间释放着也享受着自己生命的美丽与快乐。
⑤紫里泛着蔚蓝,蓝里透出着雪白,白里又浸染着淡红,全沐在春日嫩黄的阳光里,人就仿佛远离了尘世,神游于这彩色雾岚般的梦幻之中。这时,隐约着却是早已沁入在空气里与心脾间的爽冽和畅的清香,让人忍不住一次次深长地呼吸吐纳。这可是天上地下难以寻找的清雅圣洁的气息啊。
⑥二月兰每一株单一的茎上,都诞生着长幼有序的十七八个花的兄弟姊妹——最幼的米粒大小地绿着,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一旦开放,就如纵情展翅,那恣意伸展的四片花瓣,会让人以为是翩然的双蝶在飞,六枚微颤的金蕊则俨然是蝴蝶的须了。时有真蝶飞临,又恍若兰的开放,竟惹得蜜蜂绕追,缠绵不去。
⑦次第的开放,犹如前赴后继,能在一两个月里,不管晨昏,只见精神抖擞的二月兰,而不见它们的萎顿。
⑧二月兰没有柏树的四季常青,却能让一个一个活泼崭新的生命组成谁也无法扑灭的浩大的阵势。而林墙再高大威武,也无法挡住全部的阳光,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一直逼到墙的根部,不顾一切地生叶萌蕾。那种支支棱棱不怯不退的气度,那种迟早也要绽放的倔强,倒直白地捅开了墙之虚弱的老底。
⑨孔林的冬之静雪、秋之红叶、夏之浓绿当然各有着非常的美妙,但是惟有这春天里的二月兰,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既能与乡亲百姓亲密无间,又可以感动润泽八方学人的心灵。改用唐人一句话,正可谓“生不用有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
(节选自2013年《散文百家》,有删改)
9.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10.阅读文本,简要概括孔林二月兰的特点。
11.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一直逼到墙的根部,不顾一切地生叶萌蕾。(说说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2.仿造下面句式请以“小草”或“秋菊”为话题写一句话。
例:“二月兰没有柏树的四季常青,却能让一个一个活泼崭新的生命组成谁也无法扑灭的浩大的阵势。”
13.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发出“生不用有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的感慨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1~1001℃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4.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蜕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16.“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17.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18.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19.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20.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作文
21.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五、填空题
2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蛙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diàn下来的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去(______) 山麓(______) 沟hè(_______) 沉diàn(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沙砾”的“砾”意思是:_______。
(4)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意思。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B.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用于形容栏目。A.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C.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D.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2.【答案】C
【解析】A项应为“yàn”;B项应为“sù”;D项应为“zài”。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D项正确,注意这段文字用到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4.【答案】A
【解析】A.“如”是举例子标志性词语。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错误,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涯”应为“崖”。
6.【答案】C
【解析】C项应是“拟人”。
7.【答案】(1)①举办校园鸟巢悬挂安放活动;②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③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园。(2)①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②鸟类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③鸟是大地的精灵、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3)示例:鸟之成语、鸟之诗句、鸟之启示等(4)示例:亲爱的同学,鸟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让我们远离“油炸麻雀”“油炸野鸡”等这些所谓的特色烧烤,为保护鸟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好吗?
【解析】(1)倡议紧扣活动主题,切实可行即可。(2)拟写广告要做到: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通俗易懂;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拟写时要围绕“主题”。广告内容与爱鸟有关,给人以启迪,具有感染力即可。(3)内容与“鸟”相关,句式与例句相同即可。(4)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8.【答案】⑴您这样“保护”女儿实际上是害她呀!⑵你如此对待母亲,太不像话了!
【解析】本题在做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对母亲劝慰,对女儿谴责。(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内容上,用燕园和冷杉园里的二月兰衬托“我”对孔林二月兰的深爱不止,情有独钟。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对孔林二月兰的描写。
【解析】考试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内容上,用燕园和冷杉园里的二月兰衬托“我”对孔林二月兰的深爱不止,情有独钟。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对孔林二月兰的描写。
10.【答案】①面积广,数量多。②自由开放,不求闻达。③色彩艳丽、具有梦幻色彩。④香气清雅圣洁。⑤花朵美丽可爱。⑥次第开放,精神抖擞。
【解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11.【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二月兰初绽时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①“跳”以动写静;“逼”有拟人化色彩,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二月兰开放时不怯不退的气度,绽放的倔强与自由,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解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如:①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二月兰初绽时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12.【答案】小草没有鲜花的芬芳四溢,却能用自己微弱的身躯装点广袤无垠的大的。
【解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3.【答案】孔林的二月兰,愈抑愈扬,美丽绚烂,具有顽强蓬勃的生命力;不求闻达,不谋地位,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坚忍柔韧,自由倔强,彰显生命向上的力量;既能与乡亲百姓亲密无间,又能感动润泽八方学子的心灵。这些特点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志向与追求。
【解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即可。
14.【答案】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
hé,地球的中心部分。
tuì,发生质变。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15.【答案】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答案就在文中,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16.【答案】“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关键句子。
17.【答案】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解析】此题的问题和答案是伴生的,就在问题所处的上下文中。
18.【答案】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读此文,会得出后者可信,具体原因,需要仔细阅读,就能得到正解。
19.【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课文,D项不存在争议。
20.【答案】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解析】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1.【答案】参考例文
我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有的同学喜欢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春天,有的同学喜欢百花盛开、骄阳似火的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天寒地冻、大雪缤纷的冬天,相信有的同学也和我一样喜欢的季节都是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秋高气爽——的秋天。
秋姐姐挥了一下手中的魔法棒,把秋天打扮的绚丽多彩。
金色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呀!那边的果园里的苹果又大又红,像一盏盏小灯笼似的挂满了枝头。那黄澄澄的大鸭梨把枝头都压弯了腰,像一个个宝葫芦一样惹人喜爱。葡萄架上的那一串串葡萄也不甘示弱,像珍珠玛瑙一般,让人看了之后就会垂涎三尺。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的高粱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做错了事的小姑娘似的。那胆小的玉米妹妹躲在千屋小被里,听到了外面的欢笑声,忍不住把小脑袋探了出来。大豆妈妈笑得裂开了嘴,顽皮的豆宝宝他们也急着欣赏这美丽的金秋美景……
金秋是花的季节,你看!尽管许多花儿都凋谢了,但月季花仍然露着甜甜的微笑,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富贵,也没有玫瑰那样芬芳,但它是秋天的象征。瞧!那黄的似金、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的菊花,竞相开放。那一串红也不甘示弱,开出红红的花,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熊熊火焰燃烧的火把,那边的银杏树上面的树叶被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你象征着成熟,意味着收获,你也是花草树木的演唱会的主持人。我迷恋你呀秋,我赞美你呀秋,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注意题前提示语:“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提示可以写自然的季节,“人生也是如此”提示也可以写人生的季节。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最喜欢”,写出最喜欢的原因,表达最喜欢的感情。
22.【答案】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理解原文基础上作答。
23.【答案】(1) (dǎn) (lù) (壑) (淀) (2) “低蛙” “低洼”。 (3)小石块,碎石。
(4)难道不是越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应该注意“麓”应该读四声,“壑”笔画数较多,要认真书写。(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低洼”指的是比四周低的(地方)。(3)此题考查对词语中单个字的解释,必须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来回答。“砂砾”指沙子和碎石,“砂砾”的意思是“碎石”。(4)此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要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语改为否定词或者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并补充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据此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