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课时培优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课时培优训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18: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核舟记》课时培优训练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轴在地而猫蹲其旁。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
(2)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________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________
③一士人善画
善:
________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________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
?
?
?

②如有所语(?
?
?
?

③两股战战(?
?
?
?

(2)下列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A.启窗而观?
?
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
?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面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
?俨然:整齐的样子
B.其岸势犬牙差互?
?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走投无路的地方。
D.其两膝相比者?
?
?比:靠近
(2)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问所从来,具答之。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乃不知有汉
D.潭西南而望?
?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3)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正确的一句是(?
?

A.从小石潭的西南望过去,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B.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明亮,有时暗淡。
C.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D.从小石潭的西南方向走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的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份宁静祥和的生活。
B.《小石潭记》作者是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C.《核舟记》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D.三则短文分别选自《桃花源记》《核舟记》《小石潭记》,这三则短文中的“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核舟记》则既是一篇条理清楚的说明文,也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小品文。
4.
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______________》,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者技艺的奇巧、无微不至呢?(试举一例)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述了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动作、神态,说说雕刻者要渲染他们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请分别简要说明。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A.能以径寸之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罔不因势象形/学而不思则罔
C.高可二黍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佛印绝类弥勒/以为妙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长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故事——“大苏泛赤壁”。
B.船舱旁的小窗,可以“启窗而观”,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可见雕工的精细。
C.戴官帽、多胡须的苏东坡看上去十分儒雅,“袒胸露乳”的佛印豪放不羁。
D.核舟的船舱和船头这两部分的雕刻,充分展示了王叔远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
B.高可二黍许(大约)
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D.其人视端容寂(平静)
(2)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臂挂念珠倚之?
?
?无丝竹之乱耳
B.其两膝相比者?
?
?饿其体肤??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濯清涟而不妖
D.能以径寸之木?
?
?策之不以其道
(3)下面对选文《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饾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绝类弥勒
②视端容寂
③篷桅橹舵咸具
④二人对酌于中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4)通读【甲】文,请谈谈本文段作者的写作意图。
?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
(2)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
(3)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4)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解答】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及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选文一主要记叙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逼真是“逼真”。
(1)①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类似,像。
②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
③一个小吏擅长作画。善:善于,擅长。
④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旦:早晨。
(3)①相:互相;比:靠近。句子翻译为: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初:起初;爱:珍惜;漫:随便;悬:悬挂。句子翻译为: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4)选文乙没有直接描写画作的精美,而是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文中相关的句子为“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
【答案】
(1)①靠近,②说话,③大腿
(2)C
(3)①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②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空间,侧面(间接)
(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解答】
(1)①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②句意: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③两条大腿哆嗦打抖。股:大腿
(2)A项,前者是连词,表顺承;后者与“俄”一起作副词,译为“不久,一会儿”。
B项,前者是副词,译为“很,极”;后者是动词,译为“消失,停止”。
C项,都是判断动词,译为“是”。
D项,前者是副词,表示约数,译为“大约”;后者是动词,译为“能够”。
故选C。
(3)①重点词:容寂,神色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
②重点词:间,夹杂。
(4)【甲】文先总写大小,后由船盖到船身(窗),到船板。所以为上下顺序。在写船板的事物时,又按前后顺序,由船头到船尾,不过这是由上至下的顺序中的一部分。所以运用了空间顺序。
【乙】文用宾客的神态、动作来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运用了侧面描写。
(5)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具有可操作性即可。
3.
【答案】
CBCB
【解答】
(1)C项,带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得地方。
(2)A项,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B项,对、向。
C项,于是/竟然,居然
D项,表修饰/表顺承。
故选B。
(3)“潭西南而望”应解释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故选C。
(4)B项,《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
【答案】
(1)虞初新志,大苏泛舟游赤壁
(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波。
(3)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或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看出雕刻者非常注重细节,并且技艺高超。
(4)对苏、黄的神态、动作描写说明他们在水光山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陶醉在眼前画卷般的美好意境中,表现了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心情。对佛印的神态描写则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
【解答】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主题是“大苏泛舟游赤壁”,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2)峨:高。为:是。
(3)文中关于雕者技艺的奇巧、无微不至的描述很多,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最为明显的、确定无误的语句作答即可。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或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再如小窗上刻的字,船尾两舟子的动作、神态等。
(4)作答时,需要注意题干的“心态”二字。画线语句均出自选文第③段,“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表明苏、黄二人沉浸在手卷之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表明佛印无拘无束,放旷不羁。说明他们三人已经陶醉在眼前画卷般的美好意境中,在水光山色的掩映之中全然忘记了现实的烦恼。
5.
【答案】
(1)D
(2)①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C
【解答】
(1)A项,用,表目的/来;
B项,与“不”连用,无不、全都/迷惑;
C项,大约/可以;
D项,极/极。
故选D。
(2)①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句子译为: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视端:正视;然:……的样子。句子译为: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C项,苏东坡戴的是高高的帽子,不是官帽。
6.
【答案】
(1)C
(2)B
(3)C
(4)①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②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解答】
(1)C项,“属”根据语境应译为“类”,即相同。
(2)A项,代词,代指前文左膝/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代词,他们/代词,他。
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但是。
D项,用,拿/凭借。
故选B。
(3)C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介绍的是核舟体积。
(4)①有奇,多一点;可,大约。译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②比,靠近;隐,隐藏。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7.
【答案】
(1)①像;②平静;③都;④饮酒。
(2)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3)①《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形象,生动。《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②示例一:我认为核舟精巧,因为核桃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
示例二:我认为木舟精巧,因为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4)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解答】
(1)①句意为:极像弥勒佛。类:像。
②句意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寂:平静。
③句意为: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咸:都。
④句意为:有两个人坐在船中相对喝酒。酌:饮酒。
(2)①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②趋,快走;焉,于此。
(3)①作者在写核舟时主要运用正面描写,非常细致;《刻木巧匠》中也有同样的正面描写,但“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属于侧面烘托,故可归纳分析得出答案。
②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如认为木舟精巧,关键是要答出木舟活动自如的特点。
(4)作者通过描写“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景物的特点,表现了刻舟者技艺的高超,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和智慧,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