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高分古诗赏析——内容理解
班级 姓名 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贡献,却不为当朝所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
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中的海棠花从“繁”到“少”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结合全诗分析?
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4.阅读柳诗,诗的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中的“寒”体现在什么地方?
5.孙诗前两句诗怎样体现“渔家苦”的?
6.两首诗都写到雪中钓鱼,但两位诗人的的态度不同,不同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螺川①早发 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在今江西吉安北,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山。
诗中那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川早行”的“早”?
“海岳一孤亭”中的“孤”字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怎么理解“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角一声”?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的革新政治运动处于低潮。②:通“压”。③青帘:指酒旗。
11.颔联中“不开心”是什么含义?
12.“颈联”是怎样写风雨的?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碛西:即沙漠之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更人更加庄重、威武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14.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③。
谁知林栖者④,闻风坐相悦⑤。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 ②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③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具备适应季节的特性。④林栖者:山中隐士。⑤闻风坐相悦:借用典故。指隐居者由于问道兰、桂的芳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5.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诗()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花”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因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理,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花”等草木的赞美之中
16.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兰
桂
17.诗的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答许发运见寄① 欧阳修②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注〗①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许诗云:‘芍药琼花应有恨,维扬新什独无君。’”②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知州。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扬州后写给友人许发运的应和之诗。
“偶不题诗便怨人”是谁怨人?为什么会怨人?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请联系课文《醉翁亭记》,比较两者的醉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东鲁门泛舟 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①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归之事。
20.第一首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泛舟”?
21.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2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疆场的经历,这种眷恋的情结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两个细节可以看出.
23.陆游词中描写诗人身处冷落环境的句子是 , .
24.联系辛诗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高分古诗赏析——内容理解答案
1.①姿态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虽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为风雨所损。从诗句的最后一句“雨洗风吹了”和诗题“海棠为风雨所损”看出。
3.“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
4.通过写许多山上的鸟不出来活动,不出来觅食;许多路上空无一人。
5.①从细节描写中体现,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②环境描写中体现,天寒地冻,残月在天,雪迹斑斑。
6.柳宗元借下大雪天地间万物都不出来活动,只有自己在江上垂钓,表现自己万千孤独的情感。孙家宗通过批评“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表明自己对渔家的深切同情。
7.月落、残星、露湿 天光
8.既指诗人在水天苍茫中回望的螺山好似一座孤亭,也指诗人内心孤独的心境。
9.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耀下的清冷场景,也写出诗人遥望不得遥远的故乡而内心产生的寒意——惆怅。
10.实际上并不是号角只响一声,诗人用“角一声”强调自己站在江楼上突然听到一声号角,引起了诗人思乡之情。
11.既写花蕾因天气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的题目“春寒”,也写出了诗人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政治运动处于低潮内心的悲凉。
12.通过些树枝上插的酒旗的动写风的大,通过写倚傍山丘的阴云送来的雨是一“片”,这样写出了与的大,这两句连起来看写出了风雨又大又急。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13.B(表现刘判官的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14.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蕴含的深意:只要唐骏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使西域重见光明。
15.D(A项中对意象的表述混乱,“春”“秋”本不是意象,不存在实写虚写的说法;B项对兰桂等具有“不畏强暴”品质的分析是无中生有;C项中说诗人“郁闷”,在诗歌中没有根据。)
16.兰草迎春,生机勃勃; 桂花在秋,洁净清雅。
17.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1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清高的之趣。
18.是琼花芍药怨人,因为琼花芍药娇艳美丽,举世无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表现自己离开扬州而思恋扬州的深沉感情。不直接写自己离开扬州后思恋扬州,而写琼花芍药因我不题诗夸她漂亮就怨恨我,从对面落笔,八作者离开扬州后琼花芍药,对扬州的感请表现得含蓄隽永、蕴藉深沉。
19.都是因为酒醉,都是因为景色美丽而醉。《醉翁亭记》中还因为滁州人富足快乐生活而醉,也因为禽鸟快乐而醉。
20.首句以天倒开写天在水中的倒影,暗写泛舟之事;第二句以水流、波摇,让人产生石动的幻觉,来写人在舟中;第三句直写轻舟泛月;结句以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乘舟访戴的故事写自己泛舟访友。
21.诗人月夜泛舟,满怀兴致地欣赏水上夜景,自比为古代名士。两首诗共同刻画了一位豪迈洒脱、闲适恬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2.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3.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24.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地的雄心仍在(要求戳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