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7世纪膏
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
宁波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8
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
将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
3.答题时,把试题卷的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填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
定区域内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
乙
丙
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倒车雷达利用
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
图
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列成语描述的光现象
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镜花水月
形影不
海市蜃楼
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
铃声逐渐变
听
气逐渐进入玻璃罩
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
确的
空气可以传播声
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
铃不再振动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
钢琴
长笛
第2题图
第3题图
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钢琴与长笛的
同,音色
B.钢琴与
相同,音色不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
色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
已7世纪膏
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
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
F两部分组成,可以
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
进行的操作是
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
动纸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动纸板
束平行光从
是
条反射光线
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
图是
9空气
水
021央视春节联欢晚
舞蹈《朱鹍》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们对朱鹍的演绎惟妙惟肖
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
然的和谐共生,如图所
列说法正确的
是运动的
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
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
镜
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们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
反射
8.如图甲所示,将一玩具鹦鹉紧
镜观察
的像
g」
②乙
A.②③①④
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9.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说
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
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远镜先成
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
已7世纪膏
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
图所
实物一致的电路图是
LI
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两镜面在同
隔一硬纸板条
图所示。现在
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
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都不能成像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
光源S
光屏
如图所
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
知
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
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射角的大小为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
右移
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
3.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
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
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凸透
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
是凸透镜
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
「能是凹透镜
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宁波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A
D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C
A
C
A
C
A
1.C【解答】A.小球不断跳动,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2.A【解答】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与题意不符;
C.一叶障目,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与题意不符;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与题意不符。
3.A【解答】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4.B【解答】由波形图可知,两幅图中钢琴、长笛的振动快慢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而钢琴与长笛的结构和制作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也不同,则音色不同;故B正确。
5.A【解答】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
6.D【解答】由题知,OP是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一条反射光线,所以入射光线应在法线右侧的水中,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相等(均为60°);
折射光线应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以上分析可知,D图正确。
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B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C错误。
7.C【解答】A.当演员们动作整体向前走时,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但是相对于彼此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完整的,但能否看到完整的像取决于观察角度,故B错误;
C.舞台的地屏光滑,所以为一个个平面镜,故C正确;
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们的像,是因为地屏发生了镜面反射而非漫反射,故D错误。
8.A【解答】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故先看到②,然后是③;当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③①④。
9.C【解答】(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10.B【解答】由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后,先后经过电流表、灯泡L1、开关、灯泡L2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到了灯泡L1的两端,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B图正确。
A图两灯泡并联,与实物图不符合,
C图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了,与实物图不符合。
D图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了,与实物图不符合;
11.C【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蜡烛在M1和M2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
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像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在同一平面内,蜡烛到左右两面镜子的距离相同,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故C正确,ABD错误。
12.D【解答】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反射角为90°﹣40°=50°,故A错误;
B.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B错误;
C.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到A′位置。如图所示:
D.当水面升高时,物体S到水面的距离小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小了,故D正确。
13.A【解答】1.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说明有最小的光斑,所以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此时透镜远离纸(光屏),光斑会先变小再变大;也可能光斑是焦点之后的,则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没有变小的过程,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所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选项A正确。
2.太阳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会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像的位置是光斑最小处,而不是任意光斑处,选项B错误。
3.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说明有最小的光斑,所以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选项C错误;
4.透镜的焦距反应的是透镜的折光能力,与透镜的形状,材料等有关,而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无关,选项D错误。
14.C【解答】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R1与定值电阻R2串联,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电源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故B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C正确;
则V1和V2示数的和变大,故D错误。
15.C【解答】A.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阻值大小的,故A错误;
B.把A和B接入电路,接入了左半段,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故B错误。
C.只将B、C两点接入电路,接入了右半段,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小,故C正确。
D.只把A和C接入电路,电位器相当于定值电阻,移动滑片,不管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故D错误。
16.A【解答】A.如图1,当凸透镜在A的左侧时,当物体在A点时,物距小于焦距,像在B点。当物体在B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C点,两次成的虚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符合题意。
B.如图2,当凸透镜在AB之间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成实像,如果物体在A点,像在B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在B点,像一定在A点。不符合题意。
C.如图3,当凸透镜在BC之间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
D.如图4,当凸透镜在C点右侧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当物体放在B点,像在C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
17.C【解答】读图可知,开关S闭合后,要使灯L1和L2都能发光只有并联才行,因为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所以电流从正极出发分两支,经电流表甲,一支经灯泡L2回负极,另一支经灯L1回负极,所以甲一定是电流表,乙一定是电压表,故ABD错误,C正确。
18.A【解答】A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要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则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一定要进入他的眼睛;
由图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他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反射光线会在法线的另一侧,即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不会进入他的眼睛,则他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即能成像但无法观察到);而他在BC段行走时,他“发出”的光线(实际是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进入他的眼睛,则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故A正确;B错误。
C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不变的,则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不变的,故CD错误。
19.C【解答】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会与CB交于B点,则B点是A点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其中AO是物距u,OB为像距v,因AO<OB,则像距v大于物距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u满足f<u<2f,即f<10cm<2f,故5cm<f<10cm,C选项符合题意。
20.A【解答】A.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L1、L2透镜组合折射后折射光线如图:
能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A符合要求;
B.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L2、L1透镜组合折射后折射光线如图:
能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平行光变为较宽的平行光,B不符合要求;
C.选L1和L3,使两透镜间距D=8厘米,使光先通过L1,一束从左侧射入的平行光,最后的折射光线不再是平行光,C不符合要求;
D.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L2、L3透镜组合折射后折射光线,一束从左侧射入的平行光,最后的折射光线不再是平行光,D不符合要求;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次声波;小于
【解答】(1)大象发出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所以大象之间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声音”是次声波;
(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2.盐水、石墨、铜丝;橡胶、汽油、陶瓷
【解答】(1)盐水、石墨、铜丝都善于导电,属于导体;
(2)橡胶、汽油、陶瓷都不善于导电,属于绝缘体。
23.(1)大:(2)铝线;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铝线电阻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铝导线电阻比铜导线电阻大;
(2)若架设一条输电线路,我们应该选择电阻小的导线,在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选择电阻率小的,即选铝。
24.音调;响度
【解答】金属板切割出的金属条材料相同,长短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小。
25.AO;30°;空气
【解答】由图可知,∠AOS=60°,所以∠AOP=90°﹣60°=30°,而∠COP与∠AOP时相等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因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所以这束光线是由水进入空气。即分界面的右侧是空气。
26.上升
【解答】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当水面上升时,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
可见,水面上升时,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水面下降时,光斑左移。
27.10;20
【解答】
①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②因为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所以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0cm。
28.并;L1;短路
【解答】(1)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时,电流从电源流出分别流入两灯中再汇合共同流入电源负极,L1、L2组成并联电路;
(2)当S2、S3断开,S1闭合时,两灯首尾相连接到电源两端,灯L1、L2组成串联电路,灯L1、L2亮;
(3)当S2断开,S1、S3闭合时,L2与S3并联,被短路,只有L1发光;
(4)当S1、S2闭合时,会形成电源短路,造成电流过大,烧坏电源,发生事故,因此绝对不允许同时闭合S1、S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9.(1)2;(2)较暗;(3)相等;(4)不变;(5)虚像;(6)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解答】(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蜡烛靠近镜面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5)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蜡烛透过玻璃板在另一侧成的蜡烛A的像会偏向上方或下方,移动B蜡烛时,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
30.(1)15.0;(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远视眼;(4)向上
【解答】(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80.0cm﹣50.0cm=30.0cm=u=2f,所以f=15.0cm;
(2)把蜡烛A移到10cm刻度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生活中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把光线会聚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需要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31.(1)断开;(2)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了;(3)0.48;(4)5.0;(5)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1)为保护电路,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后,发现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根据U=IR,待测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故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错误是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了;
(3)在第三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0.48A;
(4)根据表中数据,由欧姆定律,第3次实验的电阻:
R35.2Ω;
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帮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的阻值为:
R5.0Ω;
(5)因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故将电阻Rx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几次实验中,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值相差较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10分,共20分)
32.【解答】(1)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为3V,电阻R1的阻值为6Ω,
通过R1的电流为:I10.5A,
(2)串联串联各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I1=0.5A,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为:U=I(R1+R2)=0.5A×(6Ω+18Ω)=12V。
答:(1)通过R1的电流为0.5A;
(2)电源两端的电压为12V。
33.【解答】(1)火车的速度:
v车3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30m/s×5s=1650m,
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声﹣s车,
所以s75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50m。
34.【解答】(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后,电阻R0、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2测变阻器与灯的总电压,V1测灯的电压,而电压表V3测R0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根据图乙两个图像相同电流下的电压大小关系可知,图乙中,倾斜直线①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图线,曲线②表示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图线;
(2)设电源电压为U,在图乙中取(4.5V,0.3A)及(3.0V,0.6A)两点,
即对应V2的示数为4.5V时,电路中电流为0.3A;当V2的示数为3.0V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电流的规律,由这两组数据列方程得:
电源电压U=4.5V+0.3A?R0﹣﹣﹣﹣﹣﹣﹣①
电源电压U=3.0V+0.6A?R0﹣﹣﹣﹣﹣﹣﹣②
解得:R0=5Ω,电源电压U=6V.
(3)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可知,此时I=0.3A,此时V2的示数为4.5V,V1的示数为0.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4.5V﹣0.5V=4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13.3Ω。
答:(1)电压表V1对应的图像是②;
(2)电源电压为6V,R0的值为5Ω;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为13.3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宁波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1)
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10分,共20分)
32.
33.
3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宁波市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1)
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34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的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填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2.下列成语描述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形影不离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第2题图 第3题图
4.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6.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在2021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们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演员们动作整体向前走时,彼此是运动的
B.演员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
C.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
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们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8.如图甲所示,将一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9.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如图所示,与实物一致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11.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两镜面在同一平面内,中间隔一硬纸板条NN′,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成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1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13.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示数不变,A示数变大
B.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A示数变大
C.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大,A示数变大
D.V1和V2示数的和不变,A示数变大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不少家用电器上使用的电位器就是变阻器,其外形及结构如图所示。关于它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来改变阻值大小的
B.将A和B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B和C接入电路时,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D.将A和C接入电路时,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16.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
A.A的左侧
B.AB之间
C.BC之间
D.C的右侧
17.如图所示,甲、乙均为能正常工作的常用电表,闭合开关S后,L1、L2都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表可能都是电流表
B.甲、乙两表可能都是电压表
C.L1、L2一定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D.甲一定是电压表,乙一定是电流表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科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科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科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科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科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19.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20.有两块凸透镜L1和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16cm和f2=6cm。另有一块凹透镜L3,其焦距为f3=6cm,欲使一束平行光先后通过其中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但光束变窄,则下列所选透镜和安置方法都正确的是( )
A.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cm,并使光先通过L1
B.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cm,并使光先通过L2
C.选L1和L3,使两透镜间距D=8cm,使光先通过L1
D.选L2和L3,使两透镜间距D=2cm,使光先通过L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大象之间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声音”是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2.有下列六种材料:①盐水,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
23.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导线
银
铜
铝
铁
锰铜
镍铬合金
电阻R/Ω
0.016
0.017
0.027
0.096
0.44
1.1
(1)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铝导线电阻比铜导线电阻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果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铝线和铁线之间,你应选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4.小科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5.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图中的入射光线是_______;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折射光线在________(填“水”或“空气”)中。
26.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若光斑向右移动,分析可知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7.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cm。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时,灯L1、L2是________联;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灯________(选填“L1”“L2”或“L1和L2”)亮;当S1、S2闭合时,会发生电源________,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9.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科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3)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4)当把蜡烛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31.某同学采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x的阻值。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1
0.40
电阻Rx/Ω
4.8
5.0
Rx的平均值/Ω
(1)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________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后,发现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你认为电路连接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x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在第三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A。
(4)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将电阻Rx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几次实验中,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值相差较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10分,共20分)
32.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Ω,电阻R2的阻值为18Ω。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求:
(1)通过R1的电流;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3.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从一端移到另一端,得到两个电压表V1及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求:
(1)电压表V1对应的图像是①还是②?
(2)电源电压及R0的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