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八章 液体的压强 探究专训习题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八章 液体的压强 探究专训习题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15 19: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压强
探究专训习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专训: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都有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4)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__。
各个方向
增大
相等
越大
合作探究
2.【中考?烟台】1648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如图),这个实验说明了(  )
A.液体压强与水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管的粗细有关
C.液体压强与水的密度有关
D.液体压强与水的质量有关
A
3.【中考?盐城】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D.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A
4.【中考?衡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的变化来反映的。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___(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高度差
内凹
深度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大,压强越大
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
p=ρgh
6.【中考?邵阳】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A
7.2019年6月13日,贵州一龙舟训练船翻船。潜水员潜入12 m深水里搜救落水人员,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此时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  )
A.0   B.12 Pa  
C.83.33 Pa   D.1.2×105 Pa
【点拨】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
10 N/kg×12 m=1.2×105Pa。
【答案】D
8.【中考?常德】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浅海中可以长时间地停留,若要在深海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压服了,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设想你在7 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此时水对你脚背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Pa(ρ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增大
7.21×107
9.【中考?眉山】试根据压强是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的定义,推导出密度为ρ的液体,在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产生的压强p的表达式。(已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要求用ρ、h、g表示p)。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 m,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 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 kg/m3,g取10 N/kg。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
为多少?
【点拨】题中的h2是液体的高度,不是深度。
解:容器顶部液体的深度h=h1-h2=0.8 m-0.6 m=0.2 m,则p=ρgh=1.2×103 kg/m3×10 N/kg×
0.2 m=2.4×103 Pa。
11.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 F1<F2
C.p1<p2,F1<F2
D.p1>p2, F1>F2
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粗细相同,瓶子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粗下细,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
【答案】A
12.【中考?自贡】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点拨】水的质量不变,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倒置过来后,容器和桌面间的受力面积减小,所以压强增大,C、D两项均错误。根据题图,倒置过来后,水深增加,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B项错误。当如题图情形时,容器底由于液体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对容器壁产生斜向上的压强,从而受到容器壁产生的斜向下的压强,这使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其本身重力;
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液体向下产生的压强有一部分作用于容器壁,因此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小于其本身重力。由此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了,A项正确。
【答案】A
13.轮船在12 m深的河里航行,船底距河底8 m,则船底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帕?若船底破了一个5 cm2的洞,用塞子堵住小洞,水对塞子的压力为多少牛?(水的密度ρ=1.0×103 kg/m3,g取10 N/kg)
解:船底离水面的距离h=12 m-8 m=4 m;船底受到水的压强p=ρgh=1×103 kg/m3×10 N/kg×4 m=4×104 Pa。水对塞子的压力F=pS=4×
104 Pa×5×10-4 m2=20 N。
14.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地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水位已达到54 m,假设湖堤底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6×105 Pa,那么水面最多还能上升几米?(水的密度ρ=1.0×103 kg/m3,g取10 N/kg)
【方法规律】利用公式法解答。
15.【中考?湘潭】如图甲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盐水>ρ水)
(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表示。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______(填“有色”或“无色”)的。
高度差
有色
(3)将探头放在图乙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深度
(4)将探头放在图乙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________ (填“<”“=”或“>”)hB,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__的关系。

密度
(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乙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________。
D
16.【中考?滨州】质量为100 g、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 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h为20 cm。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
1.0×103 kg/m3×10 N/kg×0.2 m=2 000 Pa。
(2)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
专训:液体压强的应用
1.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称为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
连通器
静止
同一水平面上
合作探究
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通器中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B.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液面就相平
C.连通器内只有装水时,液面才会相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3.如图所示,能够正确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盛水容器的图是(  )
C
4.向如图所示的容器内加水,则水位最后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
A.A容器的顶端
B.B容器的顶端
C.C容器的顶端
D.无法确定
B
5.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水深为h=0.2 m,此时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_Pa。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
h2,则h1________(填“>”“<”
或“=”)h2。(g取10 N/kg)
【点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得水对水槽底的压强为p=1.0×103 kg/m3×10 N/kg×0.2 m=2×103 Pa。松开铁夹后,a管和b管通过橡皮管与水槽底部相连通,组成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知,松开铁夹后,两管中的水面最终与水槽内水面保持相平。
【答案】2×103;=
6.【中考?上海】下列工具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温度计 B.液位计 C.订书机 D.抽水机
B
7.【中考?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点拨】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即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8.【中考?山西】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
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
壶嘴和壶身组成________,壶嘴和
壶身中的水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连通器
高度总是相同的
9.学校改建操场时,工人师傅用一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查操场是否水平。当管中的水静止时,管两端的水面一定________,当塑料管的一端提高10 cm,最终管两端水面的高度差为________,这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理。
相平
0
连通器
10.帕斯卡定律的内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千斤顶、液压机等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
11.如图所示,液压机活塞A、B处于平衡状态,活塞B的面积是活塞A的20倍。现用20 N的力竖直向下压活塞A,为使活塞仍在原位置保持平衡,竖直向下压活塞B的力应为________N。
【答案】400
12.【中考?青海】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____(填“>”“<”或“=”)pb。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_____(填“流动”
或“不流动”)。
【点拨】由公式p=ρgh知pa< pb,但阀门两侧液体压强相同,故液体不流动。
【答案】<;不流动
13.【模拟?安阳】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高于B管中的水面
B.低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点拨】A、B两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属于连通器,连通器无论管子的粗细、形状如何,只要所装同种液体不再流动,两管中液面始终相平。故选C。
【答案】C
14.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由阀门K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打开阀门K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打开阀门K后,由于b处的压强大于a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打开阀门K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水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打开阀门K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水从乙流到甲
【点拨】打开阀门K后,甲、乙两容器组成一个连通器,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相同,即阀门K左右两侧水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在K处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答案】C
15.【中考?兰州】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 m,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2=13 m,四楼住户水龙
头出水口高度h3=10 m,水龙头出
水口直径为2 cm。g取10 N/kg,求:
(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解:p=ρg(h1-h3)=1.0×103 kg/m3×
10 N/kg×(18 m-10 m)=8×104Pa。
(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解:S=πr2=3.14×(1×10-2m)2=3.14×10-4 m2,
F=pS=8×104 Pa×3.14×10-4 m2=25.12 N。
16.【中考?厦门】厦门城市名片筼筜湖原称筼筜港,本是一处避风坞,素有“筼筜渔火”盛誉。海堤围筑后筼筜港由海湾变为内湖,海水交换的天然通道被切断。筼筜湖的水位大部分时间低于外海水位,目前主要利用西堤进水闸门、出水闸门实施进水纳潮和排放潮水,实现潮水与海水的交换,从而改善湖区水质和生态环境。
(1)请结合物理知识简述利用闸门纳潮或排水的过程。(纳潮或排水任选其一作答)
解:涨潮时,外海水位高于内湖,此时开启进水闸门,关闭出水闸门,外海与内湖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两处水位要相平,海水流入内湖(退潮时,外海水位低于内湖,此时开启出水闸门,关闭进水闸门,外海与内湖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两处水位要相平,湖水流进外海)。
(2)有人建议可利用纳潮或排水两个时段进行潮汐发电,请指出哪个时段更适合,并说明判断依据。
解:进水纳潮时段发电更适合,因为筼筜湖的水位大部分时间低于外海水位,进水纳潮时段发电可获得更多的电能。
17.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20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宽20.2 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g取10 N/kg,求:
(1)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多少帕?
解:h大=30 m,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
p大=ρ水gh大=1×103 kg/m3×10 N/kg×30 m=3×105 Pa。
(2)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门所受水的压力是多大?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