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压强
专训: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________________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向各个方向
马德堡半球
合作探究
2.【中考?襄阳】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
B.拦河坝做得下宽上窄
C.雪橇做得比较宽大
D.刀口磨得很锋利
A
3.【中考?郴州】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D
4.____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强,1个标准大气压下p0=________Pa=________mmHg。
托里拆利
1.01×105
760
5.【中考?青岛】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A
6.【中考?遂宁】如图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是760 mm,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 mm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D.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点拨】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少量的空气产生的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外界大气压,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选B。
【答案】B
7.【中考?恩施】如图所示,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地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实验时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60 mm;
如果将试管顶端开一个孔,管内水银柱最终
会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对管内水银也有向下的压强,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此时玻璃管和水银槽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最终管内外液面会相平。
【答案】小于;下降至管内外液面相平
8.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减小
9.【中考?乐山】如图所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
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
上。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顶山上,玻璃
管内水柱高度将(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
【点拨】由题知,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水柱稳定时,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p0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p0+ρgh,h为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顶山上时,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即大气压p0变小,所以在瓶内较大气体压强p的作用下,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上升(即h变大),故A正确。
【答案】A
10.请你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这个现象
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点拨】北京的水的沸点为100 ℃,说明此时北京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的沸点越来越低,说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等于;减小
11.【中考?淮安】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点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采血管采血时,血液不一定是竖直向下流的,因而不是靠重力流入采血管的,故A错误;真空管内没有物质,不会产生吸力,故B错误;采血时,一端插入静脉,一端连接真空采血管,没有接触空气,因而不是被空气压入采血管的,故C错误;人体血液有一定的血压,采血时,血压大于真空管内的气压,血由血压压入采血管,故D正确。
【答案】D
12.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 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
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厘米汞柱
D.往水银槽中添加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点拨】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此装置不是连通器,A错误;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B错误;大气压是变化的,因此测量值不一定为76厘米汞柱,C错误。
【答案】D
13.【中考?济宁】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________使药液顺利流出的。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
需要将药水瓶提升到相对针头一般不低于
1.3 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头处受到的液体
压强为__________Pa。(ρ药液=ρ水,g取10 N/kg)
【点拨】因为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管,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针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p=ρ药液gh=1.0×103 kg/m3×
10 N/kg×1.3 m=1.3×104 Pa。
【答案】大气压;1.3×104
14.【中考?潍坊】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点拨】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故瓶内水会重新沸腾。
【答案】B
15.【中考?无锡】为了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2.5 mL的注射器、0~10 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________cm。
【方法规律】利用平衡法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5 mL=2.5 cm3,2.5 mL的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00 cm。
【答案】4.00
(2)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
【方法规律】利用平衡法解答。(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拉力大小是6.4 N。
【答案】6.4
(3)该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__Pa。
1.024×105
16.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支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高度h/km
0
0.4
0.8
1.4
2.0
大气压p/×105Pa
1.01
0.97
0.92
0.86
0.79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高度为1 km时,大气压约为________Pa。当高度为3 000 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________Pa。
高度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约100 Pa
0.90×105
0
(3)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的变化(合理即可)
17.【中考?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作用。
【点拨】当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受到大气压对它向上的作用,由于一个大气压强能支撑约10 m高的水柱,水不会从下端流出。
【答案】大气压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点拨】各种假设和猜想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和现象的支持,因此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实验。
【答案】实验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点拨】当手指移开后,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研究对象,它把管内的水柱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因为液片深度h左>h右,
所以p向右>p向左,而液片左右的面积S相等,
因为F=pS,所以F向右>F向左,液片将向
右移动,管内的水从A端流出。
【答案】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A端流出;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左边水产生的压强大于右边水产生的压强。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