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②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③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
⑤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
⑥《小石潭记》中表明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默写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4分)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9分)
离开故土一转眼已是多年了,他乡的繁华却依旧未能融入情怀。儿时的情景犹在眼前闪影,故乡的山水人情,俱是鲜活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流失,故乡也愈发在心中眷恋了。城市在喧xiāo中苟延着,空气在雾霾中纷扰着,心情格外的抑郁。归来兮,游子,回归自然故乡,静享清净山水,无物欲之争,淡名利之远,才是快慰之人生。故乡,还能回到你的怀抱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眷恋(
)
喧xiāo(
)
苟延(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苟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苟延”选择正确的义项。(
)(2分)
A.姑且延长。
B.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C.勉强延续生命。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3、名著阅读。(4分)
保尔一抬头,与陌生人那安详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他那双灰色的眼睛正在观察着保尔,他的目光十分坚定,一直凝视着保尔,这让保尔有些不自在。同时保尔也打量起这个陌生人,只见一件扣着整齐纽扣的灰色短上衣,紧紧贴在他那宽阔结实的后背上——衣服显然有些瘦。他的脖子又短又粗,整个人浑身充满力量,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
(1)上述选段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陌生人”指
(人名)。(2分)
(2)结合全书内容,说说“陌生人”对保尔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2分)
4.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某学校将举行以“迎端午佳节,增爱国豪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用简洁的语言给“端午节”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4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投汨罗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王华在网上了解了“2017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相关信息后,写了下面的新闻稿,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4分)
5月30日,“2017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省秭归县开幕,【A】来自各地的游客、屈氏后裔及当地民众超过万余人齐聚屈乡秭归,缅怀“中华诗祖”屈原。【B】开幕式上开展了传统祭祀大典,以三献礼古礼祭拜屈原,并进行了传统的祭江仪式和龙舟赛。秭归是屈原的故乡,两千多年来,当地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端午习俗。
①【A】处画线句有语义重复的语病,正确的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B】处画线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正确的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2分)
(3)为缅怀先贤,追忆爱国情思,学校将于6月14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举行“屈子诗文朗诵会”,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提前两天拟写一份通知。(4分)
二、阅读(65分)
(一)最后一次讲演(22分)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地鼓掌)
5.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和无耻的?(6分)
6.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7.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4分)
8.请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并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9.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请结合选段作简要分析。(5分)
(二)文学:另一种造屋(21分)
——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曹文轩
①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②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③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④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⑤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⑥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⑦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⑧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⑨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生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它们犹如一盏灯,导它们去远方。
⑩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中学读本》)
10.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在演讲过程中,曹文轩先生阐述了自己喜欢“写作——造屋”的原因,请分点概括。(8分)
12.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13.在第⑩段中作者写道:“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三)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22分)
乐
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指引自已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残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种的支持和动力。
③加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已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选文有改动)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5分)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16、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7、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字左右)(5分)
18.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5分)
三、作文(50分)
19、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
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②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③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
⑤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
⑥《小石潭记》中表明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默写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4分)
(1)①窈窕淑女
②蒹葭萋萋
③山光悦鸟性
④落日故人情
⑤更着风和雨
⑥以其境过清(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9分)
离开故土一转眼已是多年了,他乡的繁华却依旧未能融入情怀。儿时的情景犹在眼前闪影,故乡的山水人情,俱是鲜活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流失,故乡也愈发在心中眷恋了。城市在喧xiāo中苟延着,空气在雾霾中纷扰着,心情格外的抑郁。归来兮,游子,回归自然故乡,静享清净山水,无物欲之争,淡名利之远,才是快慰之人生。故乡,还能回到你的怀抱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眷恋(
)
喧xiāo(
)
苟延(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苟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苟延”选择正确的义项。(
)(2分)
A.姑且延长。
B.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C.勉强延续生命。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1)juàn
嚣
gǒu(各一分)
(2)流失
流逝(每空一分)
(3)A(2分)(4)拟人、对偶(每空一分)
3、名著阅读。(4分)
保尔一抬头,与陌生人那安详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他那双灰色的眼睛正在观察着保尔,他的目光十分坚定,一直凝视着保尔,这让保尔有些不自在。同时保尔也打量起这个陌生人,只见一件扣着整齐纽扣的灰色短上衣,紧紧贴在他那宽阔结实的后背上——衣服显然有些瘦。他的脖子又短又粗,整个人浑身充满力量,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
(1)上述选段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陌生人”指
(人名)。(2分)
(2)结合全书内容,说说“陌生人”对保尔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2分)
(1)奥斯特洛夫斯基 朱赫来 (2)示例: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4.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某学校将举行以“迎端午佳节,增爱国豪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用简洁的语言给“端午节”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4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投汨罗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王华在网上了解了“2017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相关信息后,写了下面的新闻稿,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4分)
5月30日,“2017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省秭归县开幕,【A】来自各地的游客、屈氏后裔及当地民众超过万余人齐聚屈乡秭归,缅怀“中华诗祖”屈原。【B】开幕式上开展了传统祭祀大典,以三献礼古礼祭拜屈原,并进行了传统的祭江仪式和龙舟赛。秭归是屈原的故乡,两千多年来,当地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端午习俗。
①【A】处画线句有语义重复的语病,正确的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B】处画线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正确的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2分)
(3)为缅怀先贤,追忆爱国情思,学校将于6月14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举行“屈子诗文朗诵会”,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提前两天拟写一份通知。(4分)
4.(1)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2)①删去“超过”或“余” ②将“开展”改为“举行”
(3)
通 知
各位同学:
我校将于6月14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举行“屈子诗文朗诵会”,请大家积极参加。
校团委
6月12日
二、阅读(65分)
(一)最后一次讲演(22分)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地鼓掌)
5.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和无耻的?(6分)
6.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7.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4分)
8.请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并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9.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请结合选段作简要分析。(5分)
5.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6.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7.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8.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原句是一个反问句,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它强调了“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这一观点,语气更为强烈。而修改句为陈述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9.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二)文学:另一种造屋(21分)
——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曹文轩
①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②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③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④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⑤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⑥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⑦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⑧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⑨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生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它们犹如一盏灯,导它们去远方。
⑩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中学读本》)
10.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在演讲过程中,曹文轩先生阐述了自己喜欢“写作——造屋”的原因,请分点概括。(8分)
12.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13.在第⑩段中作者写道:“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10.连用两个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展开蓄势。
11.①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②“写作——造屋”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③“造屋”是一次审美的历程,从中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④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屋子的庇护,“我”必须为他们建造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每点2分)
12.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灵魂”“精神”“心灵”三个方面进行铺陈,突出写作可以使我们“获得广阔的自由”,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
13.“我”建造的屋子(儿童文学作品)温暖过、庇护过他们,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老去的他们虽然离开了这些屋子,但是始终缅怀、眷恋着这方故土,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三)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22分)
乐
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指引自已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残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种的支持和动力。
③加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已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选文有改动)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5分)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16、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7、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字左右)(5分)
18.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5分)
14.示例: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15.示例:“浸染”的本意是沾染或逐渐感染的意思。在文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读者被书中的知识、道理、艺术等逐渐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16.示例: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粗浅了解作品内容,而且是漫游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和升华。
17.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励了无数人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了张海迪。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扬起生活的风帆,自学成才,成为时代的楷模。
18.①读书可以陪伴成长;:②读书可以获得知识;③读书可以愉悦精神;④读书可以增长才干;⑤读书可以陶冶情操;⑥读书可以提高修养;⑦读书可以丰富阅历;⑧读书可以启迪人生;⑨读书可以让我们有信仰。
三、作文(50分)
19、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
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