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20:28:00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⑴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俄倾风定云墨色,


,是鱼之乐也。
④满面尘灰烟火色,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飘渺孤鸿影。
⑵默写李白的《送友人》前四句。(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从今天开始,在每个日子里留下深情的划痕,让岁月珍藏起你美丽的情绪,那时,当上帝将你一生的日子从金属扣上xiè下来的时候,你的心中就淤塞太多的怅妄与悔愧,你就可以平静地告诉自己:我用左手索取,用右手布道,我的爱将被光阴juān刻,我的情将被岁月温习……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日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xiè(
)下  juān(
)刻  淤塞(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珍藏”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请将选文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否定句,不改变意:
。(2分)
3、名著阅读(4分)
(1)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
,女政委
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
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革命者在斗争中
,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4、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某班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探“和”之义】A组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12分)
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二:“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
(1)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分)
(2)古代辞书《广韵》解释“和”字意义说:“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这个意义也是自古以来使用最广泛的意义,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能列出几个与此相关的词语,并说明它表现了生活或个人的哪方面吗?(2分)
示例:心平气和,表现了个人气质。

【寻“和”之用】B组同学制作了以“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摘录了以下几则新闻。
一、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
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二、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一直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
(3)请为第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4)结合材料从“和”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为“和”宣传】
(5)为了践行“和”,彰显“和”,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C组同学开展“以和为贵”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拟写一个开头。(2分)
二、阅读(65分)
(一)北冥有鱼(18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北冥有鱼      
冥:
(2)怒而飞
怒:
(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4)
志怪者也
志:
(5)其正色邪
邪: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7、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3分)
8、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3分)
9.“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分)
(二)虽有嘉肴(17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
虽有至道
至道:
(2)
教然后知困
困:
(3)
能自反也
自反:
(4)是故学然后
是故:
(5)
能自强也
自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1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2分)
1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分)
15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分)
(三)大道之行也(15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选贤与能
与:
(2)讲信修睦
修: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4)男有分,女有归
分:
(5)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8、根据文中的内容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特点?(3分)
19、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陶渊明生活于黑暗战乱的东晋,因而幻化出了和平宁静、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本文中是否有当时社会的影子呢?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马说(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
(2)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2、用原文回答。(2分)
(1)千里马有什么特点?
??(2)“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
三、作文(50分)
25.请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①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⑴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俄倾风定云墨色,


,是鱼之乐也。
④满面尘灰烟火色,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飘渺孤鸿影。
⑵默写李白的《送友人》前四句。(4分)
①心忧炭贱愿天寒;②秋天漠漠向昏黑;③鯈鱼出游从容④两鬓苍苍十指黑;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谁见幽人独往来⑵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从今天开始,在每个日子里留下深情的划痕,让岁月珍藏起你美丽的情绪,那时,当上帝将你一生的日子从金属扣上xiè下来的时候,你的心中就淤塞太多的怅妄与悔愧,你就可以平静地告诉自己:我用左手索取,用右手布道,我的爱将被光阴juān刻,我的情将被岁月温习……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日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xiè(
)下  juān(
)刻  淤塞(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珍藏”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请将选文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否定句,不改变意:
。(2分)
(1)卸

sè(2)怅妄
怅惘(3)妥善地收藏(珍惜收藏)(4)因此我们不得不珍惜每一个日子
3、名著阅读(4分)
(1)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
,女政委
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
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革命者在斗争中
,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1)团委书记
丽达(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奥斯特洛夫斯基)
百炼成钢
4、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某班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探“和”之义】A组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12分)
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二:“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
(1)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分)
(2)古代辞书《广韵》解释“和”字意义说:“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这个意义也是自古以来使用最广泛的意义,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能列出几个与此相关的词语,并说明它表现了生活或个人的哪方面吗?(2分)
示例:心平气和,表现了个人气质。

【寻“和”之用】B组同学制作了以“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摘录了以下几则新闻。
一、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
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二、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一直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
(3)请为第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4)结合材料从“和”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为“和”宣传】
(5)为了践行“和”,彰显“和”,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C组同学开展“以和为贵”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拟写一个开头。(2分)
4、(1)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2分)
(2)和颜悦色,表现了一个人的态度。
和睦共处,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2分)
(3)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和平演说。(2分)
(4)中国“和”的理念必将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互动和深入融合中,推动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伟大进程。和平、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世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答案围绕“和”的思想与中国维护和平理念的关系来展开。(2分)
(5)示例:和平的年代,友善的相处。
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2分)
(6)提示:
(演讲开头法:故事开讲法,悬念开讲法,幽默开讲法等,开头要抓住听众的同时还要切合主题,新颖别致。)(2分)
二、阅读(65分)
(一)北冥有鱼(18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北冥有鱼      
冥:
(2)怒而飞
怒:
(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4)
志怪者也
志:
(5)其正色邪
邪: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7、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3分)
8、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3分)
9.“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分)
5.
(1)
同“溟”,海
(2)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悬挂
(4)
记载
(5)
同“耶”,语气词,呢,吗
6.(1)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7、【示例】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8、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9.
鲲鹏是有所倚的,非真正的“逍遥”。
(二)虽有嘉肴(17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
虽有至道
至道:
(2)
教然后知困
困:
(3)
能自反也
自反:
(4)是故学然后
是故:
(5)
能自强也
自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1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2分)
1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分)
15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分)
10.(1)
最好的道理
(2)
困惑(3)
自我反思(4)
所以
(5)
自我勉励
11(1)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2)《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本文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14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15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三)大道之行也(15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选贤与能
与:
(2)讲信修睦
修: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4)男有分,女有归
分:
(5)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8、根据文中的内容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特点?(3分)
19、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陶渊明生活于黑暗战乱的东晋,因而幻化出了和平宁静、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本文中是否有当时社会的影子呢?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6、(1)同“举”选拔。(2)培养。(3)以······为亲。
(4)职分,职守。
(5)兴起。(1空1分,共5分)
17、(1)在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2分)
(2)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2分)
18、答: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点1分,共3分)
19、答:有,作者拿当时现实社会和“大同”社会作对比,(1分)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1分)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窃横行、混乱不堪。(1分)(共3分)
(四)马说(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
(2)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2、用原文回答。(2分)
(1)千里马有什么特点?
??(2)“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
20.⑴通“饲”,喂养(喂)⑵ 鞭打(驾驭)⑶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 面对 21、??
(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22、(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4.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作文(50分)
25.请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①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