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③
,胡为乎中露?
④
,子宁不嗣音?
⑤
,波撼岳阳城。
⑥空山新雨后,
。
(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渡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缱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脚,令人神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pí( )邻 缱绻( ) 韵脚(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2分)
(3)文中“徜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悦目怡人”中,“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将它还原,应放在__________处。(只填字母)(2分)
3.名著知识积累。(4分)
(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以及
大问题。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
;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
。
4.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2分)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2分)
(2)仿照示例,写出诗中的成语。(2分)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成语:①
②
(3)请根据画面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4分)
(4)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设置的一个板块,请你再拟两个板块名称。(4分)例:诗人逸事
二、阅读(65分)
(一)桃花源记(2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来此绝境??
????????
(2)寻病终???
(3)屋舍俨然
(4)?仿佛若有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3分)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0.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4分)
11.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4分)
(二)小石潭记(2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卷石底以出(
)
(2)
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
(4)以其境过清(
)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
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4分)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16.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6分)
(三)核舟记(17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
(2)绝类弥勒
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八分有奇
有:
(5)石青糁之
糁: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9、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20、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5分)
三、作文(50分)
21.
请以“读
有感”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选择正确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体特征应鲜明。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安徽省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③
,胡为乎中露?
④
,子宁不嗣音?
⑤
,波撼岳阳城。
⑥空山新雨后,
。
(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君子好逑②道阻且右③微君之故
④纵我不往;⑤气蒸云梦泽⑥天气晚来秋(2)
①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②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渡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缱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脚,令人神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pí( )邻 缱绻( ) 韵脚(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2分)
(3)文中“徜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悦目怡人”中,“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将它还原,应放在__________处。(只填字母)(2分)
(1)毗 quǎn yùn (2)渡上 镀上 (3)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快乐;愉快 (4)B
3.名著知识积累。(4分)
(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以及
大问题。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
;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
。
(1)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
(2)傅聪
傅敏(每空一分)
4.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2分)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2分)
(2)仿照示例,写出诗中的成语。(2分)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成语:①
②
(3)请根据画面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4分)
(4)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设置的一个板块,请你再拟两个板块名称。(4分)例:诗人逸事
4、
(1)【示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他们的旷达胸襟吧。(2分)
(2)成语:①无可奈何(似曾相识)②折戟沉沙(2分)
(3)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分)
(4)
诗歌乐园
诗海拾贝
(4分)
二、阅读(65分)
(一)桃花源记(2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来此绝境??
????????
(2)寻病终???
(3)屋舍俨然
(4)?仿佛若有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3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0.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4分)
11.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4分)
5、(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3)
整齐的样子(4)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6、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7.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8.山洞口位于武陵的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9、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10.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11.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二)小石潭记(2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卷石底以出(
)
(2)
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
(4)以其境过清(
)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
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4分)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16.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6分)
12.(1)翻卷
(2)
约(3)
像蛇一样 (4)凄清
13、(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14.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15.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6.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三)核舟记(17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
(2)绝类弥勒
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八分有奇
有:
(5)石青糁之
糁: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9、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20、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5分)
17、(1)无不
,全部(2)像(3)赠送(4)同“又”(5)用颜料等涂上
18、(1)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2)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船。
19、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20、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三、作文(50分)
21.
请以“读
有感”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选择正确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体特征应鲜明。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