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阳区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礼记·礼运》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里面记载的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的历史变迁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宗法制的形成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井田制的瓦解
2、《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 B. 战乱导致社会倒退
C. 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 D. 统一已成时代要求
3、战国时期, 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 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 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 “夺淫民之禄, 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 打击( )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4、下表中所列言论,都强调了( )
言论 作者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 《杂著·三代至秦》
A. 秦朝制度创新 B. 秦朝法治严酷
C. 秦国崛起之因 D. 秦国奠定霸业
5、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6、南朝裴子野论及汉晋之流变时谈到,两汉之时“士庶虽分,而无华素之隔”,至东晋末年,“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大一统政治遭到破坏 B.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C. 佛教和道教势力兴盛 D. 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什么制度? (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皇帝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8、在《帝范》中,李世民数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析,离也”。据此可知,李世民( )
A. 强调了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 B. 凸显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反思了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 D. 实践了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
9、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
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
10、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
A. 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 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 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1、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
A. 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 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 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 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12、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海国图志》
13、1696年,康熙在《潮海》一诗中写道:“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纥塞,落日度联营”,这首诗记述的是清王朝与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 )
A. 大小和卓兄弟 B. 台湾郑氏政权
C. 准噶尔部 D. 沙皇俄国
14、17世纪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之所以让后人敬仰他,是因为他曾经率军队打败了()殖民者( )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
1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的领土。明朝设立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
A.行都指挥使司 B. 宣慰司
C.宣政院 D. 理藩院
16、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发展。孔子学院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这一宗旨秉承了孔子的下列哪一思想主张( )
A.“仁政” B.“和为贵”“和而不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爱”“非攻”
17、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18.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之所以选择“虎门销烟”主要是因为
A?要纪念林则徐的丰功伟绩?
B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C “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的禁毒决心
1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20、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
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21、从1913年开办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期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扶持国民经济发展
C.民族实业竞争优势明显 D.民族工业获得长远发展
2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里程碑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五四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五四运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同盟会成立大会
24.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5、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抗日时期的徐州会战中,并击败日寇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26、199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某城市的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见下图)“军旗升起的地方”应该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南昌 D. 广州
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
28、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上说:“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其中14年抗战开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29、《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一些东西的人们……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30、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6分,32题11分,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李贽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6分)
(3)分析明清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目的。并列举洋务派的三位代表人物。(5分)
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近代早期,洋务运动在工业化、近代教育和军事现代化上作出的贡献。(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中华民国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材料二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收回中华民族利益的具体事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中国走向民族独立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D 3.A 4.A 5.C 6.D 7.B 8.C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A 16.B 17.B 18.B 19.D 20.C
21.A 22.C 23.A 24.B 25.C 26.C 27.C 28.A 29.A 30.B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6分,32题11分,33题13分,共40分)
31、【(1)小题6分,(2)小题6分,(3)小题4分,共16分】
(1)孔子:“仁”与“礼”。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朱熹:“理”是万物的根本或“存天理 灭人欲”。(每点1分,共6分)
(2)李贽: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就是理)。黄宗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或“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或振兴工商业。(每点2分,共6分)
(3)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心学的影响。(每点2分,总分4分)
32、【(1)小题5分,(2)小题6分,共11分】
(1)目的: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抵抗外来侵略或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分)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每点1分,总分3分)。
(2)工业化:创办近代工业,答军事或民用也可;教育:创办近代新式学校或派遣留学生;军事:创办近代海军或北洋舰队。(每点2分,总分6分)
【(1)小题5分,(2)小题4分,(3)小题4分,共13分】
(1)观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让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3分)
证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精英着手建立多民族共和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2分)
(2)与美、英等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废除旧约,取消在华特权,签订新约;收回近代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每点2分,总分4分)
(3)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翻满清封建统治;有利于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或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有利于抵抗外国列强的侵略或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每点2分,总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