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寒假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寒假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3 19: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瓯海实验中学2012年(上)寒假学习质量动态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
3.请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等,不要遗漏。
4.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书写答案,答案要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祝你成功!
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语境及拼音填入恰当的汉字。(4分)
土地啊,她忠厚,温良,平和,广mào_______无垠又近在zhǐ_______尺。她是布衣的一部分,是粮仓的四柱和屋宇的根基。她沉默寡言,但慷k i________无疆。仿佛年迈的祖母,又像年轻的母亲,只要勤于播种,总会有所收获。土地从不虚伪骗人,从不背信弃义。土地就是土地── 一个ruì________智的永不撒谎的长者。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汉语滋养、化育、成长着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便留存着传承的根。于是,____________ ,学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四书五经;______________,艺人骚客如痴如醉地歌咏着佳词妙句;_______________,贩夫走卒俯仰穿行地演绎着故事传奇。
A.乡野坊间 B.书院亭榭 C.酒肆勾栏
3、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5)《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道出了李清照因情思难寄而万分憔悴;《卜算子 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 ▲ ”写出了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撒播芳香,寄寓了陆游孤高雅洁的志趣。
(6)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 ,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 。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如芳香醇美的酒,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 的《金色花》中,我们体会到温馨的母爱;从《木兰诗》中,我们体会到木兰的 ,从鲁迅的《 》中,我们了解到在误解和冲突中也能体现兄弟之情;从《咏雪》中,我们感受到了 的家庭氛围。
5、阅读小说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A 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
(1)A处人物是 (1分)
(2)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这样的轻生念头?这以后,他的人生走向如何?请分别用相关的情节概括回答。 (3分)
6、综合实践活动。(4分)
(1)读下面这则新闻,试给其取一个标题。(2分)
“我的美景在手机里,要看上我微博。”4月1日,温州网《草根播报》栏目,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组织了近30名网络名人、媒体记者、旅游达人,组成网络采风团,来到楠溪江茗岙、渠口等地,感受梯田油菜花、桃花春色的美景;走进田间地头,采访农户,感受新农村的魅力。微博播美景,成为此行另一道风景。
(2)上面这段新闻中,既出现了富有传统意蕴的“采风”一词,也出现了“达人”,“微博”等网络新名词,请任选一个词语进行解释。待选词语:给力 达人 微博 草根(2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缓慢的力量(13分)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②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③“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④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说:“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⑤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⑥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⑦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7、文章第一段引用作家麦家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慢”的含义。(4分)


9、下面的这则材料补充到文中哪段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4分)
莎莉文老师用极大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10、读了本文之后,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体验,说说你在“慢”中曾经收获了什么?(2分)

(二)幸福的珍藏(16分)
①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②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③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④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⑤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⑥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⑦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⑧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母亲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她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
11、题目“幸福的珍藏”的含义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①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②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

13、本文写“幸福的珍藏”,开头却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文章,请对“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29分)
(一)(4分)
上汝州郡楼①(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②,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注释】①汝州:今河南临汝,地处唐王朝的腹地。唐德宗建中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汝州沦陷,成为唐王朝军队与叛军争夺的战场。②边州:边塞城市。
15、诗的首句“黄昏鼓角似边州”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

16、诗的最后一句写道“伤心不独为悲秋”,联系全诗简要谈谈,作者的“伤心”除“悲秋”外还有哪些原因?(2分)

(二)《公输》 (13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① 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
③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_____▲______ ④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
18、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才美不外见 以牒为械
A. B.
于是见公输盘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子墨子九距之 楚王问其故
C. D.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3分)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文: ▲
20、墨子最后阻止了楚攻宋这场战争,请联系全文说说劝阻成功的原因?(3分)


(三)(12分)
二人并走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①)有老姥②遇劫于路,唱贼③,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选自《晋书》。②前秦苻(fú)融为冀(jì)州牧: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前秦,晋朝末年氐(dí)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牧,州的行政长官。②姥(mù):年长的妇人。③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二人并走 (     ) (2) 莫知其孰是(   ) (3)盖以贼若善走(   )
22、下列句中“之”所指代的内容和其他各项的“之”不一样的是(   )(3分)
A、能以径寸之木 B、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C、路人为逐擒之 D、忘路之远近
2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24、苻融的“二人并走”所采用的断案方法对你有何启示?(3分)


四、写作(6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尘不染的蓝天固然纯净而圣洁,但如果没有了云雾雨雪,未免少了几分生动与浪漫,显得有些单调、有些乏味。鲜花灿烂的春天固然缤纷多彩,但如果没有冬的冷寂和秋的肃杀,未免少了一些对比与变化,显得有些喧嚣、有些张扬。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生活平淡时需要一些波澜,身处顺境中需要一些磨练……生活的不同滋味——甜酸苦辣,我们都需要品尝;生命的斑斓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都渴望体验。因此,别样的滋味、不同的色彩,这些“另一种”会引起我们格外的关注,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请以“另一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得使用本卷阅读文段中的材料;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卷面书写5分: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
2.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3.卷面涂改杂乱,字迹潦草不清,使用涂改液涂改带等涂改工具,酌情扣1—2分。
4.严格控制3分或3分以下的评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⑴袤 咫 慨 睿 (4分,每字1分)
2. B C A
3.(8分)(1)背灼炎天光 (2)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濯清涟而不妖⑤人比黄花瘦 只有香如故⑥例: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来时新社(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者,则该空不得分。)
4.(4分)泰戈尔 孝顺或深明大义 风筝 温暖或和谐或愉快
5.(4分)⑴A处人物是保尔。(1分) ⑵当时保尔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又找不到工作,内心深感绝望,于是产生了这样的轻生念头。(1.5分)此后保尔重新振作起来,尽管双目失明,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创作。(1.5分,如用“积极向上”之类不涉及具体内容的文字作答不得分)
6.(1)微博播美景(意思对即可)
(2)给力——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草根——是指来自民间的,基层的或指非主流、非正统的。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3分)
7、(3分)文章借用作家麦家十年推出两部小说这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例和他的话来引出“缓慢是有力量的”这个论点,进而引出下文。
8、(4分)“慢”是深思熟虑、构思妥当;“慢”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慢”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慢”是执著坚定、沉着从容;“慢”是一种悠闲的情趣,厚重的品格。(只要答出四点就给满分)
9. 补充到第6段最合适。(2分)因为这则材料是写莎莉文老师执著、坚定、沉着地引导海伦·凯勒,最终取得了成功,而文章第6段恰恰就是谈慢的这种力量的,其他段落都不是在谈这个问题。(2分)
10、(2分)略
(二)(16分)
11.(1)指母亲珍藏的东西能引起母亲对过去生活的幸福回忆;
(2)母亲珍藏着生活的片断,在回忆曾经的平凡的时光、关心儿女的工作或生活中感受幸福。(本题4分,每点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12.①运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急风骤雨”、“淋漓”“泛滥”“逐个角落接着”等词,写出了母亲在夜深雨漏之时孤独无助的境遇;同时,“不愿打电话”可见母亲怕惊扰了我们的睡眠,突出母亲关爱子女、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的品质。(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②运用比喻,将儿女们眼中的“曾经的时光”比作“朦胧的纱”,把母亲记忆里的“曾经的时光”比作“清晰的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母亲对过去时光的点点滴滴的珍视,表现了母亲对亲情、友情的重视,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1)由日历写到岁末,表现岁月流逝,引出下文写年老的母亲对过去生活的珍视。
(2)写母亲收藏日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能表现母亲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本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1.关心子女(接“我”的电话时,总是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2.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善良、坚强(宁愿独自一人面对夜雨屋漏,也不愿给儿女添麻烦);
4.重视亲情、爱情、友情(珍藏日历及记录了爱情、生活经历的旧物);
5.勤劳(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
6.好学(在老年大学学绘画,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水平提高很快)。
(本题4分,答出其中3点并说明理由即可得满分)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4分)
15.萧条,纷乱,悲凉。(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作者“伤心不独为悲秋”,更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悲伤。(2分,大意对即可;国家〈或社会、百姓〉和个人的原因各占1分。)
(二)(13分)
17.(4分)①表示多次 ②通“御”,抵挡 ③ 入侵 ④即使
18.(2分) B
19.(3分)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我不说。
20.劝说很讲究技术,以理服人;让楚王明白宋国有足够的实力(写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满分)
(三)(12分)
21.(3分)①跑 ②谁,哪个 ③善于或擅长
22.(3分)C
23.(3分)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
24.(3分)苻融用验跑的方法查清了事实,可谓深入了解,细致观察,将案情弄得水落石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应该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能得出真相。
四、写作(60分)
25.略。参考温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文评分标准与规则。
2012.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