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时作业: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在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个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关汉卿是该剧种最著名的戏剧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二黄腔和西皮腔为主要声腔,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该剧种后来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之所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因为它( )
A.篇幅很长,共120回
B.贴近生活,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D.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人物达700多人
3.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C.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4.下列小说章节的标题,出自《红楼梦》的是( )
A.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D.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5.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一情节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 ( )
A.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
C.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D.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6.清代红学家诸联评价《红楼梦》:“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笔臻灵妙,使人莫测。”诸联评价的是《红楼梦》的( )
A.思想性 B.艺术性 C.社会意义 D.科学性
7.昆曲是我国一种影响较大的剧种,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昆曲剧目的是( )
A.《牡丹亭》 B.《长生殿》
C.《窦娥冤》 D.《桃花扇》
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清朝时期经徽调、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9.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10.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1.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笔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
B.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3.清代乾隆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与其他剧种接触,兼收昆曲等地方戏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等。乾隆八十大寿时,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新剧种。这说明( )
A.乾隆皇帝独宠徽班
B.文化重心完成南移
C.徽商重视艺术发展
D.戏曲在融合中创新
14.现今,京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媒介。其前身是( )
A.昆曲 B.秦腔
C.徽调 D.京调
15.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16.《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即 ( )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材料二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摘自《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材料二中提出的读《红楼梦》的“重要视角”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读《红楼梦》的益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该小说取材于什么历史事件?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19.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明清小说和戏剧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共同点的成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明清时期,观看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主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清朝时期,京剧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了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后来京剧逐渐走向世界。
2.C
3.C
4.D
5.B
6.B
7.C
8.C
9.B
10.D
解析: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故选D项。
11.D
12.C
13.D
14.C
15.C
16.D
二、非选择题
17.(1)因为《红楼梦》是清代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3)读《红楼梦》可了解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知道封建礼教的罪恶,认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还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8.(1)不能将小说简单地作为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西游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
(3)“佛祖”代表封建统治者,“大圣”代表不甘遭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反映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
19.共同点:明清小说和戏剧在思想内容上都反映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主题;在时代背景上都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原因:这是由明清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政治腐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产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