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时作业: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朝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朝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繁荣
D.“交子”开始使用
3.宋代汴京最繁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发展带动娱乐活动的兴盛
4.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但这一时期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国家繁荣,社会安定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5.“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据材料判断,这幅传世名画应该是 ( )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 C.《宋代蹴鞠图》 D.《货郎图》
6.宋代汴京最繁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计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发展带动娱乐活动的兴盛
7.下图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杰出的杂剧作家代表 ④它形成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北宋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9.宋朝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市的繁荣 ②统治者大力提倡 ③商业的繁荣 ④市民阶层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过中秋节赏月 ④去“夜市”吃夜宵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巨著。我们能从书中查阅到的史实,应该在下列示意图中的哪一时期 ( )
12.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品位,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他是( )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
13.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他”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14.某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宋朝休闲生活”的征文比赛,下列可选为写作素材的是( )
A.勾栏观杂技 B.杯酒释兵权
C.观赏《窦娥冤》 D.学唱元曲
15.唐以前“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自唐始歌者与舞者才“稍稍相合”至“元人造曲,则歌者舞者合作一人……谓之杂剧”。可见,杂剧( )
A.出现于唐朝以前
B.延续了歌舞相互分离的特点
C.流行于盛唐时期
D.是对歌舞艺术的沿袭与创新
16.《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开封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逛的地方是( )
A.蕃坊 B.瓦子 C.榷场 D.草市
17.在明朝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元朝著名杂剧家包括( )
①关汉卿 ②马致远 ③郑光祖 ④白朴 ⑤王实甫 ⑥苏轼 ⑦李清照 ⑧辛弃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⑤⑥⑦⑧ D.①⑥⑦⑧
二、非选择题
18.宋元时期,不仅都市繁华,而且在文学发展史上树立起了宋词和元曲这两座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做买卖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制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商品可以在白天、夜晚交易,三鼓以后还有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二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瓦子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另外有人记载瓦子时说,“内有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旧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材料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材料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材料五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经济景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瓦子的主要特点。材料一中的经济景象与材料二中瓦子的出现有何联系?
(3)材料三和材料四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的词风有什么不同?
(4)写出材料五中史学作品的作者和体裁。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19.读图,回答问题。
(1)这幅图片可能是哪个朝代哪个都城的平面图?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个平面图,你认为这个朝代有哪些以往朝代都城所不具备的特点?
(2)宋代社会生活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20.节日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人改变了以往自给自备的节日消费习惯。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石榴、蒲叶、艾草、时令水果等,像粽子这样的节日象征物也在市场上购买。北宋文学家宋庠还描述了寒食节的各种活动:酒市上弹奏管弦卖酒;陆地上斗鸡、踢球、吹箫;水面上竞船、击鼓、弹笳。热热闹闹,一派繁荣景象。原来仅用于军事上的纸鸢成为清明节的娱乐活动——放风筝,并由宫廷逐渐扩展至民间。
在宋代民风民俗以及市民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节日市场更强调好吃、好喝、好看和好玩,这为各类文化娱乐发展提供了依据和空间。
——摘编自张金花等《历史视阈下的经济
与文化——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探析》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对应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对应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对应括号内画“○”。
①宋代节日习惯、习俗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 ( )
②宋人过节从市场购买饮食主要是因为宋代水陆交通方便。 ( )
③宋代的节日更加市场化。 ( )
④宋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求。 ( )
(2)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看,北宋茶坊营业很早,东京已经有了夜市,酒肆、瓦市不管风雨寒暑,昼夜营业。由此可见,东京商业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气象万千。
2.B
解析:
依据材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材料反映了当时夜市已经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与材料无关;D项“交子”开始使用是在四川地区。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3.D
解析:
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材料体现了D。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在此背景下,豪放派和婉约派词人的作品中都有忧患意识,都流露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5.B
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材料中“音乐、杂技活动”“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体现了宋代娱乐活动兴盛,故D符合题意。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杂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关汉卿是杰出的杂剧作家代表,杂剧形成于宋代。④错误,故选A。
8.B
9.B
解析:
随着城市和商业的繁荣,宋朝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城市中出现了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子。故选B项。
10.C
11.D
12.B
13.C
14.A
15.D
16.B
17.A
解析:
元朝,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其中关、马、郑、白四人,在明朝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二、非选择题
18.(1)景象:经济繁荣(或商业繁荣)。特点: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场所限制;有了专门的商业街市等。
(2)特点:自由聚散,文娱活动与商业活动相结合;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形式丰富多彩等。联系: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促进了瓦子的出现。
(3)作者:材料三:李清照;材料四:辛弃疾。词风:李清照词风婉约、细腻、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
(4)作者:司马光。体裁: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5)文学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要学习这些名人为国建功的抱负,同情人民疾苦的优秀品质。宋元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要传承古典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言之有理即可)
19.(1)北宋;开封。图中出现了瓦子。宋代出现了夜市和早市,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2)①民族因素: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大大丰富了中原文明。②经济因素: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重心南移。③政策因素: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动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
20.(1)①√ ②○ ③√ ④×
(2)我们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但珍惜民族传统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也不是要回到过去。我们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弘扬、宣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