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时作业: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但古印度没有留下任何史书。近代印度考古研究者通过查阅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先后找到了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遗迹。这部中国古代著作可能是( )
A.《诗经》 B.《史记》
C.《汉书》 D.《大唐西域记》
2.唐朝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大食 B.天竺 C.日本 D.新罗
3.下面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4.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5.202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70周年,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唐朝时印度被称为波斯
B.大昭寺是玄奘游学时印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6.日本曾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到唐朝,他们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B.到唐朝旅游观光
C.宣传日本文化 D.与唐朝交换商品特产
7.期中唐朝时,在所有的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新罗的各项制度也模仿唐朝。新罗位于( )
A.今印度 B.今朝鲜 C.今新疆 D.今西藏
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9.释读历史地图是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下图所反映史实相关的是( )
A.《汉书·张骞传》 B.《唐大和上东征传》
C.《大唐西域记》 D.《西域考古记》
10.“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12.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13.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遣唐使”来华
14.唐代两位高僧不忘“西行”和“东渡”的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5.回顾历史,唐朝时曾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蔡伦
16.“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对联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越南
二、非选择题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如图一)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玄奘到佛教发源地 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 。(填序号)?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钱币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D
5.D
解析:
印度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波斯是对今天伊朗的称呼,A选项错误;大昭寺在西藏,是中国的寺庙,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B选项错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西汉末年,C选项错误;《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取经归来后,在长安口授,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故选D选项。
6.A
7.B
8.D
解析: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等文化传播到中国,鉴真东渡将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日本,这体现了双向交流的特点。故选D。
9.C
10.D
解析:
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
11.D
解析: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图中的两枚钱币可以看出唐朝钱币对日本钱币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
12.B
解析: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13.A
14.C
15.B
16.B
二、非选择题
17.(1)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8.(1)对外交往频繁。② ④
(2)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海陆交通发达。
(3)日本文字是借助中国汉字发明的;日本大化改新是借鉴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的改革;日本京都建筑仿照唐都长安的样式;日本的服饰也受唐朝服饰的影响。
(4)增强自身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