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电阻课时练
1.由欧姆定律I=导出U=IR和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R=知,导体的电阻由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C.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
D.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电阻越大,其两端电压越大
2.(多选)如图L11-2-1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L11-2-1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C.a代表的电阻丝阻值小于b代表的电阻丝阻值
D.图线表示两个电阻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3.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 )
A.横截面积大的地方
B.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C.同时熔断
D.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4.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
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多选)温度能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如图L11-2-2所示的图像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
图L11-2-2
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6.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的阻值最小的是
( )
图L11-2-3
7.有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
A.
B.10000R
C.100R
D.
8.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温度较高.已知一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0.5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1
A;则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
( )
A.0.5
A
B.0.6
A
C.0.8
A
D.1.2
A
9.有两段导体,其电阻分别为R1和R2,当R1两端的电压是R2两端电压的时,通过R1的电流是通过R2电流的3倍,求两段导体的电阻之比.
10.如图L11-2-4所示是两个不同电阻的I-U图像,图像①、②表示的电阻阻值及两电阻串联或并联后的I-U图像所在区域分别是
( )
图L11-2-4
A.①表示小电阻,并联后的图像在区域Ⅲ
B.①表示大电阻,串联后的图像在区域Ⅰ
C.②表示小电阻,并联后的图像在区域Ⅱ
D.②表示大电阻,串联后的图像在区域Ⅲ
11.如图L11-2-5所示,长方体金属块边长之比a∶b∶c=3∶1∶2,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设金属块的电阻率不变)
( )
图L11-2-5
A.I
B.2I
C.
D.
12.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L11-2-6中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L11-2-6
A.B点的电阻为12
Ω
B.B点的电阻为40
Ω
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
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
Ω
13.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则发生短路处距A地有多远?
14.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具有很大的电阻.经实验测得髓质的电阻率为ρ=8×106
Ω·m.某生物体中的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看作高为20
cm、半径为4
cm的圆柱体,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100
V时,该神经开始发生反应,则引起该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最小电流是多少?
答案
1.A
2.AC
3.B
4.C
5.CD
6.A
7.B
8.C
9.
10.D
11.D
12.B
13.12.5
km
14.0.31
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