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一、预习回顾,再现回忆。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现在正是我们大连的春天,天气暖和,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气温都有所差异,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气温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找一下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的位置?(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现在我们想了解曾母暗沙2011年4月7日至10日最高气温变化情况,需要做成什么样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曾母暗沙2011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信息。
提问:这是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漠河县2011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同学们从图上了解到这么多信息,那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那老师想更清晰的比较两个地方同一天最高气温的差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比较方便。
二、揭题定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曾母暗沙、漠河县2011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1.特点2.作用)
三、质疑讨论,全身投入。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1.自主探究2.同桌交流3.汇报)
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有两条折线;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个城市的图例。
(2)小组合作,比较两个城市每天的最高气温,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A.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B.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C.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D.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四、展示运用,乐而好学。
看来同学已经会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了,那我们赶紧学以致用,北京2012年国庆期间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大家看下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学生自主看图理解。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
问题1: 问题2:
那张老师这个国庆要去北京,你对张老师的穿戴有什么建议吗?
除了统计气温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班级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多个人的阶段成绩,班级学生的体检状况等。
书85页练一练1.
五、概括评价,激励怡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除了老师刚刚举得例子,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销售,金牌,股市)
(反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六、教学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条折线
变化趋势
便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