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最苦与最乐》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07: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招揽
契约
监督
排解
循环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
寨子
竹篾
简陋
修葺
lǎn


jiě
xún
shì
kuò mǐn zhài miè
lòu

驿路
翻译
色泽

扛着
杠铃
水缸


kánɡ
ɡànɡ
ɡānɡ
1.莫过于。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3.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4.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莫若
契约
达观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
课文标题能不能改成《苦与乐》?为什么?
不能。因为改后的题目宽泛。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和极致表现。而且文章紧紧围绕“最苦和最乐”来阐述,并没有浮泛谈“苦与乐”。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
②人生什么事最快乐?
③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个部分:1-3为第一部分
4为第二部分
5-6为第三部分
作者是如何过渡衔接的?
用了两个过渡句: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然则”
细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应尽的责任未尽
细读第4段,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细读第三部分,思考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结论是什么?
引用名言:孟子、曾子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区别?
“卸却”责任是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是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
“解除”责任是说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请同学们来找一找,文章哪里用了事实论据,哪里用了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第2、3段;道理论据:第4-6段
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道理论证:(第4、5、6段)。
②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2、3段)。
③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那么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你知道哪些关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和名言警句。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拓展阅读:《享福与吃苦》《常存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