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长沙》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4 10: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初读
鉴赏诗歌流程
流畅诵读
理解文意
理解感情
背诵玩赏
体会韵味
知识积累:注音
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
遏è
橘jú
霜shuāng
浮fú
流畅诵读
注意字音和断句
知识链接1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沁园:东汉明帝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相传《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知识点链接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 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 勃发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 情在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限遐思……
理解文意
知识链接3:
把握诗歌鉴赏技巧
推敲词句
捕捉意象
体会音韵
展开想象
知识积累:释词:
怅:
沉浮:
峥嵘:
指点: 
粪土: 
遏:
失意。文中表达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情。
指盛衰。
山势高峻的样子。不平凡,不平常。
评论的意思。
用做动词,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阻止。
携:带领。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水浅。
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指大军阀,大官僚。
识记:“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缠绵宛转
恬淡宁谧
清新优美
悲凉慷慨
沉郁激愤
雄浑壮阔
知识积累:常见的意境:
上片,一个重要的动词领起意象
动词:看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
雄鹰、游鱼、万物、霜天
比较:枯藤、老树、昏鸦、瘦马
生机勃勃 昂扬奋进
凄凉悲壮
理解感情
毛泽东将“寒秋”写得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同一。作者咏秋的旨意在于: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竞”字。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豪迈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自然景物
角度 景 状态
山红
水绿
鹰击
鱼翔

动静






点--面
秋色绚丽
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看-怅-问
写景
抒情

归纳概括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
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
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
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
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
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
把握内容注意关键词语
下片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写景
|

记事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革命青年
年轻
有才华
奔放热情
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蔑视反动军阀
-------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表层意思:
深层意思:
水中搏击
革命风浪中搏击
谁主沉浮?
回答:
(言志)
中流击水:
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名词。此处象征了作者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激励了革命青年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发扬革命精神。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背诵玩赏
体会韵味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时间、地点、人物
见景—生机勃 勃之景
生情—济世沧桑之情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追忆—当年革命盛景
感怀—往昔壮志豪情
过渡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中心思想: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俯瞰:鱼翔浅底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江面千帆竞发的
热闹场面
换成“飞”?
写出飞鹰的雄姿,矫健有力
换“游”?
写出游鱼的从容自如
色彩绚烂的
湘江秋景图
感慨万千,“怅”——“问”,
提出领导权问题,突出了词人
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下片,也有重要的动词。
“忆”领起的语句,流露出作者无限怀念之情。在橘子洲上词人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聚会、游览,度过一段难忘的不平凡岁月。
“恰”领起的语句
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己任、充满壮志豪情
的革命青年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
的革命豪情。
结尾说明了什么?
革命青年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当主宰
宇宙!——巧妙回答了前面的问题。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赞歌。
豪放派词风 大开大阖 一气呵成 吞月吐星
既有壮采的奇观 ,又富深广的内涵豪语而以蕴藉出之,不是粗率,而是妩媚骤驰而间以顿挫摇曳,不是滑润,而是错综,是力与美的融合,豪放与妩媚的结合,壮美与优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