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考试顺利 ★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廓(kuò) 谦逊(xùn) 彳 亍(chì chù)长歌当哭(dāng)
B.方遒(qiú) 屠戮(lù) 愤懑(mèn) 嘉言懿行(yí)
C.鲰(zōu)生 彘(zhì)肩 攒射(cuán) 生杀予(yù)夺
D.殒身(yǔn) 颓圮(pǐ) 箕踞(jī jù) 涕泗交流(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涟漪 踌躇 气势磅薄 诎诎逼人
B.萧瑟 寂寥 张灯结彩 星辉斑澜
C.尸骸 作揖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D.夜缒 诽红 黯然失色 博闻强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11年春运于近日落下帷幕。 本月25日,全国铁路旅客运送量达到209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② ,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透露,“平顶山天价逃费案”的再审开庭将进行现场直播,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③功夫明星李连杰被传加入新加坡国籍一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虽然有些网友们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在今天这种事情也 。
A.截止 日前 无可厚非 B.截至 日前 无可厚非
C.截至 目前 无可非议 D.截止 目前 无可非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
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
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
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利比亚局势目前尚不明朗,为了尽快将尚在该国的我国公民接送回国,中国民航局今天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大规模运送任务。
B.美国国家安全局凭借20世纪40年代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签署的《五国情报交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监控系统,具备全面监听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著名非官方影评人周黎明认为,《国王的演讲》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反映了美国好莱坞对纯美国式影片的不自信。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魔戒》这部电影我可没看,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C.人言可畏吗 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D.上课铃已经响了,可教室里还空着五、六个座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9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造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眬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7.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
A.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B.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8.第二段画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D.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 :执掌
B.客有过主人者 过 :拜访
C.天下害之 害 :陷害
D.威震主者不畜 畜 :容纳
11.下列句子全都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在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四、(26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3分)
译:
(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3分)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15.填空。(12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撑着油纸伞,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5)己所不欲, 。(《论语》)
(6)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7)《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的小说家 。
(8)沉默呵,沉默呵,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a.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b.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6.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2)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17.文中第三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6分)
18、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它给人什么感觉?(4分)
19.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六、(10分)
20.烛之武临危赴难,只身入秦,能言善辩退秦师,请结合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根据上联,对出下联。(4分)
上联:巧舌三寸,退秦师十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汉字的构成特点,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分)
拗 拥 驽 痘 绑 抢 扬 痱 织 抓 择 腿 扶 脸 肺 纺 缚 拍
答:
22.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继“嫦娥1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将于今年升空。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神舟飞船,与“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9月,两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在嘈杂、凌乱的屋子里翻唱汪峰的《春天里》。沙哑沧桑的声音让这段视频走红网络,网络转载破两百万。“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很多网友都被他们的经历和歌声中的苍凉所触动。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有过相似或者类似的经历,“旭日阳刚”的执著是他们所没能坚持的,“旭日阳刚”的今天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很多人都在找寻、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春天”。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也生活在自己的“春天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请以“活在春天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有关的经历或对此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三、(9分,每小题3分)
10.C(害:痛恨,忌妒)
11.D(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12.B(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人。)
四、(26分)
13.(6分)(1)(3分)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更”“徙”“且”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2)(3分)(假如当初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臣子没有因叛乱被诛灭的灾祸。 “乡使”“裂土”“亡”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叛乱被杀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14、(8分)(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1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15. 填空(12分,每空1分)
(1)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彷徨在悠长、悠长 一个丁香一样的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勿施于人 (6)大礼不辞小让 (7)狄更斯
(8)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18分)
16.(4分)(1)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2分)
(2)人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时候要学会在历史中寻找出路(或:历史可以成为人心灵的圣地)。(2分)
17.(6分)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1分)
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2分)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景与情)(2分)
18.(4分)(1)幽雅、恬静、优美、古老、纯朴、生动。(2分)(只要答出4点,即得2分) (2)引人遐想、恍如隔世、多情。(2分)(只要答出2点,即得2分)
19.(4分)(1)对比关系;(2)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作者别样的思绪:感现实之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熨帖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具体的对比关系2分,思绪情感2分)
六、(10分)
20.(4分)答案示例 蛇矛八丈,却魏将千名
21.(2分)上面汉字的字义和读音分别与部首代表的意义和声旁有关。(上面形声字的字义与形旁代表的意义有关,读音与声旁代表的韵母有关。)(答出形旁1分,声旁1分)
22.(4分)答案示例 “天宫一号”今年升空 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
(答出“天宫一号”今年升空,得2分;答出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得2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七、作文(60分)
23.(60分)参考2011年高考湖北作文评分标准。
(一)立意参考:①“活在春天里”这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结合材料学生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到其象征意义——“看到希望”、“执著追求”、“要有梦想”、“敢于抗争”等;②要求考生结合自己或社会生活谈谈认识、看法。
(二)本次作文模拟广东高考作文形式,采用材料+命题的模式,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旭日阳刚”奋斗的事迹,阅读没有隔阂感。材料引出作文题目:“活在春天里”。学生必须在理解完材料的基础上仔细审读标题。这是个蕴含着比喻含义的题目,学生要明确春天的具体含义,指向哪个明确的内涵,从而确定自己的写作角度和内容。然后要突出“活在”二字,不可以抛开“活在”而单单抒写对于春天的感悟,否则偏离题意。
春天可以指理想、梦想、信念、追求……也可以从春天的季节特点入手,写春天是温暖的,温馨的,和煦的,充满阳光的,让人有踏实和安定感的,让人觉得充满希冀的……
活可以理解为找寻、激励、坚持……其实就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就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充满希望的生存方式。
所以,题目可以解读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也在为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打拼着,生命因为如此而充实,而充满阳光。 “而这样的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有”则从选材上打开时空的限制,古今中外已然未然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可以回忆一段过去的美好生活,可以抒写现在的温馨日子,当然也可以展望未来的阳光旅程。
行文过程中要结合整个文题,写出一种生存在春天之中的积极人生。比如写春天——理想,可以写因为理想的指引和激励,即使前路坎坷,也走得无怨无悔乐观坦然。
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提问,本次作文可以回答 “怎么样”,解决如何“活在春天里”,也可以阐明“为什么要活在春天里?”或“活在春天里会怎样?”角度比较灵活。
(三)学生作文分析:(参考)
优点:1.基本可以写满800字。不少学生能够突破1000字。
2.素材基本杜绝陈旧不堪的历史素材,学生能关注时事,并写进自己的作文。
3.文体多种,语文有优势的学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灵活的好作文,而不是基于呆板的考场作文。
不足:本次作文暴露出这一届学生在作文上的很多问题,要扭转这一届的作文大势,任重道远。
1.审题亟需加强。不少学生直接抓住材料里的任意一个词语就开始展开写作,结果离题千里。比如仅仅涉及 “坚持” , “执着”。
2.结构陈旧呆板。相当比例的学生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使作文缺乏生气,甚至导致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失分严重。比如写“活在春天里”需要“执着”,接着全部笔墨都在写“执着”, “春天”无影无踪。
3.素材匮乏单调。议论文中的素材非常稀少,或者干脆一例使用到底。
4.内容空洞幼稚。记流水账般,写自己成长每个阶段都活在春天里,凑满800字收工。或者整篇作文缺乏重点,东拉西扯。
5.无视考试规则。这一次作文,很多学生直接袭用试卷阅读部分和作文材料部分的人物作文素材,或者直接把实用类阅读压缩成自己作文的主体,自己的积累和思考几乎为零。
6.书写不容乐观。卷面情况比较潦草,粗糙,难以辨认,并且这种情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四)今后备考方向:
1.强化审题训练,迈好关键第一步。
2.重视作文结构,通过优秀例文,引导学生采用灵活的结构行文。
3.做好素材积累,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搜集整理,使作文内容充实起来。
4.抓好书写训练。
5.强调考试细节。用笔,用例等原则上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