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24 What a Mess!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根据图片简单复述故事;灵活运用“… made ...”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字母组合“ss”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一家人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东西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和爱清洁的好习惯。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人物图、图片(dress, jam, scarf, lorry, birthday card, mess)、词卡和句卡(见检查理解环节)、字母卡(见拼读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理解故事标题
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标题,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个房间的图片(整洁的房间和脏乱的房间),与学生互动,然后自然过渡到看图将故事环节:
Look at the pictures.
Which room do you like? Why/Why not?
Is your room a mess?
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room is a mess?
One day, the family made a mess. What did they do? Let’s learn the story What a Mess.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的不同心情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每人亲手做了什么以及最后一幅图的杂乱场面。
(Picture 1)There was a DIY show.
Everyone made something.
What did Mum make?
She made a dress.
(Picture 2)What did Dad make?
He made some jam.
He tipped out the jam but it went all over the table.(动作演示)
(Picture 3)What about Chip and Biff?
Chip made a scarf. (指向Chip)
The scarf looked warm.
Biff made a lorry. (指向Biff)
(Picture 4)Do you like Biff’s lorry?
Kipper was busy too.
He made a birthday card.
(Picture 5)Everyone went outside.
Look at the table.
Was it tidy?
No, it was a mess.
Everyone made a mess.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要注意最后一幅图“Everyone made a mess!”的语气语调。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2-3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可笑且无奈的语调读“Everyone made a mess!”。
(3)放录音,每幅图请几位学生模仿,看谁模仿得像。
4. 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全班集体朗读。
(2)小组朗读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朗读一遍故事,比比哪组读得好。
(3)个人朗读。请几名学生上台独立朗读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朗读困难或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运用“... made …”句型复述故事
(1)连线
教师将Mum, Dad, Biff, Chip, Kipper的图片纵向贴在黑板左侧,dress, jam, scarf, lorry, birthday card, mess的图片打乱顺序后纵向贴在黑板右侧,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连线。问题可参考:
What did Mum make?
What did Dad make?
What did Chip make?
What did Biff make?
What did Kipper make?
What did everyone make?
(2)图文配对
教师事先准备好词卡:Dad, Mum, Chip, Biff, Kipper, everyone, a dress, some jam, a scarf, a lorry, a birthday card, a mess,made(6张)并随意贴在黑板右侧。
分别请6名学生上台选择合适的单词或短语组句子,并贴在相应的图片右侧。教师
可先做示范,如:Mum made a dress.
6. 复述(Retelling):加深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片和文字表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3-4人小组,组内进行接龙复述,然后请一两名学生独立复述整个故事。
7. 讨论(Discussion):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结局展开讨论
教师围绕故事结局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作答。问题可参考:
What should they do? (BQ: Should they tidy up the mess?)
Who do you think should tidy up the mess?
If you make a mess at home, will you tidy up?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如学生表达有困难,教师可用简单的问题进行提示。
8.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ss”的拼读规律
(1)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含有字母组合“ss”的单词:dress, mess。
(2)拼读游戏:
教师提前准备以下字母卡:c, l, a, g, k, i, u, e, m, p, r, o, ss等。
教师选几名学生上台,每人发给一张字母卡。
教师说出以下单词,如:class, glass, kiss, guess, miss, pass, cross,让学生站队组词。
9.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自制一样喜欢的物品,然后写一写,如: I made a boat.
(3)抄写一组含有字母组合“ss”的单词:dress, mess, class, glass, kiss, guess, miss, pass, cross等。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拼读教学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能否根据图片说出故事人物所做的事情;能否灵活运用“… made ...”的表达方式;学生是否感受到了一家人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东西的氛围;学生是否意识到要主动承担责任、热爱清洁。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导观察图片并说出故事人物在做什么。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学生朗读和小组讨论时,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倾听。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语音和肢体语言是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