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Good English)1a Lesson 27 Big feet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典范英语(Good English)1a Lesson 27 Big feet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典范英语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1-04-17 07: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Lesson 27 Big Feet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表演故事;能熟练运用“Is it a…”句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一家人看到脚印后的反应,想象故事人物猜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故事的乐趣;在故事中树立自信,敢于表达自己。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动物图片、动物脚印图片、故事图片、单词卡(monster, dinosaur, giant)、句子卡片、硬纸板制作的大脚印、动物玩偶(dog/cat/snake/spider/goldfish/rat)。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展示雪地上的脚印图片,引入故事情境
(1)教师通过PPT展示雪地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并将脚印图片和对应的小动物图片打乱顺序分两列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将小动物与其对应的脚印进行连线。
It was snowing. There were a lot of footprints on the snow. Whose footprints were these?
Was it a cat? Was it a dog? Was it a duck?
(2)展示故事中雪地里的大脚印,通过教师的话语与问题导入故事:
Look, what big feet! Whose feet were they? Let’s read the story and find it out.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看到大脚印后的反应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看到脚印后的反应,体会故事人物猜测的过程,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
(Picture 1)It was a snowy day.
The ground was full of snow.
Chip opened the door.
What did he see? (教师指向雪地上的大脚印)
He saw some big footprints!
What big feet!
“Come and look at this,” Chip called.
(Picture 2)“Come and look at this,” Chip said.
Biff came out. (教师指向Biff)
She saw the big footprints.
What big feet!
“Is it a big monster?” she asked.
Do you think it is a big monster?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请学生自由作答)
(picture 3)“Come and look at this,” Biff called.
Who came out?
Kipper came out. (教师指向Kipper)
What big feet!
“Is it a big dinosaur?” he asked.
(Picture 4)“Come and look at this,” Kipper called.
Mum came out. (教师指向Mum)
What big feet!
“Is it a big giant?” she asked.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Is it a big giant?
(Picture 5)“No. It is Dad.”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注意在表达不同状态时的语气变化,并重点模仿“monster, dinosaur, giant”等较难的单词。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2-3遍。要求学生逐句跟录音指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读出感情。
(3)放录音,每句请几名学生模仿,比比谁模仿得像。教师要做出示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状态读出不同的语气。
4. 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语言基本功。
(1)全班朗读。老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两遍,然后对难词进行专项示范朗读。
(2)比赛朗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比赛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Chip、Biff、Kipper、Mum和Dad,分角色朗读故事。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图片排序
教师提前打印好故事图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一侧。
教师针对故事人物的出现顺序提问,请学生每回答一个提问后就从黑板上找出对应的图片,顺次排列。
Who came out and saw the footprints first?
Who came out next?
Then, who came out?
After that, who came out?
Who came out at last?
(2)看图说词
教师事先打印好单词卡(monster/dinosaur/giant)。
教师指向故事图片2-4中的monster/monster/giant,并提问:“What is it?”,请一名学生迅速说出单词,并将相应的单词卡贴在图片旁边。
(3)图文配对
教师将句子卡片贴在黑板另一侧。
教师通过问题给出提示,让学生回顾故事中一家人说的话,并找到对应的句子卡片贴在图片下面。
What did Chip say when he saw the big feet?
What did Biff say when she saw the big feet?
What did Kipper say when he saw the big feet?
What did Mum say when she saw the big feet?
What did Mum and the children say when they saw Dad?
6. 表演(Role-play):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体验故事的乐趣,锻炼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绪,并想象一个不同的故事结尾。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5人小组,分别扮演Biff、Chip、Kipper、Mum和Dad。
(2)学生准备2分钟后,请2-3组上台表演。教师要提醒学生表演前做角色介绍,并注意表情和动作。教师视学生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3)教师围绕故事结局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改编故事结尾。问题可参考:
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say to Dad?
7. 游戏(Games):学会灵活运用“Is it a …?”
通过“猜一猜”游戏,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Is it a …?”进行猜测。
(1)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玩偶,并带领学生复习动物词汇(dog/cat/snake
/spider/goldfish/rat等)。
(2)教师找学生上台,随意挑选一个动物头饰,不能让其他学生看见。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宠物:I have a pet. It is very lovely. What is it? Can you guess?
(3)引导其他学生用“Is it a …?”句型提问,台上的学生根据猜测作答:No. / Yes, it is a …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听录音并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发挥想象力简单改写故事。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能否理解并灵活运用“Is it a …?”表达方式;是否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导观察一家人看到大脚印后的反应,想象故事人物猜测的过程。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是否发现了学生在朗读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monster, dinosaur和giant的读法)。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是否能流利地表达自己。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学生的表演是否投入,是否是在做中学,寓乐于学;“猜一猜”游戏是否有趣、有效;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