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40 What a DIN!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说话;灵活运用“… has ...”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字母组合“in”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一家人组成乐队其乐融融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铅笔盒、饼干盒等能够发声的物品、人物图、单词卡(见检查理解环节)、字母卡(见拼读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理解标题含义
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故事标题含义,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饼干盒,并用手敲打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Look! I have a tin. I can make music with a tin.
(2)请一名学生当指挥,全班学生拿出能敲出声音的物品,一起敲打,然后引导学生
进入故事情境。
Let’s play. Oh! What a din!(教师用手捂住耳朵)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What a DIN!.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story?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一家人组成乐队演奏时其乐融融的氛围。
(Picture 1)Everyone is at home.
Where is Biff?
Biff comes to the kitchen.
She has a pan and a big, red pot.
She hits the pan and the pot.
Biff makes a lot of noise.
(Picture 2)Chip comes in.
What has Chip got?
He has a tin.
He hits it with a turner.(教师指向图中的搅拌器)
They make louder noise.
(Picture 3)Kipper and Dad come, too.
What does Kipper have?
Kipper has a can.
He hits it with a small spoon.
How about Dad?
Dad has a bin.
He uses it as a drum.
They make louder and louder noise.
(Picture 4)Bang, crash, bang!
Are they happy?
Yes. But Mum is upset.
Look at her! She puts on a headphone.(指向图中妈妈戴的耳机)
Will Mum stop them?
(Picture 5)No. She has a duster. (指向图中的鸡毛掸子)
She plays a conductor. (教师动作演示乐队指挥)
What a din!
What a band!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要注意最后两幅图“Bang, crash, bang!”以及“What a din!”的语气语调。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2-3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语调读“Bang, crash, bang!”,分别用烦躁和无奈的语气读出最后两幅图中的“What a din!”,体会妈妈态度的变化。
(3)放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接龙,看谁读得有味道、有感情。如有必要,教师需要示范。
4. 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全班集体朗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两遍。
(2)分组朗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朗读。
(3)个人朗读。请几个学生独立朗读故事,特别注意最后两幅图的语气语调。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朗读困难或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能熟练运用“... has …”
(1)教师将人物图和单词图卡(pan, pot, bin, tin, can)随意贴在黑板上。教师提问,请学生上台将人物图和单词图卡配对。
What does Dad have?
What does Biff have?
What does Kipper have?
What does Chip have?
(2)教师在第一组人物图和单词图卡右侧写出句子:Biff has a pan and a pot.,然后让学生上台仿写句子:Chip has a tin. Kipper has a can. Dad has a bin.
6. 唱儿歌(Chant):在韵律中强化故事内容,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将故事内容编成儿歌的形式,配上节奏,带领学生一起吟唱。儿歌可参考:
Pan, pan! Biff has a pan.
Can, can! Kipper has a can.
Tin, tin! Chip has a tin.
Bin, bin! Dad has a bin.
Bang, crash, bang!
What a din! What a din!
7.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in”的拼读规律
(1)让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in”的单词:tin, bin, din,让学生读一读,并发现拼读规律,并在字母组合“in”下划线。
(2)教师将字母和字母组合卡(t, b, d, f, p, s, w, in)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读音组单词,如:tin, bin, din, fin, pin, sin, win,并让学生运用blending的方法读出单词。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3)自己动手制作含有字母组合“in”的单词卡片(tin, bin, din, fin, pin, sin, win),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拼读教学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能否根据故事回答问题并组句;能否灵活运用“… has ...”的表达方式;学生是否感受到了一家人组成乐队时其乐融融的氛围。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否用正确的句式回答教师的问题。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倾听。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语音和肢体语言是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