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Good English)1a Lesson 42 The mud pie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典范英语(Good English)1a Lesson 42 The mud pie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典范英语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1-04-17 07: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Lesson 42 The Mud Pie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巩固字母组合“at”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动手能力;体会故事结尾的幽默。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泥巴(可用橡皮泥代替)、水、桶、水壶、盘子、故事图片序号、故事图片、单词卡(见检查理解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理解故事标题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mud pie,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pie的图片,提问以下问题与学生互动:
What’s this? (It’s a pie.)
Do you like pies?
What kind of pies do you like? (让学生自由回答)
Can you make a pie?
(2)教师展示泥巴,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This is mud.
Can we make a pie with mud?
One day, Kipper made a mud pie. How did Kipper make it?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结尾的幽默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Kipper制作泥巴派的过程,体会故事结尾的幽默。
(Picture 1)Everyone was at home.
Kipper was playing with mud.
“This is mud in my hand.” said Kipper. (动作和实物演示)
(Picture 2)What did Kipper put in the bucket?
He put in water and sand.
“Put in water. Mix in sand.” (配合动作)
(Picture 3)Kipper got a plate.
He tipped out the mud on the plate.
“Tip it out.” He said, “Pat it flat.” (配合动作)
“This is a mud pie.” said Kipper.
(Picture 4)Look out!
He tripped over the water tube. (配合动作)
He nearly fell.
What would happen?
(Picture 5)The mud pie landed on Floppy’s head.
It looked like a hat.
“This is a mud pie, not a hat.” said Kipper.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要注意最后两幅图“This is a mud pie…”和“…not a hat.”的语气语调。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2-3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豪的语调读“This is a mud pie…”,用吃惊的语气读出“…not a hat.”。
(3)放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接龙,看谁读得有味道、有感情。如有必要,教师需要示范。
4. 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全班集体朗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遍。
(2)分组朗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读一遍故事,比比哪组读得好。
(3)朗读游戏。教师提前将数字1-5的卡片装在袋子里,请学生抽取序号,之后大声朗读与编号对应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熟悉制作泥巴派的步骤
通过故事图片排序、图文对应等活动,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熟悉泥巴派的制作过程。
(1)教师将打印好的5幅故事图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请5名学生分别上台,按照故事的发展完成图片排序。
(2)将学生分成7组,每组分到故事中一句话的单词卡,让其现在组内将单词卡组句,然后每组派代表将句子贴在相应的图片下方。引导全体学生读句子,判断是否正确。
6. 表演(Role-play):让学生制作泥巴派,培养动手能力
通过让学生表演故事,亲手制作泥巴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1)教师准备好相关道具,请一名学生制作泥巴派,引导全体学生一起说说泥巴派的制作步骤。
(2)请一名学生上台制作泥巴派,并介绍做泥巴派的步骤。
7.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at”的拼读规律
(1)教师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出所有含字母组合“at”的单词:pat, flat, hat,让学生读单词,并在at下划线。
(2)教师提前打印好以下图片,每人一张。让学生写一写含有“at”的单词:cat, bat, rat, fat, mat, hat。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故事。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拼读教学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故事结尾的幽默并自己动手制作泥巴派。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学生朗读和表演环节边做边说时,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倾听。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语音和肢体语言是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