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是常用的溶剂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24 08:41:0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
海水
河水
湖水
自来水
这些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水?
天然水,如海水、河水、溪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分离出来的。
例如: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矿泉水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
海水、河水等是混合物
溪水
各种饮料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活动
2、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_____
1、把一药匙蔗糖放入一杯水中,你发现___________
构成蔗糖的蔗糖分子或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 、稳定的液体。
现象:
高锰酸钾不见了,得到紫红色液体
蔗糖不见了,得到无色液体
指溶液的密度、颜色等都一样
指溶液不管放置多长时间都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高锰酸钾 能溶解在 水 里
蔗糖 能溶解在 水 里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你认为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泉水中溶入了矿物质,那么其中的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
固体:蔗糖、高锰酸钾、盐、碘等
液体:酒精、煤油等
气体:二氧化碳、氧气等
溶剂基本上是液体
水、酒精等
例如:蔗糖水,生理盐水,白酒,碘酒,汽水等
1、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溶质是均匀的分散其中的;
溶液是混合物。
2、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
⑴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
如5﹪酒精与水的溶液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⑶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是水。
⑵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但如果其中一种是水,则不论多少,都是水做溶剂)
除了水以外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例1】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
    液中的溶质、溶剂。
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
组成
溶质
溶剂
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小结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活动
取用固体小颗粒状药品一般用药匙。
取用固体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
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一般用纸槽。
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竖起。
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以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粉状固体
块状固体
实验操作
1.溶液是一种______ 、______的混合物。
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
溶剂分别是什么:
(1)“茅台”白酒:溶质是______,溶剂是 。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3)碘酒: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 。
A.食盐 B.蒸馏水 C.酒精 D.天然水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课堂练习
酒精
均一
稳定

食盐


酒精
高锰酸钾

D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C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 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5、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纯牛奶  B白醋  C粒粒橙  D冰水
D
B(共19张PPT)
水是常用的溶剂(2)
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2)如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
确定温度
确定溶剂的量
确定状态(达到饱和)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
蔗 糖
在20ml10℃水中大约能溶解7g氯化钙
在20ml10℃水中大约能溶解40g硝酸铵
一般情况下,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主要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溶剂的温度决定的。
硝酸铵的溶解能力比氯化钙的溶解能力强
氯化钙
硝酸铵
【思考】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演示】硝酸铵的溶解
现象:得到硝酸铵的溶液,到一定程度硝酸铵不再溶解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加少量的溶质,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蒸发少量的水,如果溶质就会有析出,表明是饱和溶液;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 蒸发溶剂
【思考讨论】
【结论】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
×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怎样定量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注意:
(1)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水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3)饱和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解度)
(4)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溶剂和溶质的种类
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叫做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0.165克/100g水
练习: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
或20℃时100g水里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
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则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36:100:136
判断是非: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
(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饱和溶液,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
.
.
.
硝酸钾
.
.
.
.
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3)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溶解度/
g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温度/℃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某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该物质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6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中固体减少
B 杯中固体增多
C 杯中固体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0℃
20℃
B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A点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
44g/100水
A.
B.
3、B点表示什么意思?
该温度下,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60g/100水
4、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该温度下向150g水中加入80g甲物质,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需加入 克甲或蒸发 克水,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甲>乙>丙
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80g/100g水
T1℃时,
溶解度
(g)



B
温度(℃)
T1 T2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80
60
40
20
不饱和
40
50
活动
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表明,在溶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
人们利用某些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为野外工作者设计了方便、安全的自热罐头;反之,人们用硝酸铵制作冰袋。
应用——自热罐头和冰袋(共27张PPT)
水是常用的溶剂(3)
活动
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表明,在溶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
人们利用某些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为野外工作者设计了方便、安全的自热罐头;反之,人们用硝酸铵制作冰袋。
应用——自热罐头和冰袋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另一种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黄河水中含有很多泥沙,水的颜色发黄,黄河由此得名。黄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是一种典型的悬浊液。
编号 1 2 3
实验
内容 硝酸铵
水 熟石灰
水 食用油

振荡
静置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分层
分层
分层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活动
观察在水中加入不易溶解物质后的现象
名称特征 溶 液 悬 浊 液 乳 浊 液
形成过程
稳定性
长期放置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均一、稳定的
 下沉
(分层)
 上浮(分层)
乳浊液
石油泄漏污染海水
悬浊液
悬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肥皂水
乳浊液
活动
取2只试管,各加入5ml水和汽油,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食物油溶于汽油,不溶于水
取2支试管,各加入5ml水和酒精,分别加入一小块碘,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碘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结论:
1、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例】: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服不能即日领回?
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人害性.所以,拿干洗衣服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使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洗涤剂
洗涤剂的分子,一端易溶于食物油和煤油,另一端易溶于水;亲油的一端钻进油滴,无数洗涤分子包围在油珠周围,使油状的小液滴破碎,变得细小;而亲水的一端向外,这样使油与水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除去油污。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C.不一定相同
3.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
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D
B
B
4.下列小实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食盐
粉尘
植物油
蔗糖



汽油
5.等同条件下,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6.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a g/cm3,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小于 a g/cm3 B.等于 a g/cm3
C.大于a g/cm3 D.无法确定
B
A
B
C
D
B
B
二、交流与讨论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中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生石灰 c.活性炭 d.硝酸铵 e.氢氧化钠 f.浓硫酸
红墨水

b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