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压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压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15 19: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
知识梳理:
1.液体压强的产生
原  因:由于液体受到 力的作用,且液体具有 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仪  器: .
原  理: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不受力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 橡皮膜受到的压力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 就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 也越大.
特  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深度越深,压强越__ _;液体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
注  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其中的“深度”不能说成“高度”.
3.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  式:p= ,公式中ρ的单位是 ,h的单位是 ,p的单位是 .
                
练习:
1.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盐水>ρ水)
(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U形管两侧液面的 .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 __(填“有色”或“无色”)的.
(3)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_ __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的液体内部等深度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hB,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 __的关系.
2.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汛期,上涨的河水挟裹着比平时更多的泥沙,使得河水的密度变 ,对堤坝的压强变 .
4.在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中,小花绘制了图中A、B、C三个图,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图,因为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 .
5.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 g/cm3)( )
A.a B.b C.c D.d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内都装有水,A、B、C、D各点的压强分别为pA= ,pB= ,pC=_ ,pD= .(g取10 N/kg)
8.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pC B.pA=pC>pB
C.pA>pB=pC D.pA=pC<pB
10.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 F乙;p甲_ _p乙.(填“>”“<”或“=”)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_(写出一种即可).
12.甲、乙、丙个三容器中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已知图中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ρ乙 ρ丙.(填“>”“=”或“<”)
13.用同一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 (填“甲”或“乙”)图中橡皮膜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更大;若两烧杯中分别装的是盐水和水(ρ盐水>ρ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 (填“A”或“B”)杯中装的是盐水,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深度,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 .
(2)比较图中代号为 的三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15.我国“海斗一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于2020年6月8日载誉归来.当下潜至1.0×104 m时,求:
(1)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ρ海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2)潜水器观察窗0.82 m2面积所受到海水的压力.
第2课时 连通器 液体压强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
1.连通器
定  义:上端 、下端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特  点:当连通器中的相同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是 的.
举  例: 、 、 .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公  式:液体压强公式的常用变形式是h=、ρ=.
注  意: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用p=ρgh计算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
                
练习: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图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水壶    B.锅炉水位计
   
 C.排水管的“反水弯”    D.拦河大坝
2.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 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 ,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具有 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4.水下0.5 m深处的压强为 Pa, m深的煤油产生的压强与0.5 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相等.(g取10 N/kg,ρ煤油=0.8×103 kg/m3)
5.塑料桶里装有20 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 600 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 _kg/m3.(g取10 N/kg)
6.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7.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低于B管中的水面 B.高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第7题图  第8题图
8.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之比为1∶2,内装有同种液体,深度相同,那么液体对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
A.1∶2 1∶2 B.1∶1 1∶4
C.1∶4 1∶4 D.1∶2 1∶4
9.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 cm、5 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5∶7 B.2∶3 C.3∶7 D.1∶1
10.如图所示,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向管内缓缓注入硫酸铜溶液(ρ=1.2×103 kg/m3),当塑料片恰要脱落时,管内液体的深度是( )
A.12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8厘米
11.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处的液体压强为3×103 Pa,则液体的密度是 kg/m3,A点处压强为_ _Pa.(g取10 N/kg)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
_ pb(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 _(填“流动”或“不流动”).
1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 (填“甲”或“乙”)烧杯里的液体密度较大;烧杯甲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若甲烧杯装的液
体密度为1.0×103 kg/m3,则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是 Pa.(g取10 N/kg)
14.如图,重4 N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重为10 N的水,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
知识梳理:
1.液体压强的产生
原  因:由于液体受到__重__力的作用,且液体具有__流动__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仪  器:__压强计__.
原  理: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不受力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__相平__,橡皮膜受到的压力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__高度差__就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__压强__也越大.
特  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相等__;深度越深,压强越__大__;液体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大__.
注  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其中的“深度”不能说成“高度”.
3.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  式:p=__ρgh__,公式中ρ的单位是__kg/m3__,h的单位是__m__,p的单位是__Pa__.
                
练习:
1.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盐水>ρ水)
(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U形管两侧液面的__高度差__.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有色__(填“有色”或“无色”)的.
(3)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__深度__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的液体内部等深度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hB,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密度__的关系.
2.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D)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汛期,上涨的河水挟裹着比平时更多的泥沙,使得河水的密度变__大__,对堤坝的压强变__大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中,小花绘制了图中A、B、C三个图,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__C__图,因为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__大__.
5.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 g/cm3)(A)
A.a B.b C.c D.d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内都装有水,A、B、C、D各点的压强分别为pA=__3_000_Pa__ ,pB=__5_000_Pa__ ,pC=__4_000_Pa__,pD=__5_000_Pa__.(g取10 N/kg)
8.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B)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D)
A.pA<pB=pC B.pA=pC>pB
C.pA>pB=pC D.pA=pC<pB
10.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__=__F乙;p甲__>__p乙.(填“>”“<”或“=”)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__pB<pA<pC__.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倒出适量水__(写出一种即可).
12.甲、乙、丙个三容器中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已知图中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__>__ρ乙__>__ρ丙.(填“>”“=”或“<”)
13.用同一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__乙__(填“甲”或“乙”)图中橡皮膜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更大;若两烧杯中分别装的是盐水和水(ρ盐水>ρ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__B__(填“A”或“B”)杯中装的是盐水,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深度,__液体密度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刻度尺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A、B、C__的三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E、F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越大__.
15.我国“海斗一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于2020年6月8日载誉归来.当下潜至1.0×104 m时,求:
(1)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ρ海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2)潜水器观察窗0.82 m2面积所受到海水的压力.
解:(1)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3×103 kg/m3×10 N/kg×1.0×104 m=1.03×108 Pa
(2)由p=可得潜水器观察窗0.82 m2面积所受到海水的压力:
F=pS=1.03×108 Pa×0.82 m2=8.446×107 N
第2课时 连通器 液体压强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
1.连通器
定  义:上端__开口__、下端__连通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特  点:当连通器中的相同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是__相平__的.
举  例:__水壶__、__排水管的“反水弯”__、__锅炉水位计__.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公  式:液体压强公式的常用变形式是h=、ρ=.
注  意: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用p=ρgh计算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
                
练习: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图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D)
   
 A.水壶    B.锅炉水位计
   
 C.排水管的“反水弯”    D.拦河大坝
2.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__连通器__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 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__3.6×105__Pa.(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__连通器__,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具有__高度总是相同__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4.水下0.5 m深处的压强为__5×103__Pa,__0.625__m深的煤油产生的压强与0.5 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相等.(g取10 N/kg,ρ煤油=0.8×103 kg/m3)
5.塑料桶里装有20 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 600 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0.8×103___kg/m3.(g取10 N/kg)
6.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A)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7.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C)
A.低于B管中的水面 B.高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第7题图第8题图
8.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之比为1∶2,内装有同种液体,深度相同,那么液体对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B)
A.1∶2 1∶2 B.1∶1 1∶4
C.1∶4 1∶4 D.1∶2 1∶4
9.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 cm、5 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A)
A.5∶7 B.2∶3 C.3∶7 D.1∶1
10.如图所示,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向管内缓缓注入硫酸铜溶液(ρ=1.2×103 kg/m3),当塑料片恰要脱落时,管内液体的深度是(C)
A.12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8厘米
11.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处的液体压强为3×103 Pa,则液体的密度是__1×103__kg/m3,A点处压强为__1×103__Pa.(g取10 N/kg)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pb(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不流动__(填“流动”或“不流动”).
1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__乙__(填“甲”或“乙”)烧杯里的液体密度较大;烧杯甲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若甲烧杯装的液
体密度为1.0×103 kg/m3,则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是__1_000__ Pa.(g取10 N/kg)
14.如图,重4 N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重为10 N的水,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解:(1)水的深度:h=12 cm=0.12 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 N/kg×0.12 m=1.2×103 Pa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水+G容=10 N+4 N=14 N
容器底面积:S=100 cm2=0.01 m2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1.4×103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