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5《雷雨》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5《雷雨》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18: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禺
http://tv./2016/05/24/VIDENZerNXkC4jLK4rxT02oT160524.shtml
观影:《CCTV空中剧院》话剧《雷雨》(明星版)
小游戏:角色介绍语设定
狼人:夜晚杀人,偶尔自爆,我从不忌惮聪明至极的对手,唯独害怕不懂合作的队友。
→角色设定:注重队友合作的攻击者
女巫:亦正亦邪,救人却难自救,保护好人、公投狼人是我一生的使命。
→角色设定:既有“毒药”又有“解药”的神职守护者
阿珂:“不是你记忆中的荆轲,但致命的程度,没两样!”
“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清楚你的死期!”
→角色设定:人狠话不多的冷酷致命杀手
小游戏:角色介绍语设定
繁漪:身遭禁锢但心向自由,这一次,我绝不会再轻易放手。
→角色设定:渴望自由与爱情的深宅续弦夫人
周朴园:
梅侍萍:
鲁大海:
四凤:
01
02
03
04
文体介绍
话剧/戏剧是什么?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曹禺生平及其作品
人物语言与性格特征
“话”如其人
主旨探讨与拓展延伸
中心思想与延伸问题
目录
01




《雷雨》属于什么文体?
试用简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对其特征进行概括。
“戏剧”的概念: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一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种类多种多样,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语言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按结构划分:独幕剧、多幕剧;
按年代划分:现代剧、历史剧;
按题材划分: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台词。
戏剧的语言: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以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为例,因其曲词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趣味(例:《窦娥冤》)。
“话剧”的概念:
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是一门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
话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到中国,它与传统戏剧相区别在于:话剧的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语文科目如何完成自主预习?
→单元导语:“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研讨与练习:把握周朴园、梅侍萍的性格
“戏剧”vs“话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戏剧(中国古已有之)
话剧(外来戏剧形式)
?
类别
歌剧、舞剧、戏曲、音乐剧、木偶戏等。
表演、演出等
?叙述
手段
包括语言、动作、舞蹈、音乐(如日本歌舞伎等)。
以无伴奏的对话或独白为主,但可以插入少量的音乐或歌唱。
?
性质
以剧本为基础的表演艺术,包括“演员”、“故事”、“舞台”和“观众”四个要素。
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具有舞台性、直观性、对话性。
《雷雨》:
《雷雨》,属于四幕悲剧,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为完整的段落。
剧本采用了西方三一律的戏剧结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描写了两个家庭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牵扯出周鲁两家几十年的恩怨情仇。
0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曹禺是谁?(基本信息+文坛地位)
他主要有哪些创作?(拓展阅读,全面了解)
《雷雨》创作背景是什么?(时代背景+个人写作背景)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市,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剧作家。笔名的来源是他将本姓“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姓,故取谐音字“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一名。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至1933年,处女作《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正式发表,声震剧坛,一举成名,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935年他又发表了《日出》,众口交誉,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发表《明朗的天》、《胆剑篇》、历史剧《王昭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代背景),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
在火车上,他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个人见闻)
创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有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于是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开始构思话剧《雷雨》。(个人的热爱)
当时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优秀话剧,已传入中国。易卜生的思想,对曹禺影响很大。他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用英文写的《论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亚、古希腊的话剧也对曹禺有深刻的影响。(外国话剧及其创作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03
人物语言与性格特征
课文中共有几个主要人物?
课文中有几对冲突?矛盾点为何?
人物性格与形象分析。
二十世纪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过着被禁锢在豪华巨宅中压抑而苦闷的生活,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梅侍萍所生。周萍同情、爱慕繁漪,二人互生暧昧情愫。但周萍摄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段乱伦之恋,逐渐疏远冷淡繁漪,与婢女四凤产生恋情。繁漪出于嫉妒,亦不甘于忍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决心报复,于是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来接人。
繁漪与周朴园有子名周冲,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主张自由平等。他对四凤产生好感,想和四凤一起上学、过全新的生活。
《雷雨》情节梗概:
鲁妈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的侍女梅侍萍,是周萍生母。她带走的与周朴园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恰好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谈判。他指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其罪恶的发家史。周萍听到,在众人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
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知女儿被周家雇佣而又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并在客厅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交谈中周朴园发现鲁妈竟是三十年前自杀的梅侍萍,他惊讶愕然、惶惶不安,最后开出一张支票想要赎罪,鲁妈撕碎支票带着四凤回家,逼着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
《雷雨》情节梗概:
是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幽会,跟踪而至的蘩漪将窗户关死,随即大海将周萍赶走、四凤愤而出走。四凤跪着祈求母亲,并告诉她自己已有身孕,鲁妈痛心地同意让周萍带四凤远走高飞,但让他们保证“无论生死都不再回来”。
四凤随周萍正准备离开时却被繁漪发现,她唤来二少爷周冲,周朴园闻声而至,繁漪当面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鲁大海,让周萍认母、认弟。
周朴园沉痛地宣布了真相,周萍、四凤方知自己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羞愧难当、哭着冲出客厅,外面雷雨交加,花园里四凤和赶来救她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周萍绝望地举枪自尽,鲁妈痴呆了,繁漪疯了,鲁大海出走了,周朴园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雷雨》情节梗概: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繁漪
周萍
周冲
鲁四凤
鲁大海
旧情人
亲父子
夫妻
亲母子
继母子
情人
亲兄弟
主仆
情人
主仆
异父同母兄妹
主仆
情敌
夫妻
亲母子
亲父女
继父子
亲父子
资本家与工人
主仆
单相思
同父异母兄弟
情敌
亲母子
亲父子



主仆


《雷雨》人物关系图
异父同母兄妹
《雷雨》课文梳理:
课文为话剧第二幕。
时间:午饭后;
地点:周公馆;
事件:1.鲁侍萍与周朴园相遇
相认
2.周朴园与鲁大海发
生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
抛弃与被抛弃。
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的矛盾:
反罢工与罢工。

主要矛盾与冲突:
从刚刚同学们的朗读对话中,大家觉得周朴园对记忆中的鲁侍萍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一):
眷恋、怀念、追忆的态度。
①:向无锡的人打听侍萍的消息;
②:将记忆中的侍萍描述为“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③:试图打听侍萍的坟墓在哪里,想为她修一修坟墓;
④:执意穿当年的旧雨衣,家具和关窗户的习惯也都保留着。

文本中有一处细节提到,周朴园将梅侍萍描述为“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为什么会这样描述侍萍呢?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
周朴园的潜台词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与一个下人有关系,所以特意美化梅侍萍的身份,也是出于对自己现有名声和地位的维护。

虚伪

情节聚焦:
找一找:
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谈话间有四次‘跌宕’,你能找出来分别是哪四处吗?
想一想:
如果改成在第一处鲁侍萍就告知周朴园自己的身份,这样的设计好吗?为什么?
情节聚焦:
记一记:
跌宕起伏之情节的作用:
从内容层面来说:
①交代故事背景、人物信息;(梅侍萍的家庭信息、后续境况)
②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周:沉痛、怀念、惊愕)
③个性精炼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梅:隐忍坚毅)
从结构层面来说:
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波澜起伏间更显张力。(刺激阅读欲)
既然周朴园如此怀念已经“死”去的梅侍萍,如果按常理来推测,在得知眼前的人就是梅侍萍时,周朴园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二):
我们发现,实际上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后的态度是?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二):

他首先“惊愕”,而后“徐徐立起望着相片和侍萍半晌”,再严厉地质疑“谁派你来的?”,全然没有见到牵挂之人的欣喜;
面对侍萍的愤怒,他极力稳定侍萍的情绪,反复提醒侍萍“你可以冷静点”、“把脑子放清醒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然后试图用温情打动侍萍,举例家具、生日、关窗习惯,说自己没有忘记她;
再将话锋一转,旁敲侧击地提醒侍萍不要将他们的事情宣扬出去,最后想用钱收买侍萍:“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惊愕→质疑→稳定情绪→温情打动→金钱收买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二):

讨论:周朴园与梅侍萍相认前后的态度转变为何如此之大?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因为“死”去的侍萍对他来说,是一个毫无威胁的人,是他心中美好的代表。所以,他通过各种方式怀念梅侍萍:保留旧衣服、旧家具、派人打探消息等等。
但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侍萍似乎就变成了他的一个威胁——侍萍的存在,不断提醒着他自己在当年做过的事情,周朴园不免担心自己现有的名声和地位受此影响,且在经商多年的他,唯利是图、贪婪拜金,潜意识里认为侍萍的突然出现是有所图谋,所以想要用金钱赎罪。
冷酷自私、虚伪无情、金钱至上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二):

面对周朴园“惊愕—质疑—稳定—温情—收买”式的反应,梅侍萍的反应分别是什么样的?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面对周朴园的质疑,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当周朴园极力稳定其情绪时,她依然愤怒:“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

刚强不屈、反抗不公命运
周朴园展示温情,侍萍态度逐渐软下来,叹一口气

内心柔软,温柔善良,易为情所动
周朴园打算用钱来补偿侍萍时,她直接将支票撕碎了

拒绝金钱收买,自尊自爱。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三):

虽然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儿子,但他对鲁大海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从哪些细节可以体现?
这一段的描写又可体现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征?
鄙夷、嘲讽。
①在鲁大海进门时,周朴园依旧摆着老爷的架势,装作不认识鲁大海;
②他瓦解了大海所在的工地组织,还将鲁大海开除,嘲讽鲁大海意气用事、幼稚可笑;
③当鲁大海被周萍和仆人殴打的时候,周朴园放任他们将鲁大海打到流血方才出声呵斥。
人物语言与形象分析(三):
在利益面前,即使是亲生儿子也能被周朴园舍弃——他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但既不与他相认,也不允许他继续留在工厂。鲁大海对于周朴园而言,是有血缘但没有亲情的骨肉,是随时都能揭露他当年的罪恶发家史的不稳定因素,更是一个煽动工人罢工的定时炸弹。
开除鲁大海、包修哈尔滨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杀了矿上不少的罢工工人……
这些不仅表现出周朴园的自私冷漠,更展现出以他作为资本家阶层的唯利是图、贪婪残忍的丑恶嘴脸。
讨论: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吗?
A:是,周朴园是一个彻底冷酷无情的坏人。
为了门当户对,可以绝情地抛弃曾经心爱之人,相遇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质疑对方的意图;
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谋害工人的性命或剥夺其权利,乃至解雇自己的儿子,且无忏悔之意;
为了个人名声,可以任意美化、修改、违背事实,如将侍萍描述为“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
思辨探讨:
B:否,周朴园虽然坏,但他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
周朴园也曾出国留学,也曾学习新思潮、追求自由与恋爱。他虽然抛弃了侍萍,但他多年以来都无法忘却侍萍、也未曾爱上别人,三十年来依然记得侍萍的生日、关窗习惯,保留着旧衣服和家具,并一直打听侍萍的消息。
他的爱情破坏有封建家庭制的因素【“你”→“你们”】,他的事业发迹有经商行业的浸润因素,所以周朴园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在他身上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也有流露真情的时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他归类为一个‘彻底的坏人’。
思辨探讨: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更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周朴园也同样是封建家庭伦理的“被吃者”】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认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文学鉴赏应避免过分附着于社会主义意识的阶级分析】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04
主旨探讨与拓展延伸
主旨是什么?
一些拓展问题。



析:
《雷雨》属于现实主义题材悲剧,它通过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压迫的罪恶;
同时,作品中还对侍萍、蘩漪等被压迫者表现出深刻的同情,也体现出了追求自由/反抗命运不公/妇女解放这一重要命题;
另外,作者还通过鲁大海勇于反抗捍卫个人权利、周冲追求自由平等新思想等情节显示出新势力的孕育和发展,对未来生活寄予新的理想与希望。
(情节、语言、人物、主旨并非彼此孤立是紧密相连)
《雷雨》主要人物:1.周朴园: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唯利是图,贪婪残忍
2.鲁侍萍:正直倔强,温柔善良,自尊自爱,隐忍坚韧



课堂小结
《雷雨》主要冲突:
1.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往日情感纠葛再现
(过去+现在)(爱情+亲情)
2.周朴园与鲁大海冲突,当下阶级冲突爆发
《雷雨》话剧艺术:1.情节上,故事情节完整,矛盾冲突尖锐激烈
2.语言上,通俗贴切,精炼深刻,韵味无穷
3.主旨上,以小见大,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4.人物上,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
在话剧中,情节、语言、人物、主旨,这四者之间并非是彼此孤立、而是紧密相联、互相推动的。(如“四处跌宕”)
结构图解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曹禺选集·后记》)
创作意图
拓展延伸
在国粹戏剧发展历史悠久的背景之下,为何外来剧种话剧得以传播和接受?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群众等要素发散思考)
拓展思考
等待不难
时间总是不长不短
心中有渴望
和你静静谈一谈
而雷声轰传
却让人心慌意乱
终于我冷却了心情
窗外的天色已晚
开口之前
泪光已在眼里旋转
你无波的心情
比我的泪还冰凉
而再三思量
避开你又能怎样
想走却没有方向
迷乱在狂想的路上
夜那么长
足够我把每一盏灯都点亮
守在门旁
换上我最美丽的衣裳
夜那么长
所以人们都梦的神魂飘荡
不会再有空间
听我的爱断情伤
电视剧《雷雨》片尾曲——《爱断情伤》
(词:林秋离
曲:张弘毅
编曲:洪晟文
演唱: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