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2.2《孟子见梁惠王》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2.2《孟子见梁惠王》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18: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贡经商取义不忘利,

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某百货商行的对联:
孟子见梁惠王
(第一则)
孟 子
王何必曰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 ,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属 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
、 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其人其书


亚圣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思想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庄暴见孟子
A、正音
叟( ) 庶( )
万乘( ) 弑( )
餍( )
s ǒu
s h ù
s h èng
s h ì
yàn
走进文段,初读课文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
③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④弑其君
⑤苟为后而先利,不夺不餍
使动用法
但,只
交:互相 征:求取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意动用法
满足
自主学习(5分钟)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写出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划线句子。
翻译重点语句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译: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合作探究(3分钟)
以组为单位 ,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答案。
【限时:3分钟】
①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
②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③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④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奚、安、孰、恶、胡、曷、盍(译为“何不”)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关注句式特点 准确翻译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拓展延伸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不吾知也 B.弗之知也 C.未之有也
2..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先生将何之? B.大王来何操? C.何以利吾国?
3.由“之”“是”帮助,构成宾语前置
A.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唯余马首是瞻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联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
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举例论证
仁不遗其亲
义不后其君
正反对比论证
王何必曰利
总结主旨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
思考:正反对比说理有什么好处?
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力。
讨论:
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
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
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孟子的义利观:
重义轻利观
主张: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统利的生活观
怀仁去利、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现代社会需要孟子的思想吗?孟子重义轻利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联系现实 走进热点
假如商人都见利忘义,我们还能生活的安心吗?
假如医生都见利忘义,我们看病还能安心吗?
假如同学都见利忘义,我们的学习还能安心吗?
假如官员都见利忘义,我们的国家还能安定吗?
假如国家之间都见利忘义,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和平吗?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
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夹着一根河南产的瘦肉精猪肉火腿,切一个苏丹红咸鸭蛋,来两口膨化粉做的面包,中午买些尿素豆芽,毒生姜,吃点麻辣烫加止泻药,再买点牛肉膏牛肉炖点膨大西红柿,晚上回到豆腐渣工程的房子,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自由言论网,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我已经百毒不侵了,核辐射算个啥!
假如商人都见利忘义的话,我们的生活····
2013年,陕西富平产科医生张淑侠利用职务之便,参与拐卖6起共7名儿童,并导致1名儿童死亡。
张淑侠的行为违背职业道德、藐视国家法律,其行为触犯国家法律,令公众对医疗机构产生不信任感,形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3年1月14日上午9时在渭南中院公开宣判。张淑侠犯拐卖儿童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走进热点:“萨德”和“乐天”
美国和韩国不顾中国的明确反对立场,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系统具有1000公里的雷达监控范围,能实行大气层外3500公里的有效拦截,它的部署将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和导弹打击能力。
韩国乐天集团同韩国国防部近日正式签署“萨德”换地协议,乐天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用于部署萨德系统,乐天集团的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
乐天在华业务涵盖领域广、收益大,它旗下有超过20个分支品牌都在中国开展业务。截至2015年底,乐天集团旗下门店覆盖了中国24个省份。乐天免税店常年爆满,其总销售额的70%都来自中国消费者。
见利忘义的乐天集团必将为他的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生活中,假如每个人都多了一点仁爱之心,那么------
学为考用:——高考链接
广西卷高考作文题: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课后练笔 牛刀小试

运用本节课中的内容,围绕上面的作文材料,确定立意,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两个片段。
(每个片段300字左右)


学习选文第三则“鸡鸣而起”
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
扬善——

逐利——
“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圣贤之君
杀人魔王
深度探究
1、儒家义利观
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 “先义后利”
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
2、诸子义利观
A、道家倡“无为”、“寡欲” , 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B、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
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
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
 孟子强调“义在利先”,义、利不能兼顾时,宁取义不取利。孟子之所以反对先“利”后“义”,就在于他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因此应该以仁义维系人心。孟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生活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同,这是一个群雄争霸、战乱不已的时代。孟子主张行仁政取民心,然后兴“仁义之师”以统一天下,与法家的以武力征服天下根本对立。孟子“仁政”的思想基础是民本主义或古代朴素的人道主义,即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继承孔子仁学,但又把它推广到政治心理上去,把它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从而把仁学修养学发展成仁学政治学,这是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独特发展。
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应该看到,个人在符合法律的范围内或不违犯法律的前提下追求利也是正当行为,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如果完全否定了“利”的需要,就会挫伤个人发展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辩证地看待“义利”关系,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