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15: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
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No.1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
雪山兰工作室
1.殖民扩张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概念解读:印第安人大屠杀
无论如何,美国政府在对待印第安人的手法和态度上,都必须被谴责。用印第安人的话说,美国从来没有遵守过他们对印第安人的承诺。在印第安人的土地问题上,美国政府确实是一个背信弃义的、无耻撒谎的政府。
美国政府与印第安人
(1)野牛政策
(2)头皮政策
(3)保留地制度
第二次英美战争的英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在 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就宣布:“有必要灭绝全体印第安 人部落”
南北战争的英雄谢尔曼将军说: “我见过唯一 的印第安好人,就是死人”。南北战争后,获胜的北方军队无事可干,讨伐印第安人就成为另一场战争。
“正在消失的种族”
美国国务院日前发布《2020年国别人权报告》,将所谓“种族灭绝”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在中国各地 发展现实和中国政府的有力驳斥下,美国的抹黑之词成为了世人的笑柄。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当年通过西进运动大肆驱逐杀戮印第安原住民,印第安人口从1492年的 500万骤减至20世纪初的25万,减幅高达95%。
白人殖民者还故意将带有天花病毒的毛毯赠给缺乏免疫能力的原住民,导致其人口锐减;几千名原住民 年轻女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美国政府实施绝育手术……
发展落后于美国平均水平 美国政府目前共划有326个印第安人保留区,总面积约22.7万平方公里。这些保留区主要位于贫瘠的中 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纳瓦霍族印第安人居住地也只有约6.5万平方公里。 在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区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问题严重早已不是新闻,印第安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 方面的指标更是远远落后于白人。 据美国内政部印第安人事务局(BIA)统计,在受教育方面,2017年25岁及以上的印第安人仅19.6%拥 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白人的这项数据为35.8%。在印第安人中,有21.9%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白人 的贫困率为9.6%。
在北美殖民史上,“印第安屠杀”一词被经常用于形容被北美印第安人大规模杀害的欧洲人,或被欧洲人大规模杀害的印第安人。
现在最可靠的数字是有21586名双方人员在1850—1890年间死亡、受伤和被俘。另有学者 认为有45000名印第安人和19000名白人在这段时期被杀,这一数字包括了双方被杀害的妇女和儿童。其他的数据则从5000—50万不等。但有一点不用质疑的是双方在战争中的野蛮暴行——印第安人自己的残忍战争方式和美国人发动的摧毁式的军事行动。
“印第安屠杀”
结果: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 -95%
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即黑奴贸易。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美国为主。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
总结
欧洲本土启航→非洲(抢夺[购买]黑奴)→美洲(出售黑奴,其中牟取暴利,从而得到:白银,烟草等经济作物)→回到欧洲本土(发展资本主义)
墨西哥城三文化厂场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思考:该广场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深意?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
现代化建筑
(1)代表: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议会大厦,分别代表了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
(2)寓意: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体现了当今墨西哥的文化精神是面向世界的、可包容多种文化的。
2.美洲族群的变化
(1)出现新的族群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表现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白人和非洲人口数量增加
发展
①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②各个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旨、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欧洲移民
非洲黑奴
2.美洲族群的变化
(2)美洲国家出现不同的人口结构
种族
白人
黑人
印第安人
时间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1935年
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1.8
中美洲
1.9
6.9
2.7
8.4
21.4
南美洲
2.9
40.9
4.5
18.7
29.2
合计
18.6
172.1
9.8
39.5
52.4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表现
美国和加拿大
白人占据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建立了印第安人保留地。
海地等西印度群岛
黑人人口占多数
秘鲁等少数国家
印第安人相对稳定
原因: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表现:①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②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知识拓展
(1)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
(2)美国成为典型的移民国家,白人占据了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其吸收亚洲、丰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3)大规模的人口迁徒使拉美成为世界不同种族和不同民族的人群相互杂居的地区,广大移民把自身文化带到拉美,这些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经过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拉美文化。
(4)造成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各异
伊比利亚文化: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语言、文化和历史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两国的原住民都是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之后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份。葡萄牙、西班牙滋生的一种文化观念,称为伊比利亚文化。这种观念热衷于享乐,鄙视生产,歧视劳动者,追求奢华,追求娱乐。
学思之窗
No.2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
1.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
【思考】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有什么奇葩之处?
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时
流放犯罪
掠夺原住民土地,建立牧场、发展采矿业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此。17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国旗
英国国旗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背景:
(2)概况:
原住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殖民扩张的加剧
特鲁加尼尼的悲惨命运见证了什么历史?
她见证了西方殖民者在塔斯马尼亚岛的殖民扩张,驱赶和屠杀当地原住民,最终当地原住民被灭绝的历史。
塔斯马尼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居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语言系属不详,无文字。崇拜图腾、月亮、精灵,盛行巫术,禁忌甚多。其祖先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美拉尼西亚迁入。同时,塔斯马尼亚人也指现代生活在塔斯马尼亚的居民。1803年英国殖民者侵入时,约有6000人,1876年最后一名纯正血统的塔斯马尼亚人死去。现存者皆为混血后裔。
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现在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棕色人种),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土著居民的幸存者,多被驱逐,赶至荒芜地区。
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3)影响:
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情境在线】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No.3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也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
雪山兰工作室
史料一: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外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代理机构和移民公司,由自称的雇主或者投机商经营,提供所需的劳工,他们在此中间抽取佣金。而语言的障碍迫使他们与中国当地的人贩子,即通常所说的“苦力掮客”或“客头”紧紧勾结在一起。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
——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1)根据史料一,概括苦力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苦力贸易暴利的刺激;苦力代理商的出现;鸦片战争后,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
论从史出
1.清代华工出国的概况:
(1)原因:
①美洲、大洋洲等地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
②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
④东南沿海人口众多,压力较大。
(苦力)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分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病鞭笞而死者又三分之一,仅延残喘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四
1.清代华工出国的概况:
(2)类型:契约华工和因生计被迫出国的华工
(3)阶段:
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的华工,大多 数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鸦片战争到清末:主要是被西方殖民者掠夺、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图片来源: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在奴隶贩子眼中华工与猪仔相同
2.华工对美洲的开发
①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②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③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
太平洋铁路是华工用汗水和鲜血浇灌的奇迹
3.华工对大洋洲的开发
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史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
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
以农民为主体;
多从事劳工;
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论从史出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1865年底到1866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时达14米,但资本家仍责令工人施工。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约907.2公斤的华工尸骨。
通车盛典的照片: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营地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墓地
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4.近代华工的影响
①近代数百万的华工被掠夺出国,他们大多在海外诸国过着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
②华工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③华工以其智慧和特长传播了农业、工业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对近代社会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其后代华侨为近代中国革命事业、家乡事业作出了努力,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多角度分析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影响
(1)对移入地区:
①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
②改变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如美国、大洋洲。
④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的建立。
(2)对移出地区:非洲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3)对世界: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
(4)对中国的影响:
①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小结
雪山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