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19: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形记》
卡夫卡
重点:《变形记》与《促织》比较分析
部编版必修下第六单元 第14课
学习内容
1、卡夫卡简介和《变形记》故事梗概;
2、阅读节选部分精彩段落;
3、从创作背景、主题意义和写作特色等方面,与《促织》作比较分析。
一、卡夫卡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变形记》故事梗概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
故事梗概:第一部分,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格里高尔死后,一家人如释重负。父亲萨姆沙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母亲竟“带着忧伤的笑容”。“卧室的门打开了。萨姆沙穿着制服走出来,一只手搀着太太,另一只手挽着女儿。”
《变形记》的结局
欣赏文中精彩段落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欣赏文中精彩段落
......最后他总算对准了门口,可是他的身体又偏巧宽得过不去。但是在目前精神状态下的父亲,当然不会想到去打开另外半扇门好让格里高尔得以通过。他父亲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尽快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让格里高尔直立起来,侧身进入房间,就要做许多麻烦的准备,父亲是绝不会答应的。他现在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他拼命催促格里高尔往前走,好像他前面没有什么障碍似的;格里高尔听到他后面响着的声音不再像是父亲一个人的了;现在更不是闹着玩的了,所以格里高尔不顾一切狠命向门口挤去。他身子的一边拱了起来,倾斜地卡在门口,腰部挤伤了,在洁白的门上留下了可憎的斑点,不一会儿他就给夹住了,不管怎么挣扎,还是丝毫动弹不得,他一边的腿在空中颤抖地舞动,另一边的腿却在地上给压得十分疼痛--这时,他父亲从后面使劲地推了他一把,实际上这倒是支援,使他一直跌进了房间中央,汩汩地流着血。在他后面,门砰的一声用手杖关上了,屋子里终于恢复了寂静。
欣赏文中精彩段落
......最后他总算对准了门口,可是他的身体又偏巧宽得过不去。但是在目前精神状态下的父亲,当然不会想到去打开另外半扇门好让格里高尔得以通过。他父亲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尽快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让格里高尔直立起来,侧身进入房间,就要做许多麻烦的准备,父亲是绝不会答应的。他现在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他拼命催促格里高尔往前走,好像他前面没有什么障碍似的;格里高尔听到他后面响着的声音不再像是父亲一个人的了;现在更不是闹着玩的了,所以格里高尔不顾一切狠命向门口挤去。他身子的一边拱了起来,倾斜地卡在门口,腰部挤伤了,在洁白的门上留下了可憎的斑点,不一会儿他就给夹住了,不管怎么挣扎,还是丝毫动弹不得,他一边的腿在空中颤抖地舞动,另一边的腿却在地上给压得十分疼痛--这时,他父亲从后面使劲地推了他一把,实际上这倒是支援,使他一直跌进了房间中央,汩汩地流着血。在他后面,门砰的一声用手杖关上了,屋子里终于恢复了寂静。
《变形记》与《促织》
比较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主题意义
三、写作特色
1、时代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一、创作背景
2、家庭背景
卡夫卡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狞笑”。
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曾提到他欣赏一位犹太演员洛伊,而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做一只甲虫。
(1)变形启示。“变形”的真正指向,是对人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从表面上看,“变形”的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高尔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变形记》用表面的荒诞不经,来诉说作者自己内心的生活理想,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首先,它表现了作者对于被社会同化的内心忧虑。其次,作品还表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力改写的强烈苦恼与愤慨。
二、主题意义
2、对社会异化、人性异化的谴责。
《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格里高尔的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完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在世界上多生存一天就多忍受一天的痛苦,他至临死前也摆脱不了一股无法抵御的异化力量的笼罩。在现实生活中,人自然异化成了“非人”,成了身不由己的物(如甲虫等物),人成了物的“奴隶” 。
3、亲情在金钱腐蚀下沦丧
格里高尔的生活遭遇就是对拜金主义的无情鞭笞和批判。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种种遭遇的叙述,小说展示了弥漫整个社会的金钱至上之风,人们将金钱、财富视为最高追求。卡夫卡的《变形记》集中展现了格里高尔在感情冷漠、亲情沦丧的家庭中的遭遇。而这种生活境遇正是卡夫卡自己的亲身遭遇,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首先的反应不是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是担心公司会不会因此而解雇他,这种为家庭考虑的行为与他父母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写作特色
1、叙述视角:内外模糊的叙事视角。所谓“外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外;所谓“内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
小说的第一段先由叙述者引出当格里高尔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然后通过格里高尔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这里显然存在着两种视角,第一种是“外视角”,第二种是“内视角”。
《变形记》以内视角为主。但外聚焦的叙述者视角始终存在,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之间自由地转换。
2、平淡叙述。没有谁能象卡夫卡那样,用如此平淡安详的笔调,来表述变形这种不可思议、荒诞无稽的事情了。
《变形记》除了“人变甲虫”这一荒诞事件之外,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心理逻辑,都符合人类现实生活的特征。他以虚妄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真实,把细节的真实描写与象征性的隐喻和漫画式的夸张融于一炉;心理刻划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只叙不议,用不动声色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叙述简洁、平淡,小说的寓言性质使这一笔法更显突出,这与小说故事本身的平淡无华及作者一贯的冷漠风格很有关系。这种平淡冷漠的叙述语调,对于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感,体现作品的主题,无疑都是适当的和必要的。
3、象征手法
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该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
《变形记》与《促织》
比较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主题意义
三、写作特色
精读《促织》结尾,分析作者用意。
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官吏贪虐,民生艰难;生死贵贱,全赖促织。】
82.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
83.贴妇:把妻子做抵押品去借钱。贴,抵押。84.独是:唯独这个。
85.以蠹贫:因胥吏的侵耗而贫穷。蠹,蛀虫,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务的胥吏。
86.令尹: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古称。87.恩荫:得到恩惠荫庇。
8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犬也成仙。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创作背景
促织(蛐蛐)为善斗的昆虫,拼搏起来全力以赴,有的上品重伤不退,甚为壮烈。因而,自唐天宝年间始,斗促织就成为民间和宫廷的一项娱乐活劲,历久不衰。据有关资料,唐天宝年间,京都长安的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不惜重金投求上品促织,养在象牙、玛瑙盒中,饲以黄粟泥。一次赌斗,下注竟有多达白银万两者。到南宋,宰相贾似道斗促织成癖。当时,元军宿侵,安危在旦夕,贾似道却不理军政大事,每日在斗促织取乐。至明代达到高峰,出了个酷爱斗促织的皇帝朱瞻基(明宣宗),促织成为皇宫贡品,朝廷还特地派员在官窑监制了令供养促织的蛐蛐盆和蛐蛐房(放至盆中做窝用的小陶制品)编印了鉴别、喂养促织的专著《蛐蛐谱》;有的文人还编写了《相促织歌》。官吏的升降,也以所进促织的优劣为准绳,糜费国帑tǎng无数,民怨沸腾。
《促织》是蒲松龄受到吕毖的《明朝小史》记载以及冯梦龙小说中济公火化促织的故事的影响,经过艺术加工而作。
据吕毖《明朝小史》载:“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一只小促织,竟断送了两条人命。《促织》中“宣德间”的“宣德”,即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蒲松龄的《促织》,就是以宣宗年间的现实为素材而写成的。
主旨探究
《促织》深刻揭露了“苛政”之危害。孔子云:“苛政猛于虎!”虎狼噬人,毕竟也仅止于一时,受害也仅限一身,而苛政之下,民不聊生,“贴妇卖儿”,甚至家破人亡,祸害之惨烈,诚然是触目惊心。
但《促织》也不纯然是一篇刻面黑暗现实的写实之作,它既有对于苛政的谴责抨击,也有颇具荒诞喜剧风格的幽默谐谑之笔,还穿插了一些离奇恍惚的怪诞情节,这使它在表现风格上更加斑斓多彩,较之许多揭示苛政的写实之作,更富有想象奇纱的艺术表现力。
写法探究
1、《促织》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情节结构的营造。情节一波三折,写出了主人公命运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让读者的心也随之起落沉浮,转瞬之间,就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况味,真令人百感交集。作者的一支生花妙笔,将故事组织得意想不到,波澜迭起,称得上是短篇小说的大家。围绕一只小虫,写尽人间悲酸,让读者目睹了一个小人物的人生悲喜剧。
1.岁征促织,官吏贪虐;
2.成名充役,无虫杖责;
3.妻子求神,占卜得画;
4.成名得虫,爱护备至;
5.儿子毙虫,恐惧哭泣;
6.儿子投井,复得一虫;
7.小虫神勇,力战雄鸡;
8.魂化促织,成名富贵。
9.社会黑暗,倾家荡产;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写法探究
2、荒诞离奇,诙谐讽刺。
尤其是“求神占卜”和“魂化促织”等情节,带有某种神秘离奇的色彩。此事起因偶然:华阴县令想讨好上司,进献一头蟋蟀,没想到皇上很喜欢,命令从此按常规进贡。由此才波及民间,扰乱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酿成了成名“倾家荡产”“儿子投井”这样的家庭悲剧。一个不足道的起因竟然给百姓造成如此悲惨的遭遇,事件本身可谓荒诞感十足。但是作者有意宕开一笔,写驼背巫婆的神秘,写魂化促织的神奇,写成名最后飞黄腾达,看似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性,实则强化了千百年来辗转于苛政魔爪之下的小人物呼告无门的悲剧效果。
写法探究
3、虚幻结局,促人警醒。
这个结局有明显的虚幻性:不是每一个暴政之下的小民都有这份好运逃离不幸、获得荣华富贵的。纯属虚构的背后有着某种必然性:讨得皇帝、高官的欢心就会飞黄腾达。其实成名这种反差鲜明的前后两种不同命运的对照,更能够揭示专制政治下小民命运的变幻无常、难以自主。成名因为横征暴敛而破产、破家,又因为迎合了皇帝的嗜好而时来运转,这本身就具有讽刺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于统治者荒谬行径的不满和批评,况且作者也颇具深意地在结尾处交代那只勇敢善战的小蟋蟀,实际上是成名儿子的精魂所化。这看去匪夷所思的一笔虚幻情节,恰似画龙点睛的关键笔,小说因而获得了更为深邃的内涵、更加神采不凡的表现力,使小说超越许多描写苛政危害的写实之作,具有了极强的艺术魅力。
叙事要引人入胜(第136页)
感谢观看 2021.4